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绿色创业教育发展趋势探究

2017-04-06 17:29李华晶陈建成许小艳赵贞��
中国市场 2016年52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李华晶 陈建成 许小艳 赵贞��

摘要:文章以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高校绿色创业教育基本特征,并通过整合蒂蒙斯模型和三重底线原则,剖析了不同主题绿色创业教育内容要点,最后从研究、实践和育人层面提出了发展方向,为绿色创业教育思路和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色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蒂蒙斯模型;三重底线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2071

一、问题的提出

绿色创业源于市场失灵,表现为发现、评估和开发那些存在于破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机会的过程,这些机会通过创业者的开发和创造,将未来的产品和服务变为现实,带来了环境、经济、社会共赢的结果。绿色创业教育,是根据创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原理,通过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綠色创业精神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从更广义上看,是在环境约束条件下,培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绿色创业视野和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进而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水平,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生态和社会福祉。因此,在当前绿色创业活动日趋活跃的背景下,把对绿色创业教育内涵的讨论,延伸到绿色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有助于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回答绿色创业教育如何更好地贡献于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研究现状

伴随绿色创业实践活动的兴起,创业教育也开始逐渐显现绿色化趋势。通过对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探究,国内外研究已经开始把创业教育的内容结构,从经济诉求延伸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诉求,力图通过绿色化的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形成兼具经济、生态以及社会等多重价值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催生更多的创业者和创业组织成为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新兴力量,且能够不断壮大。欧美一些高校开始探索设立绿色创业相关课程和培训,尝试构建一套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底线的绿色创业教育体系。例如,美国杜克大学着眼于解决那些自由市场体系和政府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构建具有社会导向、生态导向的绿色创业课程,通过创意、能力、资源和社会配置能力提升来培养社会企业家或生态创业者,实现创业教育对社会绿色转型的贡献。

目前,高校绿色创业教育探索,表现在两种不同的教育导向:其一,认知导向,关注的是绿色创业机会的识别,旨在通过教育过程让学生认识绿色创业的内涵、了解绿色创业的一般过程并掌握较为系统的创业知识。其二,行为导向,关注的是绿色创业机会的利用,即强调学生通过创业教育掌握能够将绿色创业机会付诸行动的现实技能,注重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开拓新事业的真正创业者。研究认为,创业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与学生学习的“求知”和“践行”需求有效契合,在创业教育资源有限、学生需求又呈现个性化的现实条件下,高校在开展绿色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知行需求的不同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从而最大化地利用教育资源并实现教育效果。

三、绿色创业教育基本特征

一方面,绿色创业教育路径具有多元化导向。基于认知和行为导向的绿色创业教育路径,可以分为四种典型类型:一是以认知导向为先,面向全员的、以系统创业知识传授为先导的教育方式,教育对象可能对绿色创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这种方式追求的是认知先导下的教育效果;二是认知效果主导下,关注向教育对象提供了有关创业的培训和智力支持,即从更为具体的层面关注创业理论,同时辅以对实践运用的关注;三是以行为导向为主、认知导向为辅,面向的教育对象通常是那些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虽然也辅以创业知识的教学,但教育重心在于培养学生实际的创业技能,围绕具体的创业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技能教育;四是将认知和行为导向进行了融合,让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同时完全投入在真实的创业过程当中,从创意的选择、团队的组建、新企业的创立到获取风险投资,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既能够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创业的相关问题,更可以掌握了这类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独特技能。

另一方面,绿色创业教育路径选择和优化具有情境依赖性。具体而言,情境嵌入下的绿色创业教育路径选择机制不同。不同属性特征的高校绿色创业教育路径选择,会在教育内容、组织机构、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存在差异,从而表现为不同类型路径方向。为此,需要基于具体高校的情境进行针对性选择和有机配合,为此可以从动态视角提炼出基于认知和行为导向融合的绿色创业教育整合路径。同时,绿色创业教育路径优化的方案具有三个情境化视角:一是多层嵌套视角,着眼绿色创业教育双方的双向关系,提炼充分实现微观主体和宏观环境之间跨界互动的优化路径。二是自组织视角,解决绿色创业教育手段和目标的因果关系,提炼能够灵活应对变化并形成积极反馈机制的优化路径。三是“惰性”克服的视角,着重教育环节的递进关系,提炼从问题路径转变为有效路径所需时间最小化的解决方案。

四、绿色创业教育内容要点

“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提炼出的创业要素模型,将创业教育内容概括为机会、资源和团队三要素的匹配和平衡过程,其中,机会是指创业机会或者说是未被发现或未经开发的市场需求及其结构和规模;资源是指创业所需的资源,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指有效动员和合理配置资源来进行创业;这里的团队就是创业团队。蒂蒙斯认为这三个要素是任何创业活动都不可或缺的,而且要素之间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匹配和平衡。而且,这三个要素具有动态特征,随着创业过程的进行,重点要素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通过对绿色创业教育研究趋势的梳理不难发现,这些研究的共同之处是,都以创业为研究基底,不同之处则在于对可持续发展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TBL)响应程度的强弱,其中,经济底线需要组织满足提高利润和投资分红等传统的商业责任,环境底线是针对环境保护的责任,社会责任则是对于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依据TBL原则,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绿色化趋势,实质是基于经济底线的商业创业教育,向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的延展,从而在已有商业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创业教育和生态创业教育等新趋向。

为此,结合创业研究领域经典的蒂蒙斯三要素模型,对这些主题创业教育的代表性研究观点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不同主题绿色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以及各自研究的关键环节。具体如下表所示。

五、结语

根据高校绿色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容要点,可以看出案例在课程建设当中的重要性。为此,绿色创业教育应当围绕绿色经济与管理的相关职能和主题,选取创业、创新、政策、战略、营销和产业等,开展具有绿色属性特征的典型案例教学,一是有助于指导学生的绿色创业实践,在国家绿色发展背景下,总结绿色创业的实践规律和典型案例,催生更多的学生投身绿色经济与管理实践,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助于指导绿色创业环境的健全,挖掘多层面绿色经济与管理的机制,通过案例研究的规范框架,提炼出绿色宏观系统与适应性主体之间的创业作用规律,提高相关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三是有助于指导管理教育的拓展,立足中国实践背景的案例课程,积累典型案例和代表性数据,不仅可以促进绿色理念在管理教育领域的推广,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绿色经济与管理技能,形成完善的绿色教育体系,推动管理教育的改革发展。

绿色创业教育需要从大学生认知和行为两个基本教育导向着眼,把绿色创业视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组合系统,探索将各类绿色创业课程连接成一个统一整体,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三个层面切入:首先,着眼宏观层面,从绿色行政视角切入,关注绿色经济与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案例,服务绿色产业和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具体需要。其次,着眼于组织层面,基于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从绿色管理视角切入,开展创业、创新、战略、营销、人力资源等具体职能导向的系统化案例研究,服务企业等组织机构和部门的管理。最后,着眼于个体层面,挖掘管理者行为的规律,从伦理、社会责任等视角,开展典型案例访谈和剖析,同时兼顾与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服务个体管理者的成长。

综上可见,绿色创业教育兼顾学科交叉和理论创新,有助于实现服务实践、引领实践的多重目标,通过努力激发和鼓励学生的綠色发展思维和行动,更好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要立足中国高校实际,基于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在丰富教学素材的同时,启发创业教育工作者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开展教学内容的创新,取得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绿色创业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华晶,揭昌亮,张蕴荷,等高校创业教育的认知与行为导向分析——以中国四所高校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

[2]李华晶,贾莉,王秀峰,等基于中国高校实践的可持续创业教育体系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

[3] 李华晶,张玉利创业研究绿色化趋势探析与可持续创业整合框架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9).

[4] 周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

[5]Hall,JK,Daneke,GA,Lenox,MJ.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past contribu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0(25):439-448.

[6] OECDMeasuring Green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at a glance 2011[D].Paris:OECD publishing,2011.

[7] Lans,T,Blok,V,Wesselink,RLearning apart and together: towards an integrated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62):37-47.

(编辑:韦京)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