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 要]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的感情投入程度和课堂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 美术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在学习和研讨《美术课程标准》时,我认为在美术新课程四类目标中,情感类目标在学习目标中是比较难把握的,原因就是在以前的美术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美术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应用目标,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么什么是情感教育?它对美术教学有什么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又如何去实施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下面结合初中美术教学,浅谈一下在这方面的认识。
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学习美术对于每个初中学生来说都十分的重要。那么怎样能把美术学好呢?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愉快的课堂气氛和师生的情感投入不可忽视。
一、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
我国近代历史上美育的倡导者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还要有驾驭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学会分析学生的情感心理,指导学生情感实践,从这些方面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情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情感实践,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原因就是许多美术教师并未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真教育。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在上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时,因为是一堂外国肖像画的欣赏课,课前我让学生去尽可能的收集相关的材料,我自己更是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为同学们下载了大量的图片,看了很多的文字材料,我想让自己先融入到作品中去,特别是梵高这样一个人物,我更是花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他的现实生活、他的经历,从而去理解他的作品,怀着这样一种对梵高的崇敬之情来服务于我的课堂教学。这样的一堂欣赏课,更像是一节故事课,当梵高的故事一个又一个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不解、他们疑惑、他们惊叹、他们还点头……当看到学生们这样的反应时,我知道或许不能全部理解,但已经在他们的心灵上有了碰撞还有了肯定,那对于欣赏课来讲,效果已经过到了。
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备真实、强烈、深刻、稳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有专家预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传统的授业功能将逐渐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加强,这就预示着情感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愉快教学。通过教师情感的投入可以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在美术课堂中,既要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快乐的学习,也进一步加强了师生关系。因此,提高个人的情感素质,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达到愉快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在教学时要付出情感
美术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真正达到寓教于乐。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现在还是非中考科目,许多美术教师常对学科歧视有情绪,上课时不够投入;又加上教师在社会上的角色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调节自己的情感,把美术课上好,这也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许多美术教师做得很好,他们在上课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己的学生,能以饱满的激情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激励。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14册第7课《重复的魔力》一课时,主要学习的是重复构成这一有推理性的构思设计,在生活中是很容易找到这样一些重复构成的,但往往都会被学生忽略掉,像家里的墙砖、电影院的座位、超市里商品的排列等等,我们美术教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出发,通过一些艺术手法的运用,再去更好的美化和装点我们的生活。所以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上,我从一则《脑白金》的广告入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了,也马上能发现重复的作用——强化人的记忆!再从学生逛超市的经历,把超市的商品摆设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了。然后再让学生动力设计,会一下子萌发出很多多创意的点子,还有的说要把家里的一面墙设计成用照片做重复构成,既温馨又有视觉美感!还有的说要动手制作一条能挂在门口的重复构成的门帘,用看似相同的图案但不同的颜色来为家里增添一些浪漫的气氛……课堂上立刻变成了激发学生情感的乐园。真正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宗旨。我想这应该是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了。
三、师生之间要加强情感交流
著名教育学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是冰冻了的情感也会消融。”我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鼓励,得到指导和建议。然而,在与学生情感沟通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策略,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让学生也能动情,为愉快教学服务。对于美术教师,由于课时少,和学生接触时间有限,我们不能把情感交流僅局限在课堂上,要通过课堂或课余时间与他们多交流,多谈心,做知心朋友,爱他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维护他们的自尊、用爱滋润他们的心田,使他们得到爱的呵护。特别是对那些对美术不感兴趣,或在美术堂上常违纪的学生,教师要时时关心他们,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多表扬、鼓励,增加其信心。由此可见:情感投入的核心就是关心人、体贴人,对学生满腔热忱是情感投入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生活上体贴、学习上指导、思想上关怀,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这样才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好的服务于课堂。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美术教学是在情感参与下的体验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定伴随着某种情感的产生,必然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是的精神世界和特征,也反映出教师在教学时情感投入的程度,这种情感的投入,定能促进学生主动的构建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精神品质的形成,对学生今后人格的塑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一定要舍得将你的情感投入到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