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2017-04-22 05:31吴庆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培育兴趣

吴庆

[摘 要] 如何使数学课堂有效地进行和开展,是很多老师和教育专家都在探讨的问题。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熊熊的思维之火。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培育 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们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很多不同的见解。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对这方面粗浅的看法:

一、在多变的教学法中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感情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例如在教“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我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屏幕在轻快悦耳的乐声中显示了一幅色彩亮丽、形象逼真的画面:一群小兔外出玩耍后,要“回家”了。每只“小兔身上都有一道题目,每个“小房子”上也有一道算式。想一想,小兔身上的题目是用哪座小房子的算式解答,哪个小房子就是小兔的家。我先让学生分组互相讨论,再由各组推荐代表操作鼠标帮小兔“找家”。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设置了目标响应功能:如果学生找错了,小兔非但回不了家,多媒体还会立即做出特定反应;找对了,小兔便返回舒适的“家”,屏幕上立即响起肯定表扬的乐曲。这样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学生好动合群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在学生亲自实践中调动学习兴趣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例如,我在教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不是直接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我先让学生把教科书后面的三角形剪下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哪两个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先拼一拼,再求拼出的平行四边形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完成下表

填写好此表后,再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最后,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我想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会更牢固。

三、在巧妙提疑中诱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例如,在教认识平均分的时候,我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加深。在上课时,我先引入一个美猴王分桃子的故事,美猴王要把6个桃子分给手下的猴子,可以怎么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代表6个桃子的六个圆片,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各自进行分,每一位同学都表现得很积极,想把老师布置的这个学习任务完成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看了一圈后,把同学们有代表性的分法用磁性黑板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3种是平均分,3种不是平均分。通过比较,同学们都喜欢分得同样多的分法,他们认为:这样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猴子们肯定会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兴。我顺势点评:“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后,我接着又问:“美猴王现在又变出了2只桃子,现在变成了8个桃子,可以有几种分法?”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把代表8个桃子的8个圆片进行分。这一次,同学们表现得更积极主动,交头接耳地进行探讨。我看了一圈,同学们大部分有3种分法:(1)8个桃,每只小猴4个,可以分给2只小猴。(2)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3)8个桃子,每只小猴分1个,可以分给8只猴。

这里我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高昂的学习中。

四、 在作业评价中保持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会根据作业难度的不同,恰当控制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作业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不要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要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如:对于作业做得特别好的学生我可以说:“你真聪明”、“你是我们班这次作业做得最好的同学”。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不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门头痛的学科而不感兴趣。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这次作业错得比较多”、“下次希望你做得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更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積极性,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这样当他们在遇到比较简单的问题时,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而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会打退堂鼓,让学生在学习时始终保持着热情。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培育兴趣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