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7-04-15 08:25张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心理健康高校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一言一行能在学生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党员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引领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的基础。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委、党支部要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范畴。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员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76-02

在目前的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多数高校的工作内容集中在机制与体制建设、人员队伍建设、主题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等几个主要方面上。高校基层党委、党支部在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如何塑造学生党员的崇高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积极性。而在与大学生党员的接触中我们发现,由于外界环境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普遍过高,加之他们普遍承担了较多的社会工作,大学生党员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其心理健康水平欠佳。这种情况应当引起高校基层党委、党支部的充分重视,需知身心健康是大学生党员发挥作用、贡献力量的基础。

一、大学生党员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

1.期望过高引起的紧张焦虑情绪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同时具备学业成绩优异、工作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基层党组织往往期望他们在各项学生工作中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能圆满完成组织交给各项工作任务;身边的同学也期望大学生党员能时时处处表现优秀,成为同学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大学生党员也对自己严格要求,期望能不愧对自己的党员身份。而大学生党员毕竟还是在校学生,其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工作经验还有所欠缺、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并不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学习和工作任务。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了大学生党员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任务时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2.人际交往存在问题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

大学生党员往往在党支部、学生会、班级等组织中担任各类职务,经常与广大学生沟通交流,起到上传下达、凝聚人心、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现实中,由于其人际交往能力与其承担的社会工作不匹配,反而经常导致大学生党员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比如,有些大学生党员因自我意识出现偏差,出现盲目自信、自以为是等问题,在工作中不论对错,坚持执行自己的观点和工作安排,不顾其他同学的建议和意见,导致其与同学们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还有一些大学生党员只顾自己追求各种荣誉和成绩,对承担的社会工作不够认真负责,对各项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与,对其他同学也不闻不问,不仅有损党员的形象,还导致了其与同学们出现人际疏远的问题。

二、如何对大学生党员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为大学生党员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与服务

基层党委、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到党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为党员提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服务。首先,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为大学生党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调试方法介绍等讲座。第二,定期开展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充分利用心理学专业问卷、一对一访谈等形式,及时发现大学生党员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三,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服务。充分借助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优势,聘请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教师为支部党员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党员更加迅速地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

2.运用志愿服务这一载体塑造大学生党员的健康心态

志愿服务的核心是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援助。志愿服务本身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契合之处。通过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同时也能帮助其调整自身心态,实现理想自我,达到塑造健康心理的目的。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党员充分认识到,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同时,志愿服务能给人带来被尊重感、被重视感、自我价值的实现感。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志愿服务满足了人的高级需要,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愉悦。第二,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员不断审视自身能力的不足与知识的欠缺,及时查漏补缺,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加从容地应对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减轻和消除因能力不足带来的心理压力。第三,志愿服务多是以团体为单位展开,在团体中大家都在为同一个非功利性的目标努力,这就锻炼了大学生党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把这种能力迁移到日常的校园生活中,能有效地解决大學生党员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

总之,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党组织都要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范畴。

参考文献:

[1]张温静.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2(108):58-62.

[2]齐建萍.增强大学生党员心理素质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27):193-195.

[3]祝信刚,孟凯建.大学生党员心理健康问题刍议[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3(7):70-72.

作者简介:

张琳(1986.0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心理健康高校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