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研究综述

2017-04-13 15:17贺晓旭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刻板自闭症儿童

贺晓旭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自闭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研究综述

贺晓旭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重复刻板行为常见于自闭症儿童之中,其表现形式多样并且会影响儿童的生活学习与社会交流。文章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具体整理了自闭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的表现与分类,原因分析以及常用的干预方法,最后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自闭症;重复刻板;干预策略

2014年10月,《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发布,指出我国自闭症患者超过1000万,0—14岁患儿的数量可能超过200万[1]。据调查显示我国的自闭症者人数逐年增加,这不仅影响了自闭症家庭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着自闭症儿童的学习以及与社会的融入。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自闭症核心症状之一的重复刻板行为进行了一些研究,所以在此对这些文章进行一番梳理,以期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与教育提供参考。

一、自闭症儿童重复刻板的行为表现与分类

重复刻板行为也被称作同一性行为、固持行为与固着行为等。主要是指无明显社会意义或很少具有社会意义的一系列重复、不间断的行为,经常会影响儿童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日常交流。重复刻板行为并不是自闭症儿童特有的缺陷,在抽动症、脆性X综合征、帕金森症、强迫症、唐氏综合症、精神分裂、盲、聋等障碍群体中同样可见重复刻板行为[2](P563)。即使在正常婴幼儿中也存在类似自闭症的重复刻板行为[3],类似跺脚、咬指甲等刻板行为则会存在于正常个体终生中[4]。但是与其他障碍类型相比,自闭症者的重复刻板行为则更频繁且持续时间更长。

Zirpoli从刻板行为对个体身体造成伤害程度的不同对刻板行为划分为自我刺激行为和自伤行为,自我刺激行为,是指频繁的重复性的刻板行为,但这类行为并不会对表现出这些行为的儿童造成躯体上的伤害。这些行为通常表现为“尖叫、奔跑、跳跃、扭动手指、斜视、公开手淫、摇摆及其他重复性活动”。自伤行为,则会让个体伤害到自己。这类行为包括“殴打自己,咬或者吮吸不同的身体部位,抓、戳、捏或者拉身体的不同部位,不断地呕吐,或者呕吐并再吃下食物,以及吃不能吃的东西”[5](P3)。还有的学者从其他一些角度对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进行分类,并且将其分成四类或六类等等,但无论分成几种类型其表现形式主要就是两方面:一是语言或言语的重复刻板;二是动作的重复刻板。

二、自闭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原因分析

(一)神经生物模式。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解释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性行为主要强调的是该行为是由身体机理或神经机制存在障碍引起的。研究表明,重复刻板行为的产生与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异有关,一些染色体变异导致的疾病中也可见重复刻板行为,如抽动症、脆性X综合征、帕金森症等[2](P564)。重复刻板行为也与基底神经节的改变有关,Langen (2009)通过核磁共振研究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尾状核随年龄增长体积逐渐变大,而典型发展儿童的尾状核则逐渐减小,而尾状核与重复刻板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6]。有的学者发现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与儿童的大脑额叶以及操作功能或执行功能有关,如果这一功能存在障碍会导致儿童出现重复刻板行为。执行功能障碍会导致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调控能力减弱,不恰当行为增加,很难习得掌握适应性行为等,这和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无法以常规方式表达、计划和控制行为的表现相对一致[7]。有的研究者认为重复刻板行为不仅仅与单一的执行功能受限有关,还与大脑其他部位的功能障碍有联系,可能是大脑这些不同部位存在障碍从而引起了自闭症儿童的这一行为。W Lynn等发现,自闭症儿童刻板的言语及重复的身体运动与脑神经机制中的海马功能障碍、杏仁核功能障碍、垂体后叶功能障碍、颞叶和顶叶皮层功能障碍关系密切[8]。

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在生命的早期就会明显的显现出来,而对于这些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分析也只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对于是否真正与此有关,还需要大量的研究与证实,但无论如何都为进一步了解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提供了参考。

(二)行为模式。神经生物模式阐明了神经机制缺陷或功能障碍引起了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表明了这种行为的客观存在性。而行为模式主要是从行为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解释事件继续出现的原因,它强调行为的出现并非无缘无故而是有规律可循,可能是行为之后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行为人的重复动作。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那么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也应该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引发了某些让他们愉悦或者享受的结果,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和满意的结果之后进而促进他们不断的采取这种方式,即行为强化了并形成重复刻板行为。

从行为模式角度解释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主要包括:感觉性正强化、感觉性负强化、社会性正强化与社会性负强化四种[5](P5-6)。不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它们的中心目标都是强化,都促使行为者不断地重复该行为。多数研究者认为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引起了儿童感官上的刺激,使得他们喜欢并享受这种刺激,这就是感觉性强化。FZandt等研究认为儿童重复性动作背后的原因在于追求感官体验的快乐[9]。比如说有的自闭症儿童喜欢将餐具摔在地上,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以为然并在有机会的时候又继续将餐具摔碎,这时候儿童可能是喜欢听餐具摔碎的声音,这种声音刺激了他们的听觉并不断的摔餐具,这就是感觉性正强化的过程。而当自闭症儿童的某些重复刻板行为使他们避免了不好或不舒服的感觉时,就促进他们继续使用该重复性行为进行感觉规避,这就是感觉性负强化。比如儿童可能通过不断揪头发或上下牙齿不断相碰避免了头皮以及牙齿的痛痒感。社会性强化则带有交流和沟通的性质,比如说自闭症儿童为了得到关注或者是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某种刻板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从而实现了社会性正强化。而有的时候他们不喜欢某个事情或者物件时,又会通过刻板行为来实现逃避的目的,这就是社会性负强化。昝飞等人对一名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发现,该儿童的打头行为兼有社会性正强化和社会性负强化两种功能[10]。

三、自闭症重复刻板行为常用的干预方法

目前引起自闭症的相关原因还没有得到肯定回答,所以就自闭症核心症状之一的重复刻板行为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干预方法,并且自闭症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异质性,所以只能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重复刻板行为进行干预。医学界一致探寻改善重复刻板行为的药物,比如抗精神病药,McDougle(2005)的研究表明利培酮在降低重复行为方面效果显著[11]。但是这些药物只是减轻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并不能很好的改善,并且经过证实这些药物会对儿童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嗜睡等。所以说通过服用药物减少他们重复刻板行为的方法并没有达成一致,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探索,而在现实生活多采用行为干预的方式来降低该行为,主要包括前奏事件的干预和行为结果的干预两种方式。

(一)前奏事件干预。前奏事件的干预就是在自闭症儿童出现重复刻板行为之前就对引起儿童这一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排除或者调整,以便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重复刻板行为。比如说有些自闭症儿童多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出现这一行为,那么干预者或家长应该避免儿童出现这种无聊的时刻,给儿童安排一些活动或任务,让他们忙碌起来而没有时间去进行重复刻板行为,或者说当自闭症儿童对某个不期望的物件感兴趣时可以考虑提前把这一引起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的刻板物藏起来。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儿童喜欢摔餐具,家长可以把餐具放在儿童够不到或看不着的地方,从而避免了儿童接触餐具的机会,也减少了摔餐具的刻板行为。通过前奏事件的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自闭症儿童的这一行为,而对于像家庭这样固定环境下的摔餐具行为是可以很明确判断并提前排除引发因素的,但是当儿童在学校里或者外出的时候就很难提前预设引发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的情境,从而经常会遇到儿童突然出现重复刻板行为。而前奏事件干预法就是强调在重复刻板行为发生之前对引发因素进行排除和避免,或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说这对干预者和家长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每时每刻都把握好自闭症儿童的各种行为,在下一个可能会出现的重复刻板行为发生之前尽快地清除可能因素。不能否认的是这种干预方法对减少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还是很有效的。

(二)行为结果干预。

1.消退法。消退法是以行为消失原理为基本,去除行为的强化物,使行为在得不到强化的情况下逐渐减少的一种行为改变技术。前面提到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有时候是一种感觉刺激,这种刺激享受强化了他们的这一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消退法来减少行为的发生,比如当儿童因为喜欢头部的痛觉刺激而不断打头时,可以给他们带上安全帽或手套来降低痛感;或者在行为发生的时候撤除儿童喜欢的某个食物、玩具等来减少重复刻板行为。

2.区别强化。区别强化是基于行为强化与行为消失两个原理,让期望的行为得到强化而不断增加,让不期望的行为得不到强化而不断减少的过程。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对替代行为的区别强化、对低反应率的区别强化以及对其他行为的区别强化[12]。而面对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区别强化法用的也比较多。比如自闭症儿童因为不想完成规定的任务而不停地跺脚,干预者可以适当辅助儿童继续进行任务,并在儿童稍微完成一点的时候给予儿童喜欢的糖果、小奖励或者其他强化物等,即通过强化儿童的正确行为来减少他们的重复刻板行为。

3.惩罚。行为矫正学中惩罚的含义并非是生活中所理解的对行为人肉体或精神上的伤害。它指的是在某个行为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一个行为人不喜欢的结果,使得前一个行为不断减少的过程。前者的惩罚带有贬义性,而后者的惩罚则是中性的,这里的惩罚有正性惩罚和负性惩罚两种,包括反应代价、罚时出局以及矫枉过正等等。当自闭症儿童出现重复刻板行为的时候,干预者通过某种方式使儿童得到了一个他不喜欢或厌恶的结果,儿童在每次行为之后都得到这个厌恶的结果使得他们的重复刻板行为变得越来越少。但是惩罚需要适当的运用,否则可能会使儿童出现行为爆发而使得重复刻板行为更难干预。

4.积极的干预。这种方法是以积极行为支持理论为背景对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性行为进行干预的一种新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理论就被广泛使用,它强调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与评估,运用到自闭症儿童这儿则强调对儿童的重复刻板性行为进行功能判断,从而可以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证据。也就是说它首先是需要在认识上和观念上认为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一定是有着合理性的目的的,只是因为很多儿童存在认知和语言发展障碍,所以导致他们通过重复刻板性行为来表达自己。即他们的这一行为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并不是因为他们是自闭症儿童所以才会表现出这种貌似无意义的行为。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还要合理地判断出儿童出现重复刻板行为的原因,对该行为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是引起注意与关注、逃避任务、表达自己还是纯粹的感官刺激享受等等,判断出功能之后要教授儿童以合理的表达方式即替代性行为来表达,并且加以灵活运用前面提到的消退法、区别强化与惩罚的方法减少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有时候并非某个单一的方法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多种综合的方法来改善,比如说音乐疗法、沙盘疗法、美术疗法和感统训练,甚至在中国,也有人尝试对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进行中医治疗等等,但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有的学者提出并不是所有的重复刻板行为都需要矫正,从积极行为支持的理念来看,当个体的行为对自身或他人不产生实质性的危害,不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时候,可以允许该行为的存在[13]。

四、启示与建议

(一)自闭症重复刻板行为干预的启示。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只要不是自伤或攻击他人的就不是很严重,有的学者也提出面对重复刻板行为并非“逢刻必改”。但是有时候儿童的这一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所以很多时候是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的。在干预的过程中应该做一个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自闭症儿童这一行为背后的功能是什么,是合理(交流沟通等)的目的还是不合理(逃避任务等)的目的,通过分析行为的功能找到恰当的替代性行为,辅助儿童学会用合适的替代性行为来表达自己,即家长和干预者们要从积极行为支持的角度来看待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此外,在寻找替代性行为之前,家长或干预者一定需要精确把握重复刻板行为的A-B-C,即前提、行为和结果,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好前提事件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可以找到与重复刻板行为具有相同功能的替代性行为。

(二)自闭症重复刻板行为干预的建议。儿童是在成人的监督与引导之下逐渐进行社会化过程的,所以在被社会化与文化化之前每个儿童必然不会从始至终的按照被认可的社会规则来行事,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更是如此,甚至于他们的一生也可能不会完全按照成人的标准来生活,但是这些都无妨,因为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所以可能就会采用这种重复刻板性的行为来进行交流或者沟通,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但在宽容的同时也要逐渐地教会自闭症儿童们合理的表达方式也即替代性行为。所以说在对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进行干预之前,干预者需要对儿童进行生态化评估,干预者要全面考虑到个体所处的生活背景以及客观环境等,争取对个体的重复刻板行为有个完整的认识与判断,进而可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并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性。所有行为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因此干预者要以积极行为支持理论为基础,探寻到自闭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背后的功能目的,帮助儿童学会运用恰当的行为来表达自己,也就是要学会替代性的行为。

[1]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新华公益.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EB/OL].http://www.99120.org/Item/Show.asp?m= 1&d=7224,2016-07-06.

[2]Susan R,Margot R,Mirko U.Restricted and repetitive behaviorsin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 reviewofresearch in the lastdecade psychological bulletin[J].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1(4):562-564.

[3]Schwartz,S S,Gallagher,R J&Berkson,G.Normal repatitive and abnormal stereotyped behavior of nonretarded infantsandyoungmentallyretarded children[J].American Journal ofMentalDeficiency,1986(90):625-630.

[4]Smith,E.A.&Van Houten,R.A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ofself—stimulatorybehaviorin“normal”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J].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1996(17):253-268.

[5]李艳.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积极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Langen M,Hugo G,Nederveen H,et al.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striatum in autism [J].Biological Psychiatry,2009(4):327-333.

[7]宁宁,张永盛,杨广学.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5(2):46-52.

[8]Lynn W,Deborah F,Charlotte M.Neuron functional mechanisms in autism[J].Psychological Review,1996(3):457-489.

[9]Zandt F,Prior M,Kyrios M.Repetitive behavior in childrenwithhigh functioningautismand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J].Journalo fAutism and DevelopmentalDisorders,2007(2): 251-259.

[10]昝飞.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5):62-67.

[11]McDougleCJ,LawrenceM,MichaelG,etal.Risperidone for the core symptom domains of autism:Results from the study by the autism network of the research units on pediatric psychopharmacology[J].TheAmerican JournalofPsychiatry.2005 (6):1142-1148.

[12]杜佳梅.ABA改变孤独症[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63.

[13]林云强,赵斌,张福娟.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分析及干预策略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5):441-443.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766

A

2095-0438(2017)04-0084-04

2016-07-01

贺晓旭(1992-),女,山东临沂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自闭症儿童教育与干预。

猜你喜欢
刻板自闭症儿童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