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刮痧》探讨中美文化差异

2017-03-14 20:11邓琴芳
青春岁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刮痧文化差异电影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与人类社会各方面息息相关。同时,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民族精神的代名词。同时,随着科学、经济高速发展,探讨、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发展趋势,借鉴、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以争取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做既有利于两种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助于消除误解,减少交流障碍和冲突,最终取得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刮痧》是一部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影片,这篇论文主要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诠释郑晓龙的电影《刮痧》。

【关键词】电影《刮痧》;文化差异;跨文化

一、电影主要情节

电影《刮痧》讲述的是发生的美国的一个中国家庭的故事。许大同和他的妻子简宁以及儿子丹尼斯在美国过着和美的生活,但是不久之后他们的美国梦就开始变成了一场噩梦。一天,小丹尼斯发烧生病,来美探亲的爷爷用传统中医的刮痧疗法给孩子治病。但没想到孩子背部留下的青紫痕迹,被误认为是遭受暴力所致。这使得许大同陷入了一场虐待儿童的法律指控。整个家庭也因此而承受了巨大的苦痛。

二、中西儿童教育文化差异

对中国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私人财产,孩子需要成年人的训练和指导。子女应该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应该互爱和谐。所以,如果子女不听话,中国父母常常会打骂教训他们。对于这一点,中国很多俗语都能够证明,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子不教,父子过”……

西方崇尚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孩长大之后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在美国,儿童被认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所以他们应该被尊重。父母只是小孩的看护者,他们是平等的关系。因此,父母只能鼓励和鞭策子女而不能打骂。并且,在美国父母看来,抚养孩子是一种使命,因此,他们并不期望子女在他们退休之后能够赡养他们。

而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明显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在中国,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教育方式。并且,中国父母特别倾向于将自家小孩与别的小孩进行比较。比如,当父母想要改变孩子的坏习惯时,总会夸赞别的小孩以给自己小孩树立学习的榜样。美国的情况则不太相同,父母既不批评也不表扬,更不会将孩子进行比较。

三、影片中所反映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从家庭和朋友的角度来看,中华文化中体现的更多的是集体主义,而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

集体主义的内涵是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在集体主义定义中,组织是一个核心概念。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都可以形成一个组织。在集体文化中,和谐和忠诚具有重要的意义。成长于集体主义文化的个體对集体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在中国,最基本的组织是家庭,年幼的子女依靠父母抚养,而年迈的父母同样也依赖子女的赡养。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要互爱互敬,保持亲密的连接关系。所以即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害,许大同仍然要为父亲顶罪。而当朋友昆兰没有为他辩护的时候他觉得朋友背叛了自己,因为在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中,忠诚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主义的定义是:一种强调个人自由的政治和社会哲学。对于个人主义者而言,个人具有无上重要性性,所有的个体都是平等独立的,因此要尊重个人隐私和人格独立。个人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所以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小丹尼斯就受到了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当爸爸打他的时候,他说:“打小孩的爸爸不是好爸爸”。这种儿子挑战父亲权威的事情在中国是非常少的,因为人们都认为父亲教训儿子天经地义。然而,这种儿子挑战父亲权威的现象在美国非常普遍。

四、文化冲突根源

上面谈及的电影中的冲突其实都是文化差异现象。文化不同,沟通则不同,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人际沟通策略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中国的思想文化形成的基础主要是儒家思想。几千年来,儒家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不相信上帝,而是坚持和追求和谐社会的信念。不同的是,美国思想的根源在于基督教思想。西方的个人主义概念与基督教有关。

五、文化沟通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造成中美文化差异的因素非常多,但是我们不能从中判别文化的优劣性。与其互相争斗,尊重彼此的文化更为重要。所以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我们不仅要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时要尊重别的民族的文化,并且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而文化的冲突多源于一方的文化和情感入侵。如果我们希望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走向世界,我们则需要更加小心地将中西方文化特征进行比较,从而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电影《刮痧》中表现的那样,如果我们想让西方人理解和接受刮痧这一中医疗法,那么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术语去表达它,或者二让西方人亲身体验刮痧的神奇效果,就像许大同的朋友昆兰那样,只有这种方法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六、结语

《刮痧》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间的碰撞,然而该电影中的冲突还仅仅是文化冲突的一小部分而已。跨文化交流与冲突这一主题正逐渐成为世界重要主题之一。文化冲突是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而且将永不会消失,随着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冲突将会更加突出。所以,跨文化交流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才能够找到促进文化沟通和共存的有效方式。同时,通过与不同文化的接触和交流,也能够促进对我们自身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 李 群. 刮痧刮出的冲突[J]. 外语论坛, 2002(2).

[3] 张伯存. 《刮痧》的文化分析[J]. 当代电影, 2002(1).

[4] 吴涵论.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电影《刮痧》为例[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作者简介】

邓琴芳(1992—),女,江西抚州人,江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刮痧文化差异电影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选择刮痧板有诀窍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
刮痧疗法适合所有人吗?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