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垒球发展的新视野

2017-03-11 04:41张君孝李采丰张灵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404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软式垒球棒球

□ 张君孝 李采丰 张灵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404100)

软式垒球发展的新视野

□ 张君孝 李采丰 张灵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404100)

本文通过对软式垒球的体能、竞技理念、及整体发展环境进行了整合分析,从项目的竞技特点、动作结构、比赛方式等项目特征进行探讨,为软式垒球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提供理论参考。

软式垒球 发展 新视野

1、前言

近年来,软式垒球作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国内,经过一个阶段的推广与发展,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随着软式垒球在国内逐渐由冷门项目转向全面推广和普及,并且作为中小学校园重点覆盖的体育项目和新课程,有必要对软式垒球项目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特征进一步分析研究,为启动普及和实施软式垒球的发展提供积极动力。

2、软式垒球运动的体能特征

2.1、软式垒球体能的间歇性特征

软垒属于中等强度、集爆发式击打、间歇性反复冲刺跑、变换移动方式接传球的无对抗混合型竞技运动。动作结构上结合跑、跳、投、打为一体的综合性轮转攻防对抗性集体项目,比赛的体能供能方式上表现出明显的“间歇性”的专项性特点,既需不同强度和方式的跑动、同时又伴随不同时间和距离的间歇。此外,软式棒球的个人攻守技术,或是整体攻防转换,皆表现出明显的“间歇性”及轮次有序性的体能分配特点。无氧耐力和磷酸原供能系统是软式垒球更替和交换矛盾的主要方面,更是混合、无序的表现在个人、整体攻防体能系统运行。无对抗、间歇性及比赛方式的整体性和轮次性使竞技结构体能权重的相对外围化,注重参与者智能、相互协作、战术策略作为核心竞争需求。专项体能是一个有序开放的系统,软式垒球体能的间歇性特点,给予参与者攻防转换充足的体能和智能相结合的发挥空间。

2.2、软式垒球体能的普适性特征

软垒将球放置于固定的打击架上,降低击打难度,比赛用球和棒的材质均改为轻盈柔软的泡棉,且场地大小适中,极具趣味性和竞技性,受到儿童及中老年群体的广泛喜爱。软垒的垒间距离为18米,本垒打距离也仅为50米。强调短距离加速移动和步频快速的转换能力,有助于少年儿童耐力发展和心肺功能的保护,核心技术的挥击动作与少年儿童力量发展敏感期相辅相成。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软式垒球成为6-12岁儿童体育项目入门首选。而软式垒球大量的掷球、击球及无正面躯体对抗的特点更是有利于发挥女性群体身体特点,使女性也具备一定的参与基础。无直接躯体对抗、间歇性、攻防体能特点的轮次性和整体性,相对降低肌肉、关节、骨骼过度伤损和消耗的风险,短距离间歇性的跑动既有利于氧运输系统的良性保持,又避免长距离跑动造成的过度疲劳,与老年人健身参与特点相吻合。独有的占垒设定,替不同人群提供了运动监测和体能调整时机。

2.3、软式垒球体能的定向性特征

软垒不仅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多方面提高参与者的体能。对灵敏性素质更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少年儿童阶段。灵敏素质特征表现之一是在空间精确定向,而5-12岁恰是少年儿童对动作的空间分化能力由明显增强趋于稳定的过程。从软式垒球动作结构的分类剖析,软垒属于多元动作结构的变异组合运动,击打、接球、投球、移动等核心攻防技术,直接决定比赛胜负的技术动作关键,就是强调参与者空间精确定向的过程。注重在动态移动过程中神经判断、空间定向的准确能力。此外,软垒球体相对于篮球、足球等项目球体更小,而相对于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项目而言,比赛场地更大。即强调参与者在更大空间中把握更小的器械能力,也强调对准确性培养和提高为核心的定向性特点。

3、软式垒球极具“现代化”的体育理念

3.1、“人性化”的竞技对抗内涵

现代体育运动突出个性化的参与特征,强调通过运动建立和谐友好的社会人际关系。软式垒球项目在比赛特点上不以身体对抗为主导,更多体现智慧、战术配合、团结合作,益智谋胜,被誉为“绿茵场上的围棋运动”。比赛过程上,参与者攻与守皆需要扮演多个角色,每一个角色运用的动作结构和位置技术皆不相同,为运动员的自我表现提供更为多样的展现空间。无正面直接的身体对抗,不仅降低了场上身体的损耗风险,也避免场上由于粗鲁的身体冲撞导致赛场暴力,以占垒包的方式拟化参与人群产生的发泄情绪目标,使比赛场上对抗相对间接化。围绕“垒”展开攻守的对弈,攻守转换有明显的整体性和轮次性,很难依靠个人,或几个成员为“中心”,甚至凭借简单粗暴的体能优势直接取胜。“集体化”的比赛攻守机制,使场上个体和团队与比赛导向直接协同化,有利于建立开放集体化的竞争氛围。

3.2、“绅士化”的体育礼仪培养外延

软式垒球延续着棒垒球独特的“礼仪”人文精神内涵,不仅体现于竞技和对抗的有序性,更把场上运动员竞争和对抗“间接化”,围绕守垒、夺垒将对抗正面转移,将胜负和表现更为整体性、协同化。因此,在软式垒球竞技场上很难出现队友、对手、裁判情绪化的劣性暴力事件。此外,不管是选手参赛入场和赛后握手鞠躬的常规礼仪、或挥击球前面向裁判致敬鞠躬后的完成技术、教练讲话时队员的脱帽行礼、不论输赢比赛结束后均必须面向对手、观众、裁判、及比赛场地致谢,甚至连器材的摆放都有明确的准则等等,软式垒球对参与者礼仪文化培养贯彻到参与和竞赛的全过程,更被称为绅士运动。竞技体育的不断功利化,竞技利益带来的赛场暴力、兴奋剂、赌博、黑哨等导致体育本意的异化。而软式垒球特有的“绅士化”的体育礼仪培养作风,不但有利于培养谦逊的为人态度和行为规范,更使得竞技运动的理念回归本原,是其他项目值得借鉴和效仿的,更是不能忽略的。

3.3、“生活化”的体验参与模式

软垒是竞技垒球经过器材软化、规则简化的一项运动。场地要求低、参与人数多、安全趣味性极强。击球手将一个静态的球击入直角扇形,呈九十度的场地内,几乎不会空打,可快速学习并体验软棒球动作,超然快速的乐趣体验。此外,软式垒球多样的比赛方式,选杀、触杀、封杀、双杀、三杀、封触双杀等竞争思维转换复杂迅捷,观赏性极佳,甚至半局决出胜负。参与者通过不断的比赛实践,促进个体与团队的平衡,又是不断追求和感受高难度、高层次、获得多样化的体验过程。规则简单、器械简易、场地要求低、易上手操作等外在特点,与集体性、牵动式的内部比赛特征,很容易使参与者在体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帮助参与者在都市化的生活方式和紧张节奏中,找到沟通协作、发挥自我、认识自我,被团队群体认同的存在感,成为现代人体育生活方式选择的有益途径。

4、体育全球化视角看软式垒球的发展前景

4.1、国际化的开展基础

棒球在国际上开展极为广泛、影响较大,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被称为“国球”。在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拉丁美洲也日渐风行。据统计,棒球运动仅欧洲已有26个国家开展,常年举办“地中海杯”、“世界棒球竞标赛”等大型棒球赛事。在80年代开始有了tee ball棒球比赛,之后又分别传入到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在亚太地区和欧美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目前,软式垒球在世界传播已形成三大主流区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日本为中心的亚洲地区,已把该项目当作少年儿童的体育推广和入门项目。在国际上,软式棒球经过不断的开展和实施,规则和内容日趋完善,在欧洲、亚洲等国已经形成一定的赛事和影响规模。因此,推广和发展软式棒球项目普及化的实施,有助于快速与国际化的项目发展形势形成接轨。

4.2、休闲娱乐为主打的定位发展方向

软式垒球是棒球的延伸运动,棒球规则、体能、器械的简易化产物,但娱乐体验指数、安全性大幅度提升。纵观棒垒球发展进程,更反映现代化社会对体育项目需求的倾向性,尤其是软垒的出现,较为直观的体现出棒垒球项目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过程。据国际休闲研究人士表明,2015年前后,世界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娱乐业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席卷世界各地。而软式垒球项目以户外活动为场地特点,以社会群体、协会娱乐作为组织和管理的主导方式,个体协同集体竞争为实践特征的项目定位模式,与现代社会休闲化倾向的体育发展态势相结合,成为现代社会大众休闲娱乐项目的理想选择之一,为提高人们日常体育生活质量提供优化的项目标牌。

4.3、“阶梯型”的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体育消费全球化迅速崛起,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力的时代性膨胀,为商家和企业提供新的视野。此外,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健康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软垒项目参与时间维度上极具有长期性特点,各阶段人群于软式垒球参与体验更具多样性,少年期的入门和推广、青年期体能和智能的双重优化、中老年期智慧和品味的体现,有助于终身体育理念形成和发展。替软垒项目参与人口基数提供有利的增长和稳定,不受困于参与动机、身体机能、兴趣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参与人口断层和流失,保障参与人口纵向发展的“阶梯型”模式。再者,广延的人口基数更有利于体育产业形成和发展,从棒垒球不同型号器材、以至软式垒球的整套配置,器械消耗和循环、具有长期多元化的产业经济挖掘潜力,符合现代体育产业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有利趋势。

5、结论

软式垒球在项目体能上表现出间歇性、普适性、定向性的三大特性,对少年儿童空间精确定向能力上,表现出独特的定向性培养特色。软式垒球人性化的比赛机制设定和“绅士化”的体育礼仪培养贯穿整个参与过程,是现代体育竞技值得推崇和借鉴的。软式垒球作为棒垒球的推广项目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定的推广方向和影响规模,作为棒垒球的整改项目更为适宜现代社会对休闲娱乐为主导的体育项目选择,而“阶梯型”的参与人群范围特征,为软式垒球建立新的方向,有效的延伸了本体产业经济的挖掘潜力。

[1]杨绿,邱文信等.儿童软式垒球挥棒击球的视觉落点特异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30).

[2]吴玉莲.常州北郊中学开展软式垒球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李春光.感受软式垒球在校园推广的魅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6).

G848

A

1006-8902-(2017)-11-ZQ

张君孝(1989-),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软式垒球棒球
打棒球
运动飞扬,逐梦童年
——石家庄市保利启新小学软式棒垒球侧记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我国高校慢速垒球教学方法改革略谈
棒球
我国软式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大”一号棒球服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中软式排球的开展现状与调查研究
扔垒球
去打棒球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