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楼阴阳台杂物与城市居民环境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2017-04-11 12:34张海钟
社科纵横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住宅楼杂物楼道

张海钟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70)

城市住宅楼阴阳台杂物与城市居民环境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张海钟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70)

改革开放30多年,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部分居民都住进了新建住宅小区,但走进全国各级各类城市,都能看到临街的居民楼的脏乱风景,主要表现是阳台上的杂物和楼道里的旧货以及阴台防盗栏中的垃圾。社会生物学认为,这是人的动物性的领地本能、地盘潜意识。社会心理学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特定属性与居民人格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则认为,主要是当时经困难,建设楼房时没有设计库房,导致杂物无处藏身。解决的策略是各级党委文明办、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街道社区和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新建小区管理模式,结合心理学的分析,尽快开展规范管理,让城市更加美观和谐。

城市 居民 环境 心理分析

20世纪80—90年代的20年,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建设住宅楼都有阳台、有垃圾道,而且多数是5—6层,最高也就7层,无电梯。20年后的今天,这些靠街楼房成为城市的脏乱风景。主要表现是阳台上的杂物和楼道里的旧货以及阴台防盗栏中的垃圾。有人认为,主要是当时经济困难,建设楼房时没有设计库房,导致杂物无处藏身。笔者以为,这些现象既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反映了一种社会心理态度(社会心态)。

一、城市住宅楼的阴阳台杂物的现象学分析

第一,中国尚未进公民市民社会,而是停留在私民市民社会。家庭装修的冠冕堂皇与楼道的脏乱形成鲜明对比。只要是公共场所,都以各种借口乱堆乱放,即使办公室也是如此。有些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家庭装修豪华、卫生干净,而办公室却是杂乱无章。有的干部甚至见了干净的、好看的墙面、桌椅,还要故意毁坏,以发泄情绪。

第二,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这种人际关系的核心是面子、人情。每个人都担心干涉住宅楼道公共事务,会造成邻居面子问题,而且特别担心邻居冲突,即使有些住户试图清理,但惟恐得罪邻居而敢怒不敢言,反映出人际关系和谐大于环境卫生的社会态度。

第三,中国城市社会是一个二律背反的社会,一方面城市人看不起农村人,经常会污名化进城农村人的行为,另一方面又自己行为异常,公共场合假装卫生过度,家里却十分地不讲卫生。因此部分住户家庭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缺乏干净整洁的生活审美素质,特别是家庭经济拮据的居民。

第四,中国改革开放多年,各个阶层利益变迁很快,20年前收入很好的企业,到了新世纪,都被破产重组,工人生活十分拮据。20世纪80—90年代建设的居民区都是单位宿舍楼,单位破产重组后,居民楼没有进入现代社区管理模式,成为三不管区域,即便有人试图出头也是心有余悸。

第五,某些住户存在贮藏性格,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即使已经过时无用,也舍不得抛弃,但又无处存放,只有摆在楼道里,比如旧花盆和购买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电脑时带来的纸箱、穿过而不时髦的鞋、用过而舍不得扔的电器、装修完房子余出的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等等。

第六,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学历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因为能力和体制机制问题,有些市民在社会重新分层中,被挤压到底层,存在报复社会、故意乱放乱扔的心理倾向。特别是生活不如意、仇富心理比较强烈的居民,故意乱放乱扔能够给自己的带来心理愉悦感。

第七,20世纪80—90年代,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很大,大多数人居住平房,进入楼房着被认为是先行富裕起来的阶层,因为贫穷和心理失衡,城乡结合部居民盗窃楼房居民现象比较普遍。当年为了防止偷盗而安装的阴台防盗栏,现在成了各类私有公共垃圾的永久存放处,因为没有人敢于提出拆除防护栏。

第八,20世纪80—90年代修建居住楼房者,基本都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住宅管理与单位办公室管理属于统一后勤机构。随着改革深入,住房商品化的推进,部分单位的住宅楼成了半单位管理半社区管理。因为缺少物业管理机构,住户之间相互埋怨,但任何人想插手管理都是名不正言不顺。

二、城市住宅楼的阴阳台杂物的学术理论分析

第一,社会生物学认为,人首先是动物,大至国家、民族,中至家族、亲族,小至单位团体、群体个体,都有动物性的领地本能、地盘潜意识[1]。住宿在无血缘、姻缘、亲缘关系的居民楼里,每户居民都以自己的楼房窗户和门作为类似于国界、院墙的家界,至于门和窗户以外的场所,则属于公共,既有扩展的潜意识,却不敢越雷池半步,惟恐给自己带来纷争。在楼道里模糊属于自己的地方,比如楼梯与门之间的地区放置自己的杂物,也有领地防护和扩张的潜意识心理动机。

第二,社会心理学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差序和隶属这两种潜结构,差序反映横向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活动中按血缘、地缘、情感等因素分亲疏远近差别对待;而隶属反映纵向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形成环环相扣的垂直权力结构。是否能成为一个整体,关键看是否形成高强度隶属性人际关系。若干无情感性关系个人群体,会造成窝里斗或内耗[2]。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中庸之道和为贵,但陌生世界的居民更恐惧邻里纷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第三,管理心理学认为,群体必须成为组织团体才能保证正常运转,而组织的最大的特征是制度保障和职责明确。现代社会管理中的社区管理都是物业管理公司按照制度和职责管理。原生态的楼房居民因为原单位的解析,缺少社区物业管理,没有制度保障和职责明确,因此便陷入群体混乱状态。

第四,人格心理学认为,居民的性格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管理必须面对特殊个人,即使有组织管理也同样存在困难[3]。比如,某高校为了迎接评估,选派副校长清理住宅楼垃圾,结果因为咸菜缸问题、烂纸箱问题发生冲突,因为老干部有冬天吃咸菜的习惯,而咸菜缸放在家里太热,放在楼下库房太远。

三、城市住宅楼的阴阳台杂物清理的现实路径

据网络报道,某县县委书记带领干部清理城市临街楼房阴阳台杂物,造成全县大乱,几乎丢失官位。这说明城市化进程就如袁世凯时代实行共和一样,民众的生活水平尚未达到,公民意识尚未达到,需要等待时间。但城市化进程不能不推进,这就需要国家层面出台过度办法,等到旧式楼房都拆除,居民住宿了商品楼小区,这一问题会逐步解决。

第一,将所有住宅楼纳入社区管理,统一收取管理费、卫生费,统一打扫卫生,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这一举措的核心是社区管理服务到位,困难在于原生态的原有企业、事业单位穿插叠错在新建住宅小区之中,居民虽然愿意按照小区模式管理,但因为长期享受单位福利,习惯于无条件享受物业服务,不愿意缴纳卫生费和管理费。

第二,分类管理、分步推进物业管理,根据各类单位住宅楼的性质和类别,分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原单位存在,效益比较好的,与原单位联系,共同管理;原单位破产,居民情绪比较大的,适当降低标准,降低物业管理费用,逐步过渡;原单位已经注销,居民收入确实太低,无力缴纳物业费的,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社区雇佣人员开展卫生管理。

第三,市、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居民保持住宅楼清洁,会同卫生主管部门定期开展爱国卫生大检查,重点督查居民楼楼道、阴阳台杂物,督促街道、社区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随时清理,特别是临街楼房临窗栅栏中的陈年杂物。同时给予不清理的单位和住户给予一定处罚。

第四,根据每个住宅楼的实际,成立住宅楼管理委员会,选举出楼长和各门洞负责人,登记包括租住户在内的住户户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卫生和安全,随时提醒、警告楼道卫生和阴阳台卫生不合格住户,及时通报批评。将卫生和安全工作优异的住户通报表扬,以便树立榜样。

第五,根据社会生物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原理,开展全民健心活动,住宅管理委员会经常性组织本楼住户开展联谊活动,将住宅楼住户打造成熟人社会,增强隶属关系,增进相互了解,提高住户安全感。同时为楼道划定冬季食物摆放区域,防止因为对门住户和上下楼住户因为楼道交通发生纠纷。

[1][美]威尔逊著.毛盛贤等译.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周晓虹著.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张海钟等著.人性、人格、人生——现当代心理学视野的理论探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潘维永)

R126

A

1007-9106(2017)12-0087-03

*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中国社会老乡心理效应与社会管理创新”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B-077。

张海钟(1963—),男,心理学硕士,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近期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住宅楼杂物楼道
杂物电梯门锁常见型式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成品轮胎杂物缺陷的解决措施
遵守秩序不拥挤
一体式顶杂物盒设计策略
基于FPGA的LED楼道感应灯控制系统设计
御康山庄高层住宅楼桩选型研究
楼道里的奇异声音
杂物窒息
高层住宅楼电气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