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7-03-11 10:51张柏林
辽宁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教育

◎张柏林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张柏林

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354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38万亩,耕地面积41万亩,水域面积39.8万亩,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全县有满、汉、朝、蒙、回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5.7%(其中满族人口占53.1%)。桓仁境内资源丰富,素以冰酒之乡、鱼米之乡、参药之乡、林蛙之乡而远近闻名。

我县现有学校26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所,独立高中1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各类幼儿园82所。现有在校学生数20068人,在园幼儿6305人,在岗教职工2650人。

近年来,我县以建设寄宿制学校为切入点,统筹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了桓仁地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一、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为寄宿学校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寄宿学校师资水平

1.开展全员公开竞聘

随着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布局调整的进程,我们在2002~2006年这5年内,对全县所有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领导干部和教职工队伍的人事制度改革。改革中,我们坚持“按需设岗、公开竞聘、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即聘到教师岗位,则享受教师岗位待遇;聘到职员或工勤岗位,则享受职员或工勤岗位待遇;落聘人员,待岗培训,考试合格后再参加下次竞聘。实施岗位竞聘后,校级领导由改革前的175人,减少到117人,减少了33.3%;学校的中层领导由改革前的498人,减少到175人,减少了64.8%。校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5.4岁,学历层次反而有了很大提高。

校长通过竞聘,优中选优,择优聘任,其办学思想、教学理念、组织协调能力、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学识水平等综合素质较改革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师队伍在实施聘任制后,专任教师由改革前的3542人减少到2129人,减少了38.2%,平均年龄下降7.4岁。那些水平较低,业务能力较差的教师聘到职员或工勤岗位。这就使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队伍得到充分的整合和优化,各学科的专任教师配置实现了基本均衡,专业结构更加合理。2006年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又实行了“评聘分开”,既有“低职高聘”,也有“高职低聘”,这种激励机制的落实,更加充分地调动了专任教师的积极性。

从2013年7月21日开始,科学、有序地进行了“初中进城”人事调整工作。按照确保一线、留足二线、分流三线、本人自愿、择优聘用的原则,通过考核、考试两个环节,采用公开竞聘的方法,从七所农村初中428名教职工中择优聘用了177名优秀师资进城从事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与此同时,严格按照方案,通过考核、考试、述职演讲等方式,在撤并学校领导干部中择优选聘了11名领导干部,从事实验中学的管理工作。截止到2013年8月底,“初中进城”人事调整工作在平稳中全面完成。

2.实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我们本着“城乡互动、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促发展”的原则,逐步加强和完善我县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工作,提高了我县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办学水平。近三年来,共交流教师199人,交流校长20人,有效地提高了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3.引进县域内外优秀大学生,充实教师队伍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4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次性引进县域外优秀师范本科生98人,充实到农村薄弱学校。同时,为了使县域外大学生安心工作,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无偿为每名大学生提供了一套80平方米的楼房。到目前已引进优秀大学生和县域外中青年骨干教师140多名。近年来,我们共招聘省特岗教师101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

(二)加大投入,提高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水平

2006年,我县实施“两免一补”,即免除农村户口和城镇低保户学生的学杂费,免除家庭困难学生的课本费,补助家庭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2007年,将“一补”提升为“三补”,即补助所有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的住宿费、交通费,补助家庭困难寄宿生的伙食费。到2008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免除了学杂费和课本费。除了生均公用经费不断增长外,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取暖费由市县政府据实报销,从2006年的360万元到2015年的543万元,从不占用学校公用经费。

二、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寻求寄宿制学校发展新局面

我县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运行到现在,大体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度管理阶段,第二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第三阶段是文化管理阶段。

(一)制度管理阶段

寄宿制办学初期,学生吃、住、行、学等项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学生不适应,教师也不适应,学校管理难度加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章立制

从2004年起,县教育局就组织人员编写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校的各项管理,构建比较系统完善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系。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制定并逐步修订了《桓仁满族自治县寄宿制学校管理规程》《工作制度》《岗位责任》《食堂管理规定》《商店管理规定》《控辍管理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规范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学校安全等多方面工作,仅仅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教育局就制定了组织机构管理、安全教育培训、会议联席、安全检查、大型活动报批、安全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22项制度,每一项管理制度的内容都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做到了各项工作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且操作性强,如:学生作息时间,除正常上课以外,规定了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的时间,安排了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开发智力的文体活动时间,规定了晚自习组织小学生观看电视少儿节目等等。

2.强化服务

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大,从6、7岁到16、17岁,年龄特点、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千差万别,教师必须有爱心,有耐心、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出色完成好各项工作。对于刚入住的学生,班主任和生活教师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耐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衣服脏了老师给洗,吃饭时老师给盛,低年级小学生晚上住宿时有老师陪住。

3.成立车队

2006年,县政府投资260多万元购置了12台校车,在全省率先成立校园车队,由政府投资,客运部门经营,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实行免费乘车政策。我们尝试了多种运行及管理方法,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

其一,分散休息时间,缓解运行压力。12台校车在双休日接送1万名学生,很难完成任务。经调研论证,决定打破周六、周日统一休息惯例,采用“错时上下学、分组接送”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接送学生问题,而且减少了校车的空驶里程,降低运行成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其二,科学设定路线,合理分布站点。在设定路线和站点时,本着“确保学生安全,方便家长学生”的原则。通过调研,我们共设置了接送学生线路210条,停车站点306个,保证了所有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都能够就近乘车。其三,领导教师跟车护送,实行三表管理。在乘车管理上,我们创建了系统周密的工作流程,做到每辆校车均有领导教师跟车护送,并实行“三表”管理法。即班级学生乘车名册表、学生乘车线路名册表、跟车名册表。

为了提高学生的乘车安全意识和安全反应能力,加强对学生乘车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全面普及安全乘车知识和应急事故逃生方法上加强教育,以提高师生的乘车安全意识和能力。

2011年8月,桓仁县被教育部选为校车运营管理试点县。2012年,我县的校车安全运行经验被录制为“全国校车安全培训音像教材”,并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安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2013年,我县在校车运营管理工作试点地区经验交流现场会作经验介绍。我县的校园车队运行近十年,共接送学生500多万人次,行程860万公里,无任何责任事故发生。

(二)科学管理阶段

强调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强调部署与督导相结合,抓好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以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

1.加强教师日常考核工作

不断完善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进步的考评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发展手册》在教育教学、教师考评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学习型教师群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教育局督导组和包校机关干部,通过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各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后勤管理以及校园安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对学校发生的突出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并责令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予以问责。

3.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工程

近年来,我们陆续开展了“师德师风承诺活动”“‘三乱’治理专项活动”“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增强爱护学生的情感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感,激励教师依法执教,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以高尚的师德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文化管理阶段

从2006年至今,我县开展了长期的不同层次的“一校一品”学校文化建设活动。

1.着力打造学校特色的制度文化

各校以办学理念为指导,按照办学目标要求,制定实施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考评激励制度和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运行制度,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师生满意度测评等系列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并逐渐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和共同愿望,营造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氛围,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制度文化。

2.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引导各校遵从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立足实际,对现有的办学条件、文化底蕴、师生素质、教育环境、办学特点、传统优势、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科学论证,找准特色建设的着力点,确立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学校特色建设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

3.精心培育各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指导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炼、固化、传承和创新校风、教风和学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徽以及校歌,在广大师生中不断强化渗透,潜移默化地形成广大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意识和精神动力,逐步形成独具魅力、永葆活力的学校精神文化,使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都能反映学校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4.全力彰显特色学校的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它是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标志。提高校园规划建筑品位,无论是校园的整体布局、校舍建设,建筑风格、环境美化,还是标牌、墙饰、雕塑、宣传设施等,都要讲究整体效果,融会贯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体现高雅宜人,彰显人文价值。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好校园资源,积极创建富有时代气息的班级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和橱窗文化,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会说话,使学校的一墙一壁都能育人,建设和谐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至今,我们收获了东山中学的“大成教育”、实验小学的“求真教育”、沙尖子学校的“沙石文化”、东关小学的“君子文化”、雅河学校的“雅和文化”、西园小学的“幸福教育”、铧尖子小学的“自然教育”等。

5.开展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

几年来,我们圆满完成了县十运会、县庆等大型团体操演出任务,成功举办了建党9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庆祝第31个教师节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充分展现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联赛、“阳光体育活动”,强力推进大课间评比活动,既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也起到了放松紧张学习情绪、增强团队精神的作用。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社团、第二课堂和学校运动会、校园趣味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也增加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提高了教育系统的凝聚力。

6.进行感恩主题教育

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亲情缺失的现实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孝敬父母等感恩话题的宣传;另一方面加强日常教学活动中感恩教育的渗透,如在周末布置低年级的学生为妈妈洗一次脚,高年级学生为父母做一顿饭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与父母相对较短的相处时间中,融和最浓的亲情。二是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为加强和规范家长学校建设,2012年,我们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与管理办法》,并将其纳入到学校目标考评的内容之中。如今,我县每所学校、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健全了家长委员会,每所学校定期召开“家庭教育”主题活动,其中实验小学、东山中学获省级家长学校荣誉称号,北关小学被评为市级家长学校。

三、集中精力,上下联动,提升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寄宿制学校的督导力度

教育局成立了教学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包括高中教学督导小组,初中、小学教学业务指导小组,各学科教学指导小组。各督导、指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针对各阶段教育教学实际及各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指导教学工作。教育局建立了领导包片,业务人员包校、研训员包科,各学校建立了校领导包年组,中层领导包班级,教师包学生的教学工作承包责任制,全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人人都抓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评估机制,增强寄宿制学校的竞争动力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几年来,教育局组织人员深入调研,多次讨论,分别制定了高中、初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考核方案、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引入“教学质量发展性增量”和“平均名次值”等科学的评估方法,使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互相都有可比性。同时,每年确定质量目标和评估标准,按完成任务的质和量赋分,建立起提高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区域推进课改,提高寄宿制教育的发展活力

1.试点先行,行政推进

2012年,教育局在大量调研、讨论的前提下,选择了有一定课改基础的,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城镇到农村、从独立初中到九年一贯制共7所课改试点校,从行政的角度构建了区域课改推进模式。

2.分层分岗,加强培训

从2011年开始,我局接连组织各校领导、教师先后到省内外进行观摩学习。多次派各校校长、书记等分批分梯队到杜郎口学校、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永威中学和宜川中学等多所全国课改名校深入学习先进课程改革理念和实践,开阔视野,坚定课改信心和信念。为了进一步扩大培训基数,桓仁县启动了“请进来”的培训方式,邀请全国知名课程改革专家来桓仁讲学。

3.真学实干,实践创新

全县各校纷纷展开教育改革活动,将高效模式作为实施高效课堂理念、思想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不再拘泥于模式中的各环节,切实走出一条更具实效、更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改革之路。

4.评价引导,立体攀升

根据课改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教育局围绕课改工作,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评价机制。增加课改工作在学校目标考核项目中的份额,利于学校管理层面重视课改、推进课改;设立教师课改奖励专项奖,将课改工作的优劣作为竞聘上岗、职称评定、评选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的首要标准,激励教师钻研课改、践行课改;将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逐渐纳入到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中,吸引学生参与课改、支持课改、享受课改。

2015年初,我们还启动了“德润桓仁·书香校园”中小学德育行动,拟用三年的时间梯队性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简单来说,有以下6项活动:“书香养德”读书励志活动、“真情润德”感恩回报活动、“仪式育德”庄重教育活动、“行动立德”志愿服务活动、“课堂蕴德”德育提升活动、“携手弘德”家校育人活动。

教育发展永无止境,回顾寄宿制教育实施的艰难历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欣喜地看到,寄宿制教育使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整合,教师队伍得到科学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人民的满意;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桓仁教育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未来一个时期教育的发展将面临着更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会认真学习兄弟县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先进经验,让桓仁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努力铸就农村寄宿制教育发展新辉煌。

(作者单位:桓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学校推介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