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美的语言构建诗意课堂

2017-03-21 18:37贾会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南山哲理陶渊明

贾会芳

怎样把古诗词课堂变成学生享受诗意的乐园?这需要教师用丰富多彩、流畅优美、鲜活动听的语言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情感美,呈现诗词的意境美,挖掘诗词的哲理美。

一、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情感美

教师的语言有感情,教学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在《饮酒》教学中,为表现陶渊明淡泊安逸的情怀,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随风摇曳的菊花、空旷幽静的南山、衣袂飘飘的隐士……这样一幅画,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恬淡、悠闲、幽静、安静……

師: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家都干些什么呢?

生:喝酒、弹琴、写诗、采菊、种田……

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陶渊明采菊花做什么?

生:泡菊花茶,酿菊花酒……

师:东晋确实有酿菊花酒的风俗。菊花还能吃,《离骚》中有这样一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吃着菊花瓣、品着菊花茶、饮着菊花酒、赏着菊花美、嗅着菊花香。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生:闲适、愉悦……

二、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教师的语言生动悦耳,才能播下诗意的种子,学生才能入境入情,体会出诗词优美的意境。

师:诗是讲究意境的。看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诗句,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幅美丽的画面。

生1:诗人在庭院中看着满院的菊花,悠闲地摘下一朵清菊,惬意地嗅着醉人的花香,不经意一抬头,南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成群结队的鸟飞向远山的怀抱。

师:你描述的画面自然、空灵,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平和。

生2:诗人拿着酒壶悠闲地边行边饮,看到东篱下可爱的菊花,便停下脚步,俯身去摘,无意间一抬头,秀美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云雾缭绕,自由自在的鸟儿结伴飞返山林。

师:你描述的画面像电影片断一样,有景色,有人物,还有动作。

三、引导学生挖掘诗词的哲理美

课堂上,教师要用富含哲理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文章深邃的内涵进行挖掘,使学生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净化和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饮酒》一诗哲理深刻,意蕴深远。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诗句寄寓着作者的人生体悟,富有哲理,意蕴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生自由说。

师:不管你是居住在深山幽谷,还是混迹于滚滚红尘,关键看你的心在哪儿。如果你的心总牵挂着名利、地位、财富,那么,即使你是置身于渺无人烟的荒漠,眼前晃动的依然是宝马香车、锦衣玉食。要想做到“心远”,人们要看淡什么?

生讨论。

师: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句话,今天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品味诗词的情感美,体会诗词的意境美,体悟诗词的哲理美,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南山哲理陶渊明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在深秋,共南山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哲理漫画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