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好语文背景资料的课堂意义

2017-04-15 08:25张洪栋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汪曾祺背景资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36-0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对于文章的作者简介及作品的背景资料往往只是麻木的一笔带过,甚至直接跳过。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知晓作者及作品,更可以让学生深层次地感知作者,鉴赏作品。

筆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并在借鉴同行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从背景资料的课堂意义这个方面浅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1.为学生和作者搭建沟通桥梁

语文的教育目的是通过样例式教学,为学生和作者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进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一般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二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鉴赏。如《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笔者在课堂上展示这段文字时,很多同学不明白其中的含义。笔者并没有就此一点而过,反而花费了两节课的时间,从汪曾祺先生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性情品质、《汪曾祺老头儿》《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赏析,包括他与恩师沈从文先生的深情等方面搜集了3万余字的资料与学生共读,共写,交换阅读感受,一起近距离地走进这位文学大师。最终,汪曾祺的文人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同学的心里。笔者相信,这种通过亲身阅读得到的体验与评价是任何一本参考书都无法给出的,这种经历更是美妙的、令人陶醉的。这种“薄书厚读”的阅读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知作者、理解作品,更会为他们以后的阅读之路开启一扇启迪之窗。

2.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知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篇文章所包含的内容并非仅仅局限于文章本身,系统地认知作者及写作背景会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语文教材的选编中,编辑会大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选择不同难度的文章。这样,就会造成同一位作者的作品出现在不同的年级。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反复出现,《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等,我们在课堂上就应该对作者和写作背景做系统的阐释,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以便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

3.向学生传递文本信息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反应和体现。教师在教授文本时一定要借助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去深入挖掘文本信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取了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时年鲁迅先生44岁。生活的经历和思想的深广,使鲁迅先生对儿时的一件小事有了深沉的思索和深刻的反省。善于解剖自己的鲁迅先生,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思,抨击了旧中国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也有着对过往的罪责的“无可把握”的悲哀。在第一个班级,我依照预设用五分钟简单地介绍了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作者的处境。之后便开始常规教学。而在第二个班级,我用大概10分钟对此背景进行介绍,包括封建社会中的宗族制度、等级观念、家长式管理等。详细地介绍后,教学的效果立竿见影:第一个班级虽然提前进入理解分析阶段,但后半部分的分析是真正的难点,学生带着疑问前行,越深入理解就越困难,因为对背景知识缺乏了解根本无法感同身受。与之相反的是,第二个班级却可以很容易理解文中那一句句饱含深意的文字。“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些句子都是对旧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和鞭挞。有了背景资料的先入为主,学生在理解起来也就更轻松了。

4.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在他的《语文导读法的理论构想和基本课式》中谈到:“学生如果对某一门学科或某一项活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能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这门学科或从事这项活动。”因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的穿插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课文只简单注释说这是一个东北作家。学生不了解作者的成长历程,就对作家的名字产生了怀疑:好好的中国人为什么怎么会有一个“日本”式的名字?既然都已经取了“日本人”的名字又何必假惺惺地说爱国呢?这些疑问都有碍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笔者在上课之前先从作者的名字入手,准备了以下材料: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1936年夏天,他从北平来到上海,为了取个别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他把复姓‘端木作为姓氏,把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二字移来作名字,这样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当时正处于国民党蒋介石布下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启用‘红字显得格外刺眼,按照谐音他把“红”字改为“蕻”。当时负责《文学》月刊的编辑、作家王统照在审阅来稿时看到了这个笔名,又把“粱”字给改成了“良”字。于是端木蕻良的笔名就这样沿用了下来。

这段背景资料让学生瞬间明白了作者笔名的由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作者和作品背景简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更不可随意丢弃。用好这些资料,会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厚实、扎实、丰实。

作者简介:

张洪栋(1985.5-),男,山东济南人,本科学历,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汪曾祺背景资料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跟踪导练(一)5
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爱逃课的汪曾祺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