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素养 促进能力发展

2017-04-15 08:25黄玉芬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转换理解能力

黄玉芬

【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的工具和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在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试从认真研读教材,亲历数学教学活动,质疑思考,拓展运用四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活动 理解 转换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25-02

数学是一种语言,已经成为学科的工具语言,数学阅读就是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转换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概括联想的能力。数学中不只有运算,还有空间关系,逻辑思维问题。新教材的例题信息丰富,与生活联系紧密,无论是主题图还是练习设计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非常需要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中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我们深深感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一、认真研读教材,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本是学生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来源,而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提出数学阅读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例题和练习题,题目的要求很重要,但学生在读题时总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看前面忘了后面,看后面忘了前面,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样做,在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找一找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并让学生边读题边圈一圈题中出现了哪些信息,这样既不费时,收效又大。

二、亲历数学教学活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要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化。具体做法之一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去观察、判断、推理,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事物间的联系,重组知识结构,生成新的知识。例如:在新授圆柱的表面积时只是告诉学生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然后通过练习巩固,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发现第二天学生又不会算了。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理解为什么这样算。但是,如果老师精心组织一次数学教学活动,先让学生用硬纸皮做一个圆柱(模型),再做一个半径2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并要求学生在硬纸皮上先画好三个面。活动过程中学生在画侧面时遇到了困难(因为长和宽都不知道),这时老师及时地引导学生通过围一围、比一比,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几次后,都兴奋地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最后老师提出算算做这个圆柱至少需要多少硬纸皮?整个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汇报,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收获更丰富,教学效果更好。活动后学生更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为什么等于侧面积+两个底面积了。

三、质疑思考,内化提升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认知,扩大受益面的效果。如:提供一些信息“红花有48朵,黄花比红花的2倍多10朵”,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通过讨论他们发现可以提出不止一种数学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只有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提出知道自己的不足,把问题暴露出来,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学生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四、拓展运用,深入对比

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

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如:“苹果有48箱,雪梨的箱数是苹果的 ,雪梨有多少箱?”与“苹果有48只,是雪梨的 ,雪梨有多少箱?”,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虽然都是最后求雪梨的箱数,但雪梨的箱数却不同,一个是知单位“1”的数,求对应量的数;而另一个是知对应量的数,求单位“1”的数。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如:一堆煤5吨,每次运走 吨,( )次可以运完。一堆煤5吨,每次运走 ,( )次可以运完。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什么?求的过程有什么区别?通过反复读题、交流、讨论学生对包含除的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就进一步加深了。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惠良.让学生主动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一分钟有多长”谈起[J].小学数学教育,2013(1-2).

[2]何明.不容忽视的数学阅读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12(4).

猜你喜欢
转换理解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