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效果

2017-04-13 08:30未星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剖腹探查肠系膜

未星

(鞍山市中医院,辽宁鞍山114001)

分析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效果

未星

(鞍山市中医院,辽宁鞍山114001)

目的探讨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CT组和剖腹探查组,各90例,对CT组患者通过急诊腹部CT检查进行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对剖腹探查组患者通过剖腹探查方法进行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并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种方法在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确诊时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产生情况。结果CT组确诊75例,确诊率88.89%,剖腹探查组确诊82例,确诊率91.11%,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组患者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而剖腹探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腹部CT检查与传统剖腹探查方法确诊效果相当,能够有效地确诊患者的病情与程度,腹部CT检查不良反应发生低,能够有效地改善和防止患者由于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康复几率,为患者的治疗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深度麻醉监测;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是消化系统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临床急腹症[1]。患者一旦患有这种病症,就会引起患者绞窄性肠梗阻、中毒性休克等症状,非常痛苦,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2]。患者在患有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后,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确诊和治疗,就会极快地造成患者的死亡。可以说,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是消化系统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的病症[3]。传统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确诊方法是在对患者进行主述判断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剖腹探查,这种探查方法的确诊率非常高,基本上能够保证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症状的确诊,但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的负担也比较重[4]。随着临床上CT技术的日益革新与日臻完善,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方法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剖腹探查方法,而是能够通过对患者进行腹部CT技术进行检查。本文通过对所选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结论,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将这些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随机分为CT组和剖腹探查组,各90例。其中CT组男42例,女4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2±1.4)岁。剖腹探查组患者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2.3±1.3)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手术前检查以及手术后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并在本次实验前签署相关同意书,符合实验相关的伦理学规定。CT组和剖腹探查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CT组患者通过急诊腹部CT检查进行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对剖腹探查组患者通过剖腹探查方法进行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对CT组患者的检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进行,使患者呈平卧位,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平扫,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前对患者进行造影剂的注射,主要的注射方位是按照患者的体重对患者进行86~100 mL的显碘比醇注射液静脉注射。而剖腹探查方法则是使患者取平卧位,在离患者病变部位最近的位置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切口的选择以及检查的实施。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患者的手术后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急诊腹部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将CT组和剖腹探查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与手术结束后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程度以及患者在诊断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现象。不良反应主要是观察患者是否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率不齐、血压控制不稳定等现象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组患者中,确诊患者为75例,误诊的患者为15例,患者确诊率为88.89%,剖腹探查组患者中确诊的患者例数为82例,误诊的患者为8例,患者确诊率为91.11%,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T组患者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而剖腹探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消化系统临床急腹症之一,这是由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由肠系膜血管栓塞、肠道缺血坏死以及肠道运动障碍等多个原因影响而产生的疾病。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极低,并非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但是由于该病症发病急、病情复杂等原因,一旦发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将会产生巨大的威胁,极易造成患者的死亡。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也由此成为临床上最为危急的急腹症,患者需要在入院后迅速地查明病因,并及早治疗、对症下药。但由于该疾病的发病率低,且有一定的误导性,使得许多患者在入院初出现误诊,造成患者的病情受到耽误,无法及时地得到治疗。这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是特别得明显、与许多其他类型的急腹症的临床症状非常相近有直接的关系,加之患者在就诊时往往无法有效地叙述其病情,也会影响到准确的确诊[5]。都使得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抢救率迟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如果患者患有心脏病或动脉硬化等疾病时,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发病几率要明显高于无心脏病或动脉硬化的患者[6]。传统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确诊方法是在对患者进行主述判断的同时进行剖腹探查,尽管确诊率非常高,但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随着临床上CT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日益完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也能通过CT技术进行准确的诊断。本文所选的180例患者中,CT组患者的确诊率为88.89%,剖腹探查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1.11%,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差异不大,说明与剖腹探查相比,CT检查手段的确诊率非常高,能够代替剖腹探查成为确诊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有效检查措施,而且CT检查时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身体,说明急性腹部CT诊断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参考价值[7],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王良根.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技术,2014,8(6):23-24.

[2]吴凌云.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5(1):110-111.

[3]李祥.急诊腹部CT在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中的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5(6):799-800.

[4]汪良芝,陈明.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作用[J].吉林医学,2011,11(31):6548-6549.

[5]周坤生,邓启付,林承露,等.刍议通过急诊腹部CT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J].中外医疗,2014,12(2):175-176.

[6]符江峰.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3,18(9):665-667.

[7]杨乐华.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作用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14(17):92-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56

猜你喜欢
剖腹探查肠系膜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橡胶树miRNA 探查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舒适护理在剖腹分娩护理中运用的效果观察
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用于妇产科剖腹手术皮内美容缝合护理观察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未成年人吸毒原因探查:或因家庭或因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