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17-04-13 23:40郭艳杨云秦伟杰南储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苏俄人民出版社列宁

郭艳,杨云,秦伟杰,南储芳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浅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郭艳,杨云,秦伟杰,南储芳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随着十月革命取得的胜利,西方殖民国家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矛头对准俄国。同时,俄国遭受国外的殖民侵略,国内的各种阶级矛盾也日趋恶化。苏联刚刚创建的苏维埃政党在这样的恶劣态势下摇摇欲坠,为了应对这种不堪的局面,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决定施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运用文献分析法这一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必须要实行还是说是当时决策的失误?(包括的一点就是需要重新思考的实行了这一政策后,在苏俄遭遇严重糟糕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后果之后,为什么没有尽早取消这一制度?)那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施行存在有什么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苏俄领导人又是怎么解决的。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目前研究现状、发展方向进行阐述分析。

战时共产主义;苏俄;列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苏俄的实行,从当时那个年代所处的环境来看,都说列宁的思路好,那么究竟是列宁惯有的思路决定了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还是为了应对战争必须进行的权宜之计?相关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重新认真解读,带着我的思考与问题,走进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当时历史背景

1.1 政策施行所处的背景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定义与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到,这一项政策的实施是发生在当时苏联所处的战争年代。当时苏联正处于国外、国内两者残酷打压的局面,国内环境一片狼藉。新生的政权为了扭转这一态势,保住政权的顺利在本国的践行,最终进行了伟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指的是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共产主义”表示这项政策的性质。这项政策的基本内容是:(1)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制。(2)在商业方面,实行国有化。(3)颁布余粮收集制,由国家统一购买,为军队、居民提供口粮。(4)推行义务兵役制和义务劳动制,由国家强制执行。(5)分配制度方面,施行平均主义。打破以往的粮食不对外在市场销售、垄断的状态。实行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韦定广在《历史悬崖上的思考-—重读《论粮食税》和《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谈到从当初的苏俄党内的布尔什维克人,包括列宁在内的,一直一心向往实现共产主义。纵使当时国内各种殊死搏斗,经历了各种残酷的战争,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①可能就是在迫于实现共产主义的这一愿望,当时,有文献记载,“‘当时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按照先前颁布的余粮收集制,向农民征收低价粮,从而使得这部分粮食进行平均主义的分配’。”②从这段话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获悉列宁确实是承认当初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由此似乎可以回答开篇提出的问题之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必须要实行还是说是当时决策的失误?那么答案也就不证自明了。如果仅凭这一点,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韦定广在《历史悬崖上的思考-—重读《论粮食税》和《论我国革命》》一文中写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从余粮收集制说起,这一政策确实是在战争条件下,特别是在粮食普遍短缺的情况下施行的。”③

李济琛在《不朽遗产为列宁辩护》一文中也说到,“列宁在当时提出的要进行国家国有化制度,其中在当时施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此就是相吻合的,从而更加坚定地巩固了新生政权。与此生死攸关的问题是经济发展战略上强硬地颁布和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其中,《四月纲领》作为其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从而也说明了对于战时共产主义的颁布,列宁是详细的分析了当时俄国特点的,认为这个政策是必须要进行下去的。而且,列宁曾明确提出“计划经济”。因为早在1960年就提出:“资本主义的垄断和市场经济是时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更加强有力的诠释了垄断和剥削从来都不是可以根除的。”⑤此外,李济琛在《不朽遗产为列宁辩护》一文中说到,“战时共产主义要通过五大点来分析,(1)思想理论中,只要有货币和商品生产的出现,都是背离社会主义的;(2)通过余粮收集制来巩固这一政策;(3)国家层面实现国有化制度为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创建了基础;(4)在法律层面,颁布有关于工人当家作主的法律条例,成立苏俄工人监督机构;(5)推行一长制度,必须把民主制同一长制(“个人独裁”)结合起来。”⑥这样看来,从政策的颁布到正式实施,不得不说这是列宁仔细分析了当时俄国形势的特点,明确了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上述提到的制度,为战时共产主义的顺利进行造就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政策施行的必要性

再者就是回答第二个疑问,需要重新思考的实行了这一政策后,在苏俄遭遇严重糟糕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后果之后,为什么没有尽早取消这一制度?那么,凭借着这一问题,展开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前现状的研究。韦定广在《历史悬崖上的思考-—重读《论粮食税》和《论我国革命》》一文中写到,“国内已经面临缺粮少粮的严峻局面,加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遭受国内与国外两方面的双重压迫,粮食问题在当时变得愈演愈烈了。”⑦提及战时共产主义这一政策,列宁曾经说过,战时共产主义的实现和当时苏俄所处的国内外战争引发的经济萧条是密不可分的;但另一方面,又在理论上肯定这些制度、政策或措施具有共产主义性质。“伴随着苏俄国内战争的结束,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开始着手恢复由于战争破坏的国内经济,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而继续按照先前颁布的政策施行巩固与进一步落实,诸如,余粮收集制、义务兵役制等在内的措施。政府这样做的原因,无非也是为了试图保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而使得苏俄国家顺利稳步进入社会主义。”⑧可以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既是被迫实行,也是起着临时性质的政策。

1.3 政策问题所在

探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施行的问题所在,可以通过探讨俄国基本国情,当时的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小农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即是前两种经济形式。当时苏俄的领导人忽略了本国的实际情况,他们简单地认为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就是在施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只要是国家向农民低价回收粮食之后,再把回收的粮食平均分配给人们和工厂。同时,这也是当时执政党人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其次,把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没有真正理清楚,导致最终演变成一场粮食(生存)而进行的战争。最后,由于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大批农民政治上的麻木与反动,归根于一些制度或政策本身的荒谬性,以及缺乏必要的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列宁、布尔什维克党的一种“文化错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苏俄国家当时政治制度的生态原始平衡的格局,破坏了多党合作体制,原因在于这一政策的颁发大大加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对国家强有力的控制,迫害了以往建立的多党工农联盟基础。”⑨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其实,这一政策在俄国施行之所以失败,除上述的原因以外,还归结于:1.征粮完全变成了抢粮,甚至最后所抢之粮在农民那里也已不再是“余粮”。2.将余粮征集的原则或做法贯彻于全部经济活动。“余粮征集”不但要以国家垄断的办法消灭粮食私有,而且其中还贯穿着计划化与行政命令的手段。这些本来是为解决粮食危机而必须采取的,但被逐渐推行至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与领域。例如:将所有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政策。提倡实行共产主义义务劳动制、推行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实物分配,实际取消货币、商业和自由贸易。3.尝试在苏俄本国施行长期永久地实现将经济体制中的余粮收集制为主要内容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国家制度层面

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首先我会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苏俄行不通的原因,它会与当时的国家制度有一定的关联。何萍在《列宁思想在二十世纪:阐释与价值》一文中说到,“列宁不厌其烦和强力驳斥有关他迫切需求在俄国实施社会主义的断言。”⑩其实当时,苏俄的国家制度是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列宁当时提出的是要建立一些诸如单一国家银行和国有的一些企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措施。英国作家尼尔·哈丁在《列宁主义》一文中提到,苏俄非常时期,列宁指导新生苏维埃政权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外交关系的问题上,列宁针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提出处于相对弱势的无产阶级国家外交政策上可以采取‘退却和随机应变的策略’,即与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有条件的‘和平共处’。”⑪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列宁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问题进行的最初探索。

2.2 思想层面

在历经很长一段时间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之后,苏共领导深深地意识到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经济政策来有效治理苏共当前面临的政治格局。所以,新经济政策顺势而生了,列宁推行这一政策最大的目的还是希望当前的苏维埃政权能够顺利步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一伟大构想。因此,这种“战略退却”思想有其实施的必要性。

2.3 可行性层面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如下:1.施行实物税;2.在执行货币流通和国家调节层面,由垄断到国家统一调控。当然,这些措施的提出,也曾遭到无政府工团主义份子的反对。说到底还是一个问题:苏俄如何能把国家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列宁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在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带来的弊端,列宁顺应当时的环境,提出了要在本国范围内施行具有市场经济性质的新经济政策。”⑫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在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后,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由于战时共产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新经济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此项政策是在时机不成熟的背景下实施的,加上税收问题加剧最终导致的问题,所以被后来的斯大林模式取而代之。苏俄曾经作为二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联合大国,它的终结确实也留给我们值得思考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作为20世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苏联伴随历届领导人的更替、改革,大刀阔斧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⑬那么,最后反过来,重新思考,苏联曾经一度施行的战时共产主义这一政策,以至于后来的苏联解体。“虽然列宁并没有预测到最终会是这样的结局,但是他是比同代人更深谋远虑的。”

注释:

①韦定广.历史悬崖上的思考-—重读《论粮食税》和《论我国革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0页.

③韦定广.历史悬崖上的思考-—重读《论粮食税》和《论我国革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④李济琛.不朽遗产为列宁主义辩护,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⑤《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4页.

⑥李济琛.不朽遗产为列宁主义辩护,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第87页.

⑦韦定广.历史悬崖上的思考-—重读《论粮食税》和《论我国革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页。.

⑧胡芳.新经济政策“战略退却”思想的深度考察及其当代意义,贵州社会科学学报,2014(2):76.

⑨刘诚、陈晓梅.论十月革命后苏俄多党合作实践的终结——基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的视角,社会科学学报,2011(12):50.

⑩何萍.列宁思想在二十一世纪:阐释与价值,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77页.

⑪尼尔·哈丁.列宁主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62页.

⑫胡增文.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社会根源探析,学术论坛,2012(1):120.

⑬韩霏.20世纪苏联国家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及启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6.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卷)[D].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13卷)[D].人民出版社,1987.

[3]李济琛.不朽遗产为列宁主义辩护[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4]韦定广.历史悬崖上的思考-—重读《论粮食税》和《论我国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胡芳.新经济政策“战略退却”思想的深度考察及其当代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学报,2014,(2).

[6]刘诚、陈晓梅.论十月革命后苏俄多党合作实践的终结——基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的视角[J].社会科学学报,2011,(12)何萍.列宁思想在二十一世纪:阐释与价值.人民出版社,2014.

[7]尼尔·哈丁.列宁主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胡增文.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社会根源探析[J].学术论坛,2012,(1).

[9]韩霏.20世纪苏联国家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及启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10]何萍.列宁思想在二十一世纪:阐释与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1]刘晨晔.20世纪西方学者社会主义批判史演进主义初探[J].教学与研究学报,2015,(7).

[12]苑秀丽、陈张承.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J].马克思主义,2014,(07).

Onthe Pol icyofWartimeCommunism

GU O Ya n,YANGYu n,QINW ei j ie,NAN C h ufa n g
(Yu nn a n Agr ic u l t ura l U ni v e r sit y,K u nmin g Yu nn a n650201)

W ith the v icto ry o f the Octo b e r R e v ol u tion,the coloni a l po w e r s o f the W est d i r ecte d he g emonism a n d po w e r pol itics aga inst Ru ssi a.A t the s a me time,Ru ssi a s uf f e r e d f o r ei g n coloni a l aggr ession,the d omestic cl a ss cont rad ictions w e r e a lso d ete r io ra tin g.T he S o v iets o f the S o v iet U nion,w hich h ad ju st b een c r e a te d,w e r e c ru m b l in g in s u ch a bad sit ua tion.I n r esponse to this u n b e arab lesit ua tion,then a scent S o v iet r e g ime d eci d e d to implement the"war time comm u nist pol ic y". T his p a pe r u ses l ite ra t ur e a n a l y sis metho d,fur the r a n a l yz es the implement a tion necessit y o f "war time comm u nism"pol ic y,the p r o b lems a n d sol u tion o f S o v iet le ad e r s.T his p a pe r a n a l yz es it f r om thehisto r ic a l ba c kgr o u n d,the p r esent r ese ar ch st a t u s,a n d the d e v elopment d i r ection.

War time C omm u nism;S o v iet Ru ssi a;Lenin

A82

A

1672-2094(2017)03-0033-04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7-03-20

郭艳(1991-),女,山西吕梁市孝义市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三农问题。

杨云(1967-),男,傈僳族,云南武定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三农问题。

秦伟杰(1990-),女,山东昌乐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南储芳(1990-),女,河南商县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苏俄人民出版社列宁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抉择
人民出版社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