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学习模式开展数学教学

2017-03-21 18:39张玉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数学知识情境

张玉娜

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一项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数学知识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将数学知识与问题情境联系起来,采用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则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学好数学。

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设置。问题学习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即问题的提出、探讨和解决,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对问题的探讨及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疑问导入的方式进行授課,在课堂中尽可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出积极、活跃且轻松的氛围。课堂上的讨论既可以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也可以是在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的。问题探讨是教师授课收到显著效果的关键,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授课方式。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营造问题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堂环境。相对而言,实体的、可触摸的东西总会比虚构的、抽象的东西更易被人接受。将初中数学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创设问题情境,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使数学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能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认识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例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销售最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讨论,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还帮助学生充分领悟了“二次函数”的内涵。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些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且单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与学生互动,且很少考虑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真的掌握。这样的课堂教学较为枯燥,课堂氛围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并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也能收到显著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注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用实践促进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若干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在测量后引导学生发现“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这一客观现象,进而掌握勾股定理,能够合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三角形的问题。

问题学习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师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有收获。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模式应用于数学教学,不仅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再谈“数”色变,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对勾股定理的三点看法
用勾股定理就对了!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