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读写结合点 提升学生言语品质

2017-04-22 19:58刘丽娟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阅读教学

刘丽娟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就是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作文教学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通常被称之为读写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读能导写,读能促写,读与写要有机结合。《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大部分是经典文章,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能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提升学生言语品质。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的意义、特点和教学策略的分析,阐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现途径和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说明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学生的言語品质才会逐步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注意对语言和素材的积累,而且做到学以致用,就提高了对言语的运用能力。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写作能力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发展。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加强读写结合,才能使学生对语文进行吸收,从而转换成一种能力,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写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言语品质得到提升,那么也就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这是目前阅读教学的迫切要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的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的内在联系。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吸取营养,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巩固从阅读中获取的写作知识,并在作文中逐步运用。从表达的技巧上讲,作文要考虑中心,阅读要理解行文思路;作文要考虑结构布局,阅读要理解主次。从表达的内容上讲,作文是语言的外化运用,阅读是语言的内化理解;作文涉及的对象是人、事、物,用作阅读的课文也是描写人、事、物。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要求的不同,所以侧重点也有所区别,不管是写作还是阅读,基础阅读都是最重要的,只有对文章了解了,对课文的内容掌握了,才可以对写作技巧进行学习并深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写作和阅读就很好地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

1.抓仿写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顺应新大纲的要求,力求使学生能够对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领悟,其本质就是让阅读教学为学生的作文做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引导,然后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文章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小学阶段的仿写主要是点仿,也就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点”。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的仿写,比如诗歌的仿写。诗歌的格式一般都比较整齐、统一,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仿写。诗歌的仿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遣词造句和格式特点,也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仿写最后一段,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来了,在( ),( )来了,在( )……有学生就创编:青蛙来了,在荷叶上蹦跳,小虾来了,在荷叶下捉迷藏……学生编出了快乐,同时又习得了言语。如教学《金蝉脱壳》一课,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金蝉脱壳的过程,教学中抓住关键词朗读体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这里观察是智慧重要的能源,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学生会觉得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2.抓情绪

许多时候,教师会带领学生进入到一篇文章学习的高潮,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高涨,兴奋点也被激起来了,正是进行作文创作的好时机。

《第一次报母亲》中,教学最后一段时,教师叙述,看着流泪的母亲,想到她对自己的“无数次”关爱,想到自己才“第一次”用行动去感恩母亲,作者此刻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他会对自己敬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出示句式:母亲呀母亲,( )。我的老母亲啊,( ),( )。这儿练习的设计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学生畅所欲言,才思如泉涌,感受深刻。学生的兴奋点一旦被激起,就会觉得不吐不快,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读后感

在进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训练时,要以理解和对课文的把握作为基础,挖掘课文中潜在的丰富情感、写作方法和表达特点等多方面的资源,调动学生最大的表达欲望和能力兴趣,

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自由表达和不断的模仿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学生进行写读后感的训练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4.抓改写

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

5.抓续写

在进行语文读写能力的教学中,可以把课文中的情节继续外延,配合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课文的训练。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把这个故事编得有趣,而且还揭示做人的道理。正因为续写这一过程是学生直接进行参与的,使得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到写的文章当中,大大激发其对写作的兴趣。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阅读的教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从课文中挖掘和捕捉一些既有丰富的储存、积累价值,又具有丰富知识含量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而科学有效的读写结合方式又是根本中的根本。只有读和写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的要领,真正提升言语品质,才能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进行发展。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