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7-04-05 11:24戚继贾桂军万伟庆马骏
山东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硬膜满意率血肿

戚继,贾桂军,万伟庆,马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 100050)

PBL教学法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戚继,贾桂军,万伟庆,马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 100050)

目的 观察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名实习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30名。传统教学组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PBL教学组用PBL教学法教学,两组授课老师相同。教学内容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程、诊断及治疗及12例病例资料分析。教学完毕用相同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计算高分率(考试成绩85分以上),同时让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计算总满意率。结果 PBL教学组25名(83.3%)、传统教学组12名(40.0%)考生考试成绩为高分,PBL教学组高分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PBL教学组满意24名,基本满意4名,不满意2名,总满意率93.3%;传统教学组分别为15、8、7名和76.7%,PBL教学组总满意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用于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教学方式;颅脑外伤;急性硬膜下血肿

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目前PBL教学法已被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有关PBL教学法在颅脑外伤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文献较少。2016年6月,我们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60名,其中男32名、女28名,年龄20~22岁。均已经完成学院规定的各项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学习。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30名。

1.2 教学内容及方法 教学内容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及治疗。传统教学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教学,教学内容分讲授和病例分析两部分。讲授内容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诊治思路、问诊范围、治疗方法及预期病例分析环节由教师分析12个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1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致伤原因是车祸伤8例、击打伤4例。受伤部位为枕部7例,颞部5例。入院GCS评分3~5分3例,6~8分6例,9~12分3例。4例患者的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5例患者的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3例患者双侧瞳孔和光反应正常。3例患者硬膜下血肿位于额颞叶,7例患者硬膜下血肿位于颞枕叶,2例患者硬膜下血肿局限于颞叶。入院时均有颅内高压和脑水肿症状。共进行4个学时的学习。PBL教学组采用PBL教学法。讲授内容与对照组相同。病例分析环节所用的病例与传统教学组相同。此环节先由教师提出以下问题:①诊断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依据是什么?②询问病史时应注意什么?③患者是否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应做哪些检查?④患者应该如何治疗,具体措施及药物是什么?⑤患者的预后可能会怎样?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以每组5人进行分组讨论。借助参考书、学习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方式收集整合资料,自主探讨和学习。最后由各小组综合成员间的意见,整理资料作相关发言,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授课老师进行总结,对各小组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点评分析各小组讨论后的观点。学习时间同样为4学时。

1.3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①学习成绩。学习结束后由授课老师用此次课程的相关内容知识点设计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模拟考试。考试成绩85分以上为高分,计算两组高分率。②学生满意度。学习结束后由学生对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这一课程的满意度进行主观评价,设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档次,总满意率=满意实习生数+基本满意实习生数/实习生总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高分率和总满意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习成绩比较 PBL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高分率分别为83.3%(25/30)、40.0%(12/30);PBL教学组高分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PBL教学组满意24名,基本满意4名,不满意2名,总满意率93.3%;传统教学组分别为15、8、7名和76.7%;PBL教学组总满意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

3 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授课教师口授为主,师生及同学间互动性差,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产生惰性,不利于提升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习效率。PBL教学法秉承“课堂是灵魂,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其优点为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PBL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置身其中,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来解决问题,可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2]。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学生能踊跃发言,积极融入到团队合作中;对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刻透彻,而不是人云亦云,更能表达出个人的独到见解。针对学生的这种个性化,教师能对学生进行准确有效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用批判性的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3]。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思维相互碰撞,自我表达的能力和说服他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同学之间能相互交流切磋,畅所欲言,不但能够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更能从同学和老师分享的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开阔思维和眼界。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知识获取的过程从个人扩大到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老师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对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4]。本研究结果显示,PBL教学组高分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证实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组实习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进一步说明PBL教学法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开展PBL教学法时,病例选择和准备过程非常重要。病例选取得当,问题设计得宜,有助于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存在的缺陷。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源设施。比如要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完善的上网设备供学生们查阅搜集资料;要有配套的考核评价系统等相应的软硬件设施 ;在师资要求方面,参与PBL教学的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掌握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要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知识来提出问题并作答;教师要具备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管理学生的自主性,对于课堂的把控也要有一定的水准,保证学生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5]。因为分组讨论的原因,PBL教学法需要的教师工作量高于传统教学法。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PBL教学法推广的最大障碍。在PBL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们的特点不一,部分学生个性鲜明,也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这样则会出现有的同学太过于表现自己,而有的同学则不善于表现自己的情况出现,这些对于PBL教学的实施形成了阻碍[6]。

目前,PBL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尚不成熟,实施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标准化的考试和案例分析、课堂提问等形式[7]。学校应扩大师资力量,加大师资力量培养力度,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更多的PBL教学配套设施。虽然PBL教学模式被用于急性硬膜下血肿相关教学以后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8,9],尤其是在加深学生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根据患者情况临床应用各种治疗方法的能力方面,有较好的效果[10,11]。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低,更习惯于传统的授课形式[12,13]。因此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推广应该循序渐进,针对班上学生的特点决定推广速度[14]。本研究中问题的提出者是临床教师,未来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索解答方法,这与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模式是一致的[15]。

[1] 高修卫,于淼,李天娇,等.医学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创造氛围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0,6(5):94-96.

[2] 隋宇玲,王文军,周玉琛.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课间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10-111.

[3] 张勤,李成建.我国颅脑外伤主要期刊初步调查[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6):399.

[4] 赵曙光,王景杰,王旭霞,等.临床医学专业新课程体系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36-138.

[5] 赵廷坤,康白,史立宏,等.PBL教学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4):130-131.

[6] 张威.将PBL教学法引入神经外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4):465-466.

[7] 郑东红.颅脑外伤的PBL教学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6):108,144.

[8] 杨耀防.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解剖[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4,15(4)150-152.

[9] 王东,仲召阳.PBL教学模式在病理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6):411.

[10] 刘春杰,董立珉,康红钰,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26-127.

[11] Lobb DK, Inman DR, Butler R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reproductive physiology[J]. 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 2014,59(5):449:453

[12] Zhang XY. Try and research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biochemistry[J]. Med Edu, 2012,22(6):43

[13] 王坚,李晋云,苏劲.从PBL教学法谈泌尿外科临床见习的改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2(16):103-104.

[14] 张威.将PBL教学法引入神经外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4)465-466

[15] 魏春杰,盛宝英,杨晓玉,等.神经内科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5(45):465-466.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on metho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QIJi,JIAGuijun,WANWeiqing,MAJun

(BeijingTiantan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eaching method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subdural hematoma.MethodsSixty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0 in each.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aught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le 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BL teaching method. They were taught with the same teachers and the same course. The course contained the disease cour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analysis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12 cases. The two groups were tested with the same papers, the high score (85 points or more) rate was calculated. Meanwhile, we let students do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was calculated.ResultsTwenty-five students (8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3 students (40%) in the control group got high scores, the high scor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result was satisfied in 24, basic satisfied in 4, unsatisfied in 2, 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was 9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versus 15, 8, 7 and 7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BL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thods; craniocerebral trauma;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戚继(1976-),男,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E-mail: qiji76@aliyun.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20.033

G424;R651

B

1002-266X(2017)20-0098-03

2016-12-18)

猜你喜欢
硬膜满意率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