高校校运会开展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7-03-11 04:41刘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部上海20162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校运会运动会比赛

□ 刘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1620)

高校校运会开展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刘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1620)

在普通高校开展的体育项目中,展现高校体育教学成果及学生精神面貌的盛会当属每年一度的校运会。然而,学校运动会沿续一成不变的形式,过分强调了田径运动竞技的标准化使得健身的职能在不断降低,越来越与学校体育工作和“阳光体育”的要求不相符合。本文旨在建构符合当代高校校运会模式,从而为校运会的改革找到突破口。

高校 运动会 现状 对策研究

前言

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缓慢下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堪忧。高校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正是宣传体育健身,灌输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理念的契机。通过校运会可以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运动会却流为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调查访谈松江大学城多所高校的校运会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帮助高校运动会更好的发展,从而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田径运动会当中。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期刊网查阅了解与校运会等相关的文献资料;

(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就本文研究问题咨询相关专家教授20人次,对本文的研究重点问题进行访谈和咨询。

2、分析与讨论

2.1、开幕式模式千篇一律

绝大多数学校开幕式是以下具体流程:(1)入场式: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国旗队、校旗队、会旗队、鲜花队、裁判员队伍、运动员队伍相继入场,还有部分高校体育社团方阵;(2)入场式完毕后,介绍参加领导与嘉宾;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校长等领导讲话,教工运动员代表、学生运动员代表和裁判员代表宣誓;(4)学生和教工节目展示;(5)运动会各项目开始比赛。学校运动会设计应该要更加重视兴趣、重视参与、重视能力、尽量淡化竞技。结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校运动会设置的项目分为三部分:传统竞技内容、休闲娱乐内容、健身内容。传统竞技部分应该以传统竞技项目为首要,起到传承体育文化、发掘体育人才的作用;休闲娱乐部分应该以娱乐项目为首要,重点应该是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渲染良好的体育氛围;健身部分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

2.2、前期宣传力度不大

调查得知,一般都是运动会将举办时的时候由学校发出通知,通知到各个学院(系部)然后再由学院(系部)通知到各个班级,由班长组织学生报名,而在前期也很少的可以看到有关校运动会的宣传。在对校运动会开展前期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学生并不知道校运动会何时开始,所以学生没有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高校运动会出现了学生参赛兴趣不高,参赛人数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运动项目设置的因素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前期宣传力度不大、宣传方式单一和利导途径较少有关。目前很多高校校园内,直到运动会开幕时,才知道学校举办运动会,凸显运动会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可以利用传统的海报、墙报、横幅及学校广播标语,对重要的在于从参与的原则和参与比取胜重要的奥运精神以及利用吸引眼球符合年轻人审美品位的宣传等,对赛后获奖运动员名单进行张贴海报、大屏幕展示、广播播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报道,对当届和往届获奖运动员以及我国运动员在国家和世界重大赛事中的参赛过程和颁奖视频进行大屏幕播放,让学生在周围的环境中觉、听觉和都能感受到相应的刺激,激发大学生参与运动会的欲望。偶像的作用不可忽视,从马拉多纳到乔丹,从科比到宁泽涛,竞技体育尤其是体育明星在感化普通人、特别是青少年走近体育方面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运动会比赛过程中要重视宣传利导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不妨借鉴北京奥运会开始的体育展示,它是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展示是通过赛前策划,由导演、音响师、文字编辑员、视频人员和现场播报员等进行操作的,通过音频、视频和表演来烘托现场气氛,充分展示奥运会的独特魅力 。由于传统运动会的模式比较陈旧,不能吸引运动员和学生参与运动会现场,通过在运动会的开幕、赛间和闭幕需要事实插入不同的表演、视频播放和音乐,表演可以是健美操、啦啦操武术、特色文化和民俗表演、现场互动等项目。将体育展示用于高校运动会,对吸引大学生和教职工参与运动会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又可以很好的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2.3、参赛动机不一

参赛动机有偏差,但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仍然会有一些学生是被动的情绪来强迫自己参加比赛,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要抵扣课外锻炼次数来比赛,这些动机都不可取。认为有必要开展的学生给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锻炼身体、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加团结合作精神、放松自己的方式和体育的重要性几个方面;认为无所谓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反正自己不参与和感觉跟自己没关系两个方面;而认为没必要的愿意主要表现在没有趣味项目、参与人数太少和观赏性不强三个方面。从数据上分析,学生在对校田径运动会是否有必要开设上大部分学生还是持肯定的态度,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意识到校田径运动会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少数同学对校田径运动会的认识程度不够。为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赛,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样运动会价值才能得到正确的体现。

2.4、拓展运动会的参赛范围

根据本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可以考虑拓展一些新型的运动会,比如学院运动会、大一新生运动会、社团运动会、研究生运动会等,这些运动会可以满足师生的好奇心,提高师生参赛的兴趣,从而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投掷类项目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项目,这样就在报名的过程中,可能导致这些难度系数较大的项目出现报名人数不满的情况,为此可能就会出现强制一些学生参加这些项目,然而到比赛的现场可能因为种种因为导致运动员弃权的现在,在这种本来就只有少数人参与的情况下,还让比赛名额浪费,这样的问题确实不能忽视。以上表现的似乎违背了全民体育的原则。高校运动会应适当降低项目的要求,要增加趣味性和集体项目,如降低栏高、把三级跳改成为立定跳远或者是立定三级跳远、把跳高的横杆改成为弹性绳子可以降低学生内心的恐惧、长跑改成为趣味跑等,可以避免单调枯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2.5、激励机制

高校运动会奖项一般设为获学生组单项前8名者,发给个人奖;获教工组单项前8名者,发给个人名次奖;获学生组男、女团体总分前8名(体育专业前3名)发给团体名次奖(奖牌);破纪录者给予奖励;本次运动会设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由此可见,运动会奖项设置较少,获奖面较低。此外,很多奖项会被体育尖子获得,极大的影响其他体育较差的学生的参与度,激励机制需要改善。比赛的奖励是比赛运动会员通过比赛获得名次后所得到的奖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赛所设置的奖励本身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其实也是一种吸引学生参与校田径运动会的一种手段。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加大校运会宣传力度,普及运动常识校运会。

校运会是全校师生的一次体育“盛宴”,以校运会举办为契机,让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在发放秩序册的同时,可以再发一本比赛技巧、运动损伤预防和参赛热身方法等相关知识的附册,也可以在校运会举办前对全校师生进行运动健身相关知识的培训,延伸校运会的内涵,让师生在校运会中收获健康。

(2)增加师生互动的项目。

利用校运会的开展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时除了和任课教师有较多交流,大部分老师可能都没有见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老师能积极参与其中。田径运动会大部分要求难度最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最高,主要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满足一些在体育上有优势的学生的需要,同时展现学校在体育方面的实力。但是高校田径运动会如果过分强调体育的竞技性,这就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反,更加老师的比赛,可以使田径运动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竞技性减弱,学生参与的压力就会减少,在比赛中就能情绪高昂,气氛活跃,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使学生得到了几大的满足,还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因此,有必要开设学生和老师的比赛项目。

(3)合理设置参赛项目。

目前高校校运会的项目设置中,竞技项目过多、而趣味项目较少,个人项目偏多、而集体项目偏少。所以可以多增加一些趣味性,团体性的项目。最终实现项竞技项目与娱乐项目、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合理搭配。在增加集体项目的比重时,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人项目,这样才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竞技的需求,从而打造成了一种全民体育盛宴。

(4)重视体育特长生的示范作用。

体育特长生不仅是为学校争取荣誉的运动员,更是起到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的模范作用,并指导大部分普通学生的健身指导和负责不同的院系和单位进行健身和比赛的指导和联络。

(5)合理设置奖励评级机制。

要适当淡化金牌意识,强调重在参与,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对于在校运会中,在各个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应该根据学校的经费条件,采取各式各样的奖励办法来鼓励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校运会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比如: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增设参与奖、精神文明奖、校体育之星、校十佳阳光体育之星、最佳拉拉队、最佳新秀、最佳新闻报道奖、优秀领队、优秀裁判等奖项,从而也能够提高本校的体育校园文化,让学生有所感悟。

3.2、建议

(1)运动会项目设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高校校运会比赛的项目主要还是田径为主,这样的项目设置,过于单一、枯燥,这样的话,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学校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兴趣,还把很多学生都拒之门外,所以,运动会项目设置上应不断变化,做到娱乐化、大众化,从而体现运动会所带来的价值;

(2)奖励的设置过于单一和功利性。对学生的评价与奖励方式过于单一,奖励只重视物质的奖励,忽视了精神的奖励机制,只对获得名次的学生发放奖励,那些没有获得名次的学生确没什么任何奖励,连精神奖励都没有,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积极性;

(3)校运动竞赛项目的创新针对学生特点选择内容与形式。可以在校运会前举办小型运动会、Mini运动会等,让学生们提前体验到运动会的快乐。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建构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4)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每一届的校运会,领导的重视程度影响着运动会开展效果。学校运动会可以检验学校体育开展的程度,了解学生现在的身体情况,增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不应该开幕式时说说开幕词,走过场,流于形式而已。应在自己的带动下提高全校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校运动会成为全校师生享受快乐的体育盛会;

(5)校田径运动会的开展本身就是想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仅仅依靠一次校田径运动会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应该要更加应该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相关体育方面理论知识的相关培养。可以以校运会为契机,开展一些相关的体育讲座,让学生进一步对体育有所了解。

[1]张洋.高校运动会的功能作用、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07.

[2]李高飞.高校校运会研究综述[J].搏击(体育论坛),2009,02.

[3]辛治国,吕小庆,赵健.高校运动会开幕式武术团体表演排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同英,王智平.对不同年龄人群未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毛振明.校运会怎么了[N].中国体育报,2002(01).

[7]王玲.北京市高校体育课田径项目教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11(05).

G812

A

1006-8902-(2017)-11-ZQ

猜你喜欢
校运会运动会比赛
龟龟运动会
难忘的校运会
漫画小知识
春季运动会
快来参加校运会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选美比赛
比赛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