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为幼儿成长保驾护航

2017-04-22 05:44陈亚芬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同伴家长幼儿

陈亚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我园在幼儿评价这项工作中,在评价主体的互动参与、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的保障下,强调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从而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一、多主体评价,展现完整的幼儿

实现评价的全面性,是评价科学性的需求,也是评价公正性的需求。为了实现评价的全面性,我们实行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四方面的多主体评价。

1.自我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一般适合在中班下学期和大班幼儿中开展。教师通过“我真棒”、“我加油”两项内容,引导幼儿开展自我评价。在“我真棒”的评价中,幼儿可以讲一讲近期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如在集体活动中遵守常规,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在生活环节中独立自理,看到同伴遇到困难会伸出援助之手,等等。在“我加油”的评价中,幼儿则可以对自己在日常学习和活动中做得不好的地方提出自我改进的目标。幼儿通过自我评价,在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努力的方向。

2.同伴评价

幼儿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度过的,他们在这个集体中自然会和同伴发生交往和交流。因此,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机会,幼儿可以从同伴的评价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在日常带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更多的是在关注别人的一举一动,“爱告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教师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关注同伴的优点和不足,在开展“同伴评价”的时候就可以帮同伴指出来。这样,幼儿同伴评价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3.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引导者、支持者和鼓励者,其专业视角的评价能通过表面现象剖析问题根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我园教师在日常带班时撰写的个案跟踪观察、游戏行为记录、成长故事、学期评语等,这些就是从不同角度对幼儿进行的客观评价,从而发现孩子的整体发展情况。通过教师的评价,家长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关于幼儿的发展特点,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家园合作,帮助幼儿获得更适合的教育帮助。

4.家长评价

我园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各种家长活动,如家委会、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亲子艺术节、亲子体育节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都会给家长发放幼儿发展评价表,让家长根据在活动中对自己孩子的观察后给出客观评价。另外,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还会定期给家长发放“主题教育活动评价反馈表”、“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发展评价表”等,随时让家长对幼儿的学习生活给出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测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不同主体对幼儿实施不同视角的评价,幼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真实和完整,有利于幼儿兼听而明、从善而行。

二、过程性评价,成就智慧的幼儿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展,因此评价不能滞后,而是要出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具体可以通过随机评价、描述评价和成长手册评价,实施过程性评价。

1.随机评价

随机评价通常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与完整的评价程序,也不作评价记录。随机评价是与教学融为一体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处可见,如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给出的一句表扬或批评、一种肯定或否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等。随机评价方法灵活,对幼儿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描述评价

描述性评价是对幼儿的发展过程及结果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做出的判定。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园要求教师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记录幼儿在游戏、生活、教学活动中自然表露的行为,形成观察记录,个案跟踪、成长故事等文本。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教师就在日常观察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全面地把握每一个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给每位幼儿写出独具个性的评价,并及时把评价的综合信息传递给幼儿家长,让家长从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

3.个案评价

个案评价依托“成长手册”操作。评价方式是教师通过收集、分析幼儿的作品,记录、评价幼儿在多个领域的发展水平、进步和成就的发展性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方式将过去教师评价幼儿时只关注某个阶段幼儿发展水平与统一评价标准之间的差异,转变为更加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方式和发展过程,从而真正地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促进其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

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及时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及针对失败的反馈性意见,并得到如何取得成功的指导。

三、差别化评价,塑造自信的幼儿

人如其面,个个不同,拿同一把尺衡量不同的孩子,肯定是于理失当的。唯有根据幼儿实际实施差别化评价,才能使评价具有针对性和发展性。

1.根据个体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评价

同处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发展水平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评价每一个幼儿。如在开展中班折纸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们重在评价他会不会自己通过观察步骤图完成折纸,对于能力中等的孩子重在评价他能不能在老师的示范下独立完成折纸,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以评价他能不能在老师的手把手教的情况下完成折纸。根据不同发展水平来评价幼儿,能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根据多元化发展的不同进行评价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发展理论,每个幼儿都有其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要采取不同的标准,使每一个幼儿都有发展的空间。我园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展示优势智能的平台,如运动会、手工制作展示、歌手擂台、童谣串烧、故事比赛,对选择性参与活动的情况实施评价。我们還通过“每月之星”的评比活动,树立如“运动之星”、“礼仪之星”、“巧手之星”、“才艺之星”等的单项典型,让孩子获得发展优势智能的机会。

3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进行评价

一个班级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遗传基因和家庭背景,因此他们的性格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大胆鲁莽,有的孩子则寡言内向、畏手畏脚。因此同样一件事情,被评价的对象不同,评价的的方式和技巧就截然不同。对于前者我们在表扬的基础上要多一些要求,使其有更大的进步;对于后者则要以鼓励为主,对于存在的问题要以建议的方式提出,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的差别化评价,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这样的评价能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个人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园通过实施多主体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差别化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全面、公正、客观,使得评价发挥出为幼儿成长保驾护航的功能。

猜你喜欢
同伴家长幼儿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