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发展

2017-04-11 12:34王云祥
社科纵横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闻事业时代化大众化

王云祥

(甘肃经济日报社 甘肃 兰州 730000)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发展

王云祥

(甘肃经济日报社 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新闻传播环境出现了深刻变革,结合时代特点,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发挥新闻媒体坚守舆论阵地和引领意识形态的作用,建立健全大数据时代我国新闻传播体系,提高新闻事业发展的科学化进程,充分发扬新闻事业民主建设,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中国新闻传播环境分析,重点探讨我国现阶段推进马克思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国化发展 传播环境 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的理论武器,新闻宣传发挥着党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神圣职责,新闻记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者和主要推动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当今世界,新闻事业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众传播的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加强新时期意识形态体系建设,就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思想创新,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阵地意识和引领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服务。

一、大数据时代我国新闻传播环境分析

新闻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也是有价值的特殊信息,只有将这种有价值的特殊信息有效传播,才能称为新闻。结合新闻传播的实践,新闻传播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否则无法公开传播。

一般认为,新闻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新闻传播媒介出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新闻传播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

就目前而言,我国新闻传播进入历史以来最繁盛时期,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移动数字、微平台全面发展的新型舆论场,大数据时期的新闻传播格局已经形成。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环境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一)新闻传播手段多样化、自由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和传播工具多元化发展,新闻信息已经进入无边界、超越时空的历史阶段,传播速度超越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导向和舆论重心逐渐向移动网络转移。以微信、微博、微电影、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型舆论场的出现,占据了大量中国新闻信息资源空间。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普及,我国已经进入全民手机阅读、传播时期,每个人都是信息的阅读者、传播者和参与者,这种大传播方式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新闻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传播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发展。

(二)新闻传播方式超越时空化。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人类信息交流的新飞跃,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从事何种职业等,都可以通过庞大的新媒体平台公平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没有时间、地点、利益等方面的约束,传播方式可以通过视频直播、语音对话、文字传送等形式,也可以通过多人群体讨论,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无障碍交流,实现了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

(三)新闻信息竞争激烈化。人类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以来,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新闻信息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就在此时,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受到巨大冲击,出现报纸征定量下跌、收视率降低、广告量断崖式下滑等趋势,激烈的新闻信息竞争的加剧,部分区域出现了报纸倒闭、频道关停等现象。

(四)新媒体成为虚假信息泛滥的“重灾区”。庞大的新闻信息市场开放以后,形式多样的传播手段导致虚假信息泛滥。甚至利用网络技术加工传播虚假信息,编造新闻事实。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微信平台、朋友圈向公众发布虚假产品信息,导致虚假宣传、虚假信息泛滥成灾,误导了人民群众的视听,严重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价值取向,破坏了新闻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损害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损害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崇高形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误导,为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纵观新时期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继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加强我国进入大数据传播时代的思想引领作用,构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型理论体系,进一步优化新闻传播环境,深化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潜力和巨大作用,引领世界新潮流积极健康发展。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发展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无可厚非,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是社会进步,这一时期更加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充分发扬新闻宣传民主化建设,充分发挥新闻记者的神圣职责,促进人民群众对新闻真相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当今中国,新闻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理论发展的时代要求。大传媒时代,新闻传播要遵循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原则,就要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本土化研究,结合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我国主流媒体对新闻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我国民族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当今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大程度发挥大传媒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就是对我国现阶段新闻事业发展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总结,建立健全我国新闻传播制度,推进新闻事业发展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步发展。我国进入大传媒时代以来,新闻传播环境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就目前全国新闻传播环境而言,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显得极为重要而迫切。践行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结合我国当前新闻传播形势,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及时准确向世界传播正能量,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引领当今中国的时代潮流,激发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潜能,形成强大的新闻传播阵容,引领世界舆论潮流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就是充分发挥党对新闻事业的绝对领导。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随时随地都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时刻体现党的意志和政策主张。我们必须明白,有怎样的道路、怎样的理论、怎样的制度,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理论来引领。立足我国当今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领域和发展空间,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的研究成果活学活用,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思潮解决新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领导,充分发挥新闻事业“党的喉舌、人民的喉舌”作用,正确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代主旋律和新潮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现代化、大众化发展,就是坚持新闻事业的“三贴近”和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也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真实是新闻的第一性。新闻取材来自群众,新闻报道更不能脱离群众。当今时代,在进行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新闻报道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发扬“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原则,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原则,必须把新闻传播事业与人民群众联合起来,体现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人民性原则。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探索拓展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并利用各种传播工具为人民群众快速及时准确无误传播新闻信息,提高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和知情权。

总之,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必须与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在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基础上,在新闻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纵深发展。

[1]丁柏铨.对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6-01.

[2]张树庭,李未柠,孔清溪.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J].现代传播,2016-6-3.

[3]邓若伊.论自媒体舆论环境的特征与变化[J].新闻界,2013(10):56-59.

[4]李勤,丁洁.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的关系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

[5]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36.

[6]田旭明,沈其新,彭莉.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辩证关系与理论自觉[J].理论导刊,2010(4):5-10.

(责任编辑:潘维永)

G219.2

A

1007-9106(2017)12-0009-03

猜你喜欢
新闻事业时代化大众化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新疆新闻事业发展概述(1911年-1978年)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
论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