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7-04-08 02:23王家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标课文

王家成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语文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进。但由于在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想获得全新的改变,在改革中仍旧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针对小学教学在新课标的推行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对策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目标不明确使新课标不符合学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必须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要求下,目前部分教师将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混为一谈,认为教学课文普遍都是文质兼美的,都应该讲授给学生学习。而有的教师主要以情感态度为教学主要目标,使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三维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全面的体现;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将情感态度这一方面的体现过于肤浅,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或者使之过于繁重,导致学生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促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基本学情的要求。

(二)教学结构不严谨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薄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拆分讲解”的教学现象,教师通常会将一篇课文进行拆解,逐字逐句的分析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了解到作者隐藏在语句间的情感,或者让学生在阅读的课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分享给其他同学并说明此段受你喜爱的原因。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虽然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使得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充分了解,但将课文进行拆解容易导致语句脱离了课文整体的情景语言,使被选择的语句过于独立,学生在语句上的理解也过于片面和狭义,从而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薄,教学结构得不到完善。

(三)阅读教学的不重视淡化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其认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教育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教育进行钻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和评价力等四个能力为主要任务,并且这四种阅读能力是不可进行分割教学的。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误将“朗读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忽视了文本阅读可以增长学生语文文化的知识面,同时也忽视了长期的阅读能够为学生积淀一定的语感,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阅读带来的这两种作用往往在学生写作中得到了巨大的体现价值。这就表明教师在忽视阅读教学的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淡化了语文所包含的实践性。

(四)对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过于片面的理解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了积极的倡导,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认为语文课程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此外,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上,有的教师主要以回答正确率高的学生为主,促使问题见解个人化,得不到全面性。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程应当是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的教学课程,其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学生通过语文教学能够正确的认知社会及未来。在课程中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设立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课堂,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为学生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又富有活力的教学机制,并且不断的进行调节,推动发展。

(一)明确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教师需要全面的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科与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知识化、能力化、情感化、态度化等价值观的培养,使“三维目标”能够在一定的教学策略中恰当的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其次,教师自身需要对教材“吃透”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充分的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的课文难点的突破提高语文理解能力。接着,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语文知识的重视,通过联系生活、贯通思想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语文。最后,在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系,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结合观察结果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做出不同的教学改善,从未促进全体学生稳定性的发展。

(二)培养阅读语感,把握课文结构

阅读语感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把握整体结构的主要手段,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语文语感进行了明确的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上进行思想情感上的揣摩,抓住文中的重点和线索扩展到全面上,使教学内容具有整体观念的意识,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阐述,由此推动教材问题的探讨。教师要想把握好课文的结构,就必须以教材的编写为出发点,明确编写教材作者的主要目的及思想,从教材整体的框架对教材内容进行审视,促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策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三)重视阅读教学,实现教学质量

语文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培养小学生学会写作是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途径。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师必须以“知识与能力”为培养学生写作的目标,以“过程与方法”为写作途径,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阅读教学的思想,根据阅读内容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的情境语言感,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文化知识通过写作充分的展现出来。阅读教学中语言材料的累积和反复的实践写作是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加大阅读教学的重视度,帮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重获新的知识、体验新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实现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帮助其意识到语言本身的魅力,在交际中抵制不良的语言。

(四)加强理解和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课程,是立足于教学整体结构上的。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必须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促使语文的本质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必须意识到语文教学的严肃性,它不是没有目的性的讨论课,也不是没有意识的训练课,教师应当使语文教学课程突出语文的本色,将生活实践与教学内容进行融洽的统一,使教学回归自然,自然融入教学,真真切切的落实语文教学任务。其次,在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品读时,教师应当消除学生心里“快餐式”的阅读形式,帮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语文知识深入的接触,使之由浅至深的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之处,从而在情感上乐于去接受语文教学,加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學生语文素养,摆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困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由于教师片面的理解导致小学语文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结构,从语文教学各个方面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突破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困难,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小娇.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31):33.

\[2\]咸玉国.全面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困境与突破\[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47-48.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标课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