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格式塔理论的文学翻译研究
——以小说《百万英镑》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2017-03-12 13:07
关键词:同构异质译者

冷 卉

(辽东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语言学研究】

基于格式塔理论的文学翻译研究
——以小说《百万英镑》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冷 卉①

(辽东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本文基于格式塔理论的三个重要原则:完整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和异质同构原则,对马克·吐温的经典短篇小说《百万英镑》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比较来揭示出格式塔意象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翻译效果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遵循格式塔翻译原则的译文用词更加准确,思想表达更加贴切,整体行文也更加和谐流畅。

格式塔;文学翻译;《百万英镑》;中文译本;

引言

随着当今国内外各学术领域内新理论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学科间的交叉与新理论的交融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翻译学要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就不可避免地要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结合到一起。实际上,翻译其实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重新再现出来[1]1。由于译者思维和心理活动的不确定性和语言形式的多样性,翻译出的作品就会呈现出多样化。因此,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思维活动和心理机制的研究和分析,对于翻译活动本身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2]93-95。

一、格式塔理论与文学翻译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20世纪早期上发源于德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心理学流派[3]65-78,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为 “模式”“形式”或“形状”。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所看见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个成分都与其他成分相牵连,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一定的关系。而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取决于个别的元素,而局部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性质[4]338。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例如,桌子上放着一块蛋糕,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在看到它时会在头脑中立即感知到“一块蛋糕”,而不是面粉、水、鸡蛋等构成蛋糕的原料。格式塔理论创始人之一韦特墨指出,人们倾向于把感知的东西以具有“完整性”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个知觉重组的过程中伴随着五条知觉律,即:接近律(law of proximity)、相似律(law of similarity)、闭合律(law of closure)连续律(law of continuity)、和 成员特性律(law of member character)[5]1。这些定律和后来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提出的异质同构说,构成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近年来,以这些核心理论为基础,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特点,翻译研究者们总结出格式塔翻译美学的三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以及异质同构原则。

格式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文学翻译审美领域[6]120-123。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来看,真正的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原文时头脑中构建了一个具有格式塔质的整体意象,然后用译文再造并重现了这一格式塔意象[7]。近年来,基于格式塔理论的文学翻译研究中,绝大多数是关于诗歌和戏剧的研究[8]1,尤其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英译,如:涂凌燕对杜甫诗歌的研究[9]1、李啸初对李白诗歌的分析[10]1以及孟瑾、冯斗[11]91-94和辛红娟、覃远洲对古诗意境的探讨[12]94-96等等。相比之下,运用格式塔理论来分析小说翻译的研究较少,且多为汉语小说的英文翻译研究,如夏婷[13]1、汪家羽[14]137-139对《红楼梦》的研究;而把格式塔理论运用到小说的英汉翻译的研究更为鲜见。

二、基于格式塔理论的《百万英镑》中文译本的分析

《百万英镑》是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在1893年所完成的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旨在揭露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金钱的顶礼膜拜。作品语言生动、幽默,富于感染力,人物内心刻画入木三分,深刻却不沉闷,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这一切都需要译者对原文整体理解和把握后通过格式塔意象再造用译文真实地再现出来。

本文试从格式塔翻译美学的视角入手,利用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以及异质同构原则这三个核心原则来对比《百万英镑》的两个中文译本,通过比较来揭示出格式塔意象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翻译效果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一)整体性原则下的译文分析

格式塔理论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整体论。格式塔学派借鉴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用“场”来解释心理现象及其机制。“场”是一个有限的域,是一种整体的新的力学结构实体。事物每一部分的性质都由整体的场决定,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件成功的作品,不管是一幅画,一首歌,还是一篇文章,都是由各个部分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一个完整的组合[15]109-112。

译者和所有人一样,也是生活在感官世界里,意识的感知也是通过感官整合而形成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运用已有的意识经验对原文的字句、语篇、语境进行整合,从整体上把握原文则有助于对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意识进行宏观把握。格式塔理论的整体性原则为我们研究译者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

例1:the proprietor hustled up to see what was the matter,and said, briskly: “Well, what’s up? What’s the trouble? What’s wanting?” I said: “there isn’t any trouble. I’m waiting for my change.”[16]384

译文1:老板赶紧跑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他兴致勃勃地说道:“喂,怎么回事?出了什么岔子吗?还缺什么?”我说:“什么岔子也没有。我在等他找钱。”[17]139

译文2:店主人急忙跑来看,是怎么一回事,他用轻松的语气说:“呦,怎么啦?有什么麻烦吗?还需要什么?”我说:“什么麻烦都没有。我正等着他找钱呢。”[18]7

这段话描写的是主人公亚当斯衣衫褴褛地来到一家服装店买衣服,拿出那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后等待找零时,与匆匆过来一探究竟的店主的简短对话。两段译文最为明显的不同是对“said, briskly”的处理上:译文1侧重“兴致勃勃地”,而译文2则强调“轻松的”。这两个词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表现的是说话人对所要面临的事情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而后者则流露出不在意、轻描淡写的意味。如果我们基于格式塔整体性原则,从宏观上把握小说的思想,结合小说所展现的社会背景以及前文所描写的服装店的人对主人公亚当斯的不屑一顾就不难发现,译文2显然更准确传神。因为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服装店的老板自然对自己店里的收入最关心,而且从下文中这位老板所说的“让那些小客户等一等嘛”就可以感受到他只对有钱的顾客殷勤有加,绝不会对衣着寒酸、狼狈不堪的顾客“兴致勃勃地”说话。他肯定认为,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穷鬼能有什么大事呢,觉得店员托德为一些琐碎的小事扯皮浪费时间不值得,所以才介入,口气当然是“轻松的”。由此可见,在翻译过程中词语的选择必须要结合文章的整体特点和思想情感,才能使译文的用词更贴切、精准。

例2:What in the nation she could find to laugh about I couldn’t see, but there it was; every half-minute some new detail would fetch her, and I would have to stop as much as a minute and a half to give her a chance to settle down again. Why,she laughed herself lame—she did, indeed; I never saw anything like it[16]392.

译文1:究竟她觉得有什么好笑的,我简直猜不透,可是她就老是那么笑;每过半分钟,总有某一点新的情节逗得她发笑,我就不得不停住一分半钟,好让她有机会平静下来。嗐,她简直笑成残废了——真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笑法[17]152。

译文2:我真不明白,她究竟觉得这件事有什么好笑的,但她就是笑;每隔半分钟总有一些新的细节逗她发笑,我不得不暂停一分半钟,好让她平息下来。你猜怎么着,她笑得连脚都站不稳——她真这么着;我从来没有见过谁笑成这样[18]14。

小说的主人公亚当斯在公使家的宴会上遇到一位让他倾心不已的小姐,就非常诚实的把他所经历的关于百万英镑的事情和盘托出,而这位小姐却在他的叙述过程中止不住发笑。这两段译文中明显的不同是对“she laughed herself lame”的翻译。译文1直译为“她简直笑成残废了”,这样处理看似无可非议,但却值得推敲。因为“lame”一词确实有“跛”“残废”的含义,但是在这个语境中这样翻译显然既不准确又不直观。结合这段话的语境我们知道,作者是想表现出这位小姐忍俊不禁,且笑得不成样子。所以说,译文2的“她笑得连脚都站不稳”则是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意图,对这句话做了意译,反而比直译更加准确、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因此,基于格式塔整体性原则的意译比孤立的、直白的直译更能准确传神地体现出原文的魅力。

(二)闭合性原则下的译文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感知周围事物时有一种倾向,就是尽可能把被知觉到的东西以完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一个人的知觉场被打乱了,头脑中会立即重新建立一个知觉场,从而使被知觉的东西仍然有一种完形[19]。例如,一幅图中有20个圆点排成一个圆形,但是这个圆形是有缺口的,但我们还是会把这20个圆点构成的图形感知为整体的一个圆,这种知觉的完整倾向使得观察者把这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感觉上趋于闭合。基于格式塔闭合性原则,译者应该利用头脑中的完形压强,对原文的语言特征、人物的思维活动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整体把握,建立完整的知觉场,利用创造性的心理机制补全知觉的空白缺口,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译者再创造的作用。

例3:I would have picked up the pear now and eaten it before all the world,but it was gone; so I had lost that by this unlucky business, and the thought of it did not soften my feeling toward those men[16]380.

译文1:现在我本想去拾起那只梨来,当着大家的面把它吃掉,可是梨已经不在了;因此我为了这桩倒霉的事情失去了那份食物。一想到这点,我对那两个人自然更没有好感[17]132。

译文2:现在我真想把那只梨捡起来当众吃掉,但是找不到了。就为了这桩倒霉的买卖把梨子丢失了,想到这一点,我对这两个人,登时气儿不打一处来[18]3。

翻译中应遵循的格式塔闭合性原则能通过对比这两段译文感受出来。主要体现在两位译者对“but it was gone”的处理上。译文1直接翻译成“可是梨已经不在了”应该说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原文就是那样呈现的;但是对比译文2的“但是找不到了”就显得略为逊色。在译文2当中,译者显然遵循了格式塔闭合性原则,利用创造性的心理机制补全知觉的空白缺口,完成了翻译中的再创造,而这种填补更能生动准确地传达作者要表达的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饥肠辘辘、身无分文的异乡人对一只掉在地上的梨子的渴望,这种渴望会驱使他在大宅子里没得到任何食物后一回到街上就马上寻找那只梨子。“但是找不到了”透露出两层意思:主人公去找了梨子;梨子找不到了,他很沮丧。这种再创造使得译文的信息更加充实,从而也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例4:When at last I couldn’t hold any more, I took out my money and unfolded it, took one glimpse and nearly fainted.Five millions of dollars[16]380

译文1:最后我吃得再也装不下去的时候,就把钞票拿出来,摊开望了一眼,我几乎晕倒了,五百万元[17]132!

译文2:等我把肚子撑得多一口都容不下时,我拿出那张钞票,把它打开,只瞥了一眼,我差点儿没晕过去。百万英镑!合五百万美元呢[18]3!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会发现闭合性原则的运用还会帮助译者更为灵活的处理译文。主人公还没来得及看信封里有多少钱,饥饿就驱使他跑去饱餐了一顿,拿出钱来仔细一看,顿时傻了眼,原文用的是“Five millions of dollars!”译文1原原本本地翻译为:“五百万元!”然后在下面注解到:“当时一英镑值五美元”,很平实地再现了原文。而译文2则利用闭合性原则对译文做了大胆的扩充:“百万英镑!合五百万美元呢!”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效果更好,因为作者马克·吐温、作品中的主人公以及当时的读者群都是美国人,所以原文用“Five millions of dollars!”更符合美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当时英美的贸易往来很频繁,汇率的折算众所周知,所以不用赘述读者自然知晓;但是翻译成中文以后,读者群的母语背景皆为汉语,如果不仔细看小字部分的注释,乍一看“五百万元!”会很费解,而“百万英镑!合五百万美元呢!”则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又非常巧妙地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让人眼前一亮。至此,文章翻译过程中闭合性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异质同构原则下的译文分析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外部事物、人的视知觉活动和人的情感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可能会激起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愉悦,这就是“异质同构”。例如,中国画当中常把松柏、仙鹤、祥云这样的形象放到同一画面之中,因为它们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祥和、安宁、长寿的美好的寓意,与画家本人所要表达出的情感在力的作用模式上达到了结构的一致,因此画面整体会让人觉得非常和谐;但如果在上面出现狼、狮子等凶残的动物或是青蛙这样聒噪的动物就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为它们与画家的情感体验是不对应的,力的作用结构是不一致的。与绘画艺术一样,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在把握原文整体基调和人物内心情感的基础上,遵循异质同构原则,尽量把原文中的事物更贴切的用译文表达出来,做到“心物对应”。

例5: “ Oh, my daily income! Here, down with thishotScotch, and cheer up your soul. Here’s with you!”[16]393

译文1:“啊, 我每天的收入!来,喝下这杯热威士忌,把精神振作一下吧。我和你干这一杯!”[17]155

译文2:“噢,我一天的收入!过来,把这杯够劲儿的苏格兰威士忌干下去,提提精神。咱们一起干!”[18]16

这段话是朋友黑斯廷斯羡慕亚当斯的富有而对自己的窘境极为失落时主人公亚当斯对他说的一番话。通过对比两位译者对“hot”一词的不同处理可以看出异质同构原则对译文的传神表达所起的作用。译文1直译为“热”,这样翻译可能也具有合理性,因为把威士忌加热也是可能的,虽然并不是必须的;但肯定的是,这样直白的翻译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而译文2把“hot”翻译为“够劲儿的”则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其实当时主人公亚当斯除了手里那张不属于自己的又花不出去的百万大钞以外,身无分文,又欠了别人的债,前途堪忧,可以说和朋友黑斯廷斯一样同病相怜,但现实却需要他振作精神面对一切困难,所以一杯“够劲儿的”酒更符合他当时“提提精神”为自己打气的心情,所以在译文2当中,“够劲儿的”酒与当时主人公的心情在力的作用模式上达到了结构的一致,这种“异质同构”让译文做到了“心物对应”,因此更生动、贴切地表达出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例6:We were ushered in by that same servant, and there they were, the two old gentlemen. Of course, they were surprised to seethat wonderful creaturewith me, but I said: “It’s all right, gentlemen; she is my future stay and helpmate.”[16]396

译文1:又是那个仆人把我们引了进去,果然那两位老先生都在家。他们看见那个仙女和我一道,当然非常惊奇,可是我说:“这没有什么,先生们;她是我未来的伴侣和内助。”[17]159

译文2:我们被领进了那所房子,前来应门的还是先前那位仆人,两位老绅士都在家。当他们看见美丽无比的宝贝跟我在一起,当然感到惊奇,但是我说:“这很好嘛,绅士们,她是我未来的归宿和贤内助。”[18]18

这段文字是故事接近尾声之时主人公带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去见那两位老绅士的情景。两段译文在对“that wonderful creature”的处理上有不同的侧重。译文1用的是“那个仙女”,而译文2译的是“美丽无比的宝贝”。前者着重强调姑娘的美丽,那种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也就是我们现下常说的“女神”)才有的,而仙女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然而后者不仅告诉我们姑娘很美,而且是“宝贝”,是让人珍惜,让人发自内心去爱护的对象。如果我们联系上文提到的主人公亚当斯对这位姑娘性格的喜爱和下文提到的“她是我未来的归宿和贤内助”,就不难分辨出哪种译文更能符合主人公对这位姑娘的情感和当时的心情。很显然,主人公是认定了这位姑娘就是自己未来的妻子,她不仅美丽,而且性格乐观,是值得自己全身心地珍视和爱护的。所以“宝贝”一词更能对应主人公的情感体验,所以从“异质同构”的角度来看,这个词用在这个语境里更和谐。

结语

综合以上基于格式塔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以及异质同构原则这三个原则来对比《百万英镑》的两个中文译本之后,可以发现遵循格式塔翻译原则的译文词语更加准确传神,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精准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整个译文也显得更加和谐流畅。由此可见,格式塔意象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翻译效果确实起到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值得我们翻译工作者们在今后的翻译活动中充分的利用和借鉴。

[1]蔡毅. 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2]欧阳珊. 论译者的主体性——研究译者的翻译心理和逻辑思维[J]. 语文学刊,2008(7): 93-95.

[3]OHLSSON S.Restructuring revisited:summary and critique of the Gestalt theory of problem solving [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84,25:65-78.

[4]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38.

[5]STERNBERG R J. Cognitive psychology [M]. Belmont: Thomson Higher Education,2006.

[6]李莹莹,陈方方. 格式塔理论与我国翻译研究述评[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4).

[7]姜秋霞,权晓辉.文学翻译过程与格式塔意象模式[J].中国翻译,2000.

[8]黎根红.汉语话剧之英译:多维研究法[D].杭州:浙江大学,2005.

[9]涂凌燕.杜甫诗歌的格式塔意象翻译模式[D].长沙:中南大学,2006.

[10]李啸初.诗歌翻译的美学探索——论李白诗歌翻译中的审美主客体[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11]孟瑾,冯斗.古诗格式塔意象和意境的传递[J].外语学刊,2005(4).

[12]辛红娟,覃远洲. 格式塔意象再造:古诗英译意境美之道——以柳宗元《江雪》译本为例[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4-96.

[13]夏婷.从格式塔意象再造角度谈《红楼梦》中大观园花园意象的诠释[D].长沙:中南大学,2006.

[14]汪家羽. 金陵判词的修辞翻译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15]童莹,顾飞荣. 翻译研究的格式塔视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16] TWAIN M. 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Mark Twain [M].New York: Bantam, 1957.

[17]马克·吐温.竞选州长[M].张友松,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8]马克·吐温.百万英镑[M].薛鸿时,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

[19]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王 芳)

Literary Translation Based on Gestalt Theory: 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MillionPoundNote

LENG Hu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Dandong118003,China)

Based on three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completeness, closure and 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of Gestalt theory,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TheMillionPoundNote. The aim is to show the influence of Gestalt image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especially on novel trans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version following the three Gestalt principles turns out to be more accurate in wording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can give readers a harmonious impression.

Gestalt; literary translation;TheMillionPoundNote; Chinese version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1.20

2016-12-10

冷卉( 1980—),女,辽宁丹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教学。

H059

A

1672-8572(2017)01-0107-05

猜你喜欢
同构异质译者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多自由度行星轮系机构拓扑表示与同构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