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弱视患者的双眼视觉状况及其矫治探讨

2017-04-13 08:30曹云清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视差斜视弱视

曹云清

(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斜视弱视患者的双眼视觉状况及其矫治探讨

曹云清

(江西省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双眼视觉是动物进化过程当中形成最为完善的高级视觉功能。通常来说,双眼在同一时间注视开始在出生以后的6~8周,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出现在出生以后的3~5个月,这个时候已经具备集合以及调节的功能,同时还存在一些融合功能,发育会一直持续到9岁。由于初期视觉遮断非常容易会使双眼之间的联系受损,因此,双眼视觉的形成初期非常关键,然而斜视也会对正在发育的双眼视觉进行破坏。本文在对正常双眼视觉定义、方法以及范围的基础之上,对单眼深度感知以及立体视觉的相关研究给予介绍,详细阐述斜视、弱视以及立体视觉受损情况,以及采取脱抑制训练、融合训练以及立体训练等相关方法来矫治视觉缺陷的结果。

斜视;弱视;双眼视觉;矫治

斜视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中以共同性斜视最为常见,占总体的80%左右。共同性斜视指的是一种眼镜外部肌肉以及其支配神经没有器质性病理改变的眼部偏斜,其斜视角度不会随着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也不会因为注视眼别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类型的斜视通常出现在双眼视觉不稳定或者尚没有完善巩固的儿童时期,大部分出现在6岁之前,最为常见的就是36个月以内,其发病率大约为1.2%左右。双眼视觉指的是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神经兴奋沿着视觉神经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系统将其视觉信号给予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1]。其属于一个完整的生理功能,在临床当中主要分为三级:(1)1级:同时视觉;2级:融合功能;3级:立体视觉。正常人的双眼视觉不但具有三级功能,同时每一级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以及存在各自独立的发生机制,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观察[2]。本文就对斜视弱视患者的双眼视觉状况以及矫治情况给予详细阐述,

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1 双眼视觉检查方法和范围

1.1 同视机检查和对其状态判断同视机当中的Ⅰ级指的是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可以被两只眼看到。同视机当中的Ⅱ级也被称之为融合功能,对于斜视患者,其检查是在异常重合点双眼黄斑对应的位置检查异常融合范围。间歇性外斜视的外融合力异常会增加一直到-25度,融合范围只是为外融合。

同视机当中的Ⅲ级功能被称之为立体视,其画片一共包括定性和定量,前者能够检查到立体视范围,正常为-4度~+35度,这个范围可以明确反应是动态融合功能。同视机检查到的异常情况可以表明知觉融合、立体视觉以及运动融合存在,斜视通过治疗可以被有效抑制,进而完全恢复正常[3]。

临床医师目前更为重视的影响双眼深度觉的各种各样因素。双眼视差是引发双眼深度觉的关键因素,双眼视觉差异会导致精细立体视觉,单眼深度线索感知构成的粗略立体视觉。斜视弱视出现以后的大部分损害就是精细立体视觉。在斜视状态之下,眼位偏斜也许出现视网膜对应异常、知觉融合、眼球运动异常以及运动融合异常,对已经发育或者正在发育的双眼视觉给予破坏。由于视力发育异常会导致弱视,对双眼视觉的发育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另外,对集合反射发育异常给予适当调节,能够形成非斜视因素的双眼视觉异常。在临床当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影响就是双眼视觉的疾病为斜视以及弱视,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重新建设双眼视觉。

1.2 立体视觉检查图其锐度的正常范围应该在≤60,斜视患者的检查出来则表明精细立体视的存在。接近零度视差指的是双眼黄斑与对应点上检查到的视觉差异。交叉视觉差是指接近于注视点的物体之间形成的视差,范围在30~150,正常范围≥100。非交叉视觉指的是远见于注视点的物体之间形成的视差,范围在30~150,正常范围≥100[4]。

2 斜视患者的双眼视觉状况和矫治方法

2.1 间歇性治疗之前和以后双眼视觉状况(1)其特征:85%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视力发育正常,远立体视损害;(2)手术指征:以远立体视丧失作为手术指征。其损害与发病年龄有密切关系,发病年龄越早,则其损害就越大,应该尽早进行手术;(3)交叉视差与非交叉视差的损害:其对视差的损害顺序首先为非交叉视差最先受到损害,其次为交叉视差,最后为接近零视差[5]。

2.2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临床治疗之前和以后双眼视觉状况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手术之前的双眼视觉情况根据垂直斜视度以及水平斜视度的大小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大约有50%的患者存在双眼视觉,手术以后81.3%患者的融合功能得以完全恢复,大约60%的患者恢复远立体视觉[6-7]。

3 弱视患者的双眼视觉状况和矫治方法

双眼视觉的发育与屈光状态、视力发育、眼球运动以及位置之间有密切关系,屈光不正性弱视以及屈光参差性弱视阻碍视力发育使对双眼视觉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之一[8]。

3.1 屈光不正性治愈以后双眼视觉状况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9],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正常立体视锐度占总体的20.56%,正常儿童占总体的65.72%,其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可是两者之间的融合功能没有差异。

3.2 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之前和以后双眼视觉情况一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在治疗之前存在黄斑立体视的患者占总体的45.23%,周围边缘立体视的患者占总体的38.52%,没有检出的患者占总体的16.25%。治疗以后,黄斑中心凹立体视觉的患者占总体的11.54%,黄斑立体视的患者占总体的75.72%,周围边缘立体视的患者占总体的9.23%,没有检查出来的患儿占总体的3.51%。临床治疗以后得到显著改善[10]。

3.3 立体视训练本文在实验当中观察到弱视患者随着视力的进一步提高,其立体视觉锐度也相对应的提高,即立体视觉锐度改善与视力提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本文建议对于弱视儿童当视力提高到0.6的时候能够通过立体视觉训练,通过对高级双眼视觉功能的训练带来视力的进一步提高。

4 总结

在临床当中,斜视使造成双眼视觉功能异常最为常见的因素之一,双眼视轴不平行会导致视觉混淆、复视、弱视以及视觉抑制等各种各样的双眼视觉功能异常。近年来,斜视与双眼视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双眼视觉的损害程度已成为手术时机选择的重要指标,并且双眼视觉的恢复和重建也成为斜视治疗的主要目标。目前,对斜视主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不但能够矫正眼位,使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更为重要的就是会使双眼视轴平行,使双眼视觉功能得以完全恢复,进而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斜视临床手术治疗以后,双眼视觉功能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采取融合训练、脱抑制训练等相关措施,可以使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1]解湘凌,卢炜.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与发病年龄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3,11(2):127-129.

[2]卢纬,王京辉,李林.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欠矫与过矫对立体视锐度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7,15 (3):104-105.

[3]林楠,卢炜.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1,42(5):139-144.

[4]韩明磊,刘桂香,牟丽丽.不同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变化及手术方式探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2):127-129.

[5]谢梅劳,张映萍,谢铁强,等.内直肌超常量后徙治疗共同性内斜视疗效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11):778-779.

[6]成娟娟,卢炜.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初步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1,16(3):4-5.

[7]王志斌,张勇,周霞,等.双眼视觉训练对共同性斜视儿童术后立体视建立的疗效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7, 15(4):156-157.

[8]李珊珊,赵蓉,黄馨慧,等.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双眼视觉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0,30(12):1151-1153.

[9]许江涛.儿童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功能治愈情况的研究和手术时机探讨[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6,14(2):22-25.

[10]张繁友,张立军,王丽晶.直肌边缘切开联合楔形切除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 25(12):1307-130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90

猜你喜欢
视差斜视弱视
基于自适应窗的立体相机视差图优化方法研究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基于梯度域引导滤波的视差精炼迭代算法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基于分割树的视差图修复算法研究
立体视差对瞳孔直径影响的研究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