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研究

2017-04-15 08:25郭宝李琴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本土化有效途径

郭宝 李琴

【摘要】针对我国当前新课改过程中的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爭论,通过对于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对于当前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发展思路,促进我国新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民族特色。故而,本文主要通过对于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各种教育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更加适应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需求。

【关键词】教育教学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 本土化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24-01

在我国当前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论,一方面原先结合前苏联以及美国实用主义方面,形成的客观主义教学理论,所形成的应试教育理论饱受人们的批评;另一方面从西方教育理论中吸收的建构主义,所建立的新的教学理论,如何更好地吸收,实现“本土化”目标,一直也都是一个难题。因此,对于这些争论,需要结合其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情况,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理论对于实践的有效指导,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一、当前两种教育理论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的客观主义教育理论,还是上个世纪中期,我国从前苏联凯洛夫学科化教育教学理论中引入,而逐渐通过“本土化”的发展,最终在我国形成一套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教学理论和模式,已经遭到普遍的“诟病”。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界不断把目光转向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引进西方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形成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这种理论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知识构建过程。但是,这种教育理论导致在教学中,出现对于传统的忽视,对于教师的轻视等弊端,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才能更加适应我国的教育实际需求,于是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课程与教育论本土化的原因

1.中西方的国情不同

从西方引进的建构主义理论,其产生的背景是西方高度发达的科技以及深厚人文主义情怀,因此,比较注重学生的个性价值以及个人发展。而我们国家正处于科技发展的阶段,经济水平不高,同时,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注重客观知识的传播质量,思想文化还是比较传统和保守。因此对于西方的这种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很难在文化心理上产生较深的认同感。

2.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对于建构主义等理论在西方教育界的传播,其根本原因就是比较符合西方注重自我,提倡个性,以及善于发散性和抽象性的思维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我国目前的思想发展状态,还是偏向于保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比较类似的思维方式,不提倡标新立异。因此,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很难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推动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就是打破原先的理论和思维束缚,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实践,使得这种教育教学理论符合我国的国情,适应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促进其“本土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得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

三、推动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1.采取兼容并蓄的发展途径

由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长期受到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显得比较保守,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引进和吸收西方的教育理论,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英才采取兼容并蓄的发展途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对于各种理论的优势和长处进行有效的吸收和融合;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实践检验,逐渐与我国本土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2.继续不断地进行创新研究

西方教育理论的引入和发展,并不能完全有效解决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西方教育理论引进的过程中,还需要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人员,进行“本土化”创造发挥,为我国的现代化教育理论提供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富有民族性的理论成果。其具体的操作途径为,一方面要注重学术的研究,营造练好的创新氛围,这样比较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理论成果的生成;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从而促进理论成果的完善,这样才能确保西方的课程与教学论朝着我国“本土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研究,不仅需要与我国的国情以及民族思维习惯相适应,而且还需要对于原有理论的不断创新和融合,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理论的本土化发展。同时,在西方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提升教师的素质和理论修养,从而使得创新理论的实践更加高效,这样对于理论成果的生成和转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传燧,石雷.论课程与教学论的本土化[J].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82-91.

[2]刘欣.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发展问题探讨[J].教育导刊,2012年第12期:5-8.

[3]于曦瑶.课程与教学论的本土化发展[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31-33.

作者简介:

郭宝(1989年6月-),男,陕西榆林人,硕士,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李琴(1989年7月-),女,陕西榆林人,硕士,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本土化有效途径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