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及其价值
——基于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三顺三园”建设实践

2017-05-02 06:35肖萍婷董家彪
职教通讯 2017年8期
关键词:技术学校广东省职业

肖萍婷,董家彪

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及其价值
——基于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三顺三园”建设实践

肖萍婷,董家彪

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是职业教育中生态主体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成的“生命场”。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建构是一种“生命质感”的实践,以“三顺”理念开启,即环境顺“势”、教学顺“市”、管理顺“是”。在社会需求大环境+学校小环境内,顺应原有的资源上发展;在所开设的专业与教学培养模式上顺应市场需求;在管理模式方面结合实际、实事求是、依据管理制度运行。根据特定的“三顺之启”教育生态理念构建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生态“三园之合”,即自然和谐的生态公园、教学相长的学习乐园、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基于理论、实践与决策三大需要,依托“三顺三园”教育生态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生态价值。

职业教育;学校生态;发展模式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生态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生态失衡问题:教育定位不科学、服务社会职能不完善、学生技能水平与实际工作要求脱节等。[1]但是,现代职业教育实践呼唤生命质感,从人出发,敬畏生命。现代职业教育实践要生命化发展,只有将其建立在教育生态学的基础之上,考虑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成的“生命场”时,才能摆脱失衡的实用主义之困,从而建立活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笔者在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概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并明晰其重要价值之所在,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一、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之解

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有必要弄清生态、教育生态和现代职业教育生态内涵特征。

(一)“生态”的内涵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生态”一词指一切美好事物。学科意义上的“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人类生存环境。“生”表示是活着的、有生命的;“态”是指姿态、情况、形状、样子。现在通常认为,生态是指生物的生活状态,如《现代汉语词典》就将其定义为: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二)“教育生态”的内涵

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生态,亦即教育生态主体与教育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它也是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包括教育生存状态、教育生长势态和教育生成样态。[2]1976年,美国学者劳伦斯·A·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并列第二章“面向教育生态”进行专门探讨。[3]教育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角度来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4]

职业教育专以职业生活为对象,目的是供给职业的知识技能,亦培养职业的精神、道德,以充实职业的效能,满足职业的需要,使人有从事对个人及社会有益的工作。[5]教育生态将其整体看成系统,要求用系统、全面、公开的思考方式看待教育问题。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属于教育生态系统,且每一所职业学校自身都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从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中可以推演出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是教育生态主体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成的“生命场”。

学校是个生命场,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提出。她认为,学校是师生交互作用、学习、生活的生命场。学生、老师、课堂、学校都是生命体,不断向外吸收,向内转化。学校的内在核心,是对生命质感的敏感、追求。[6]“生命场”强调的是主体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生态主体是活动的,是有感知的。

(三)“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

模式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稳定的、可以参照的样式。所谓“样式”,通常是指一个结构性的整体。模式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的。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正是以构建“生命场”为目标,使其主体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职业教育生态模式的构建必须从其系统出发,理清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指系统内部所包含的各种相互联系的因素。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由教育生态主体与教育生态环境组成复合与多元的整体系统(见图1)。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构成教育生态系统的教育生态主体,教育生态主体通过管理、服务、指导、科研、教育和教学等关系形式联结起来,形成职业教育的生命共同体。共同体的一切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与教育成果,总是要受到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是指生态因子综合在一起,构成影响某种生物(包括人)的个体、种群或某个群落的环境。教育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4]职业教育生态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职业学校内部的一切事物——物质的、社会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几乎都可以说是构成职业教学环境的基本因素。这些不同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职业学校教学环境特有的系统结构。我们认为,整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环境系统主要由五类环境构成,即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技术环境和行为环境。而这五类环境又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存在,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要素结构。

图1 职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式

职业学校的教育生态系统主要由生态主体,即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与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技术环境和行为环境五大类生态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各生态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开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系统。

二、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之启

上述研究表明,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是生态主体,即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与周围生态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技术环境和行为环境相互作用而成的自然和谐理论结构样式。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依托这一理论构建了“三顺三园”教育生态模式(如图2所示),以“三顺”理念开启,即环境顺“势”、教学顺“市”、管理顺“是”。在社会需求大环境+学校小环境内,学校建筑设施顺应原有物质环境、设施环境、自然环境资源,落实政策、经济、产业环境下的需求;在所开设的专业与教学培养模式上顺应市场需求,将技术环境优化构建;在管理模式顺应结合行为环境,实事求是,依据管理制度运行,构建精神环境。努力做好学校布局调研,科学规划布局。

图2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生态模型

(一)环境顺“势”

环境顺“势”是指学校建筑设施顺应原有物质环境、设施环境、自然环境资源。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地处广州南湖之滨,云山东麓,占地230亩,环境优美,是广东省旅游修学示范区和3A级景区。学校依山而建,连接南北的是星光大道,由五段共百级石阶组成,拾级而上,一步一景,大道两边是产业文化墙和校园雕塑群,令人心旷神怡。这为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园林式校园格局提供了地势上的优势,并为其教育生态建设打下了基础。学校先后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构建了生态公园、欧美旅游一条街和阶梯长廊等景观,使学校以现有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优化学校校园环境,并寓教于景。

(二)教学顺“市”

教学顺“市”是指在所开设的专业与教学培养模式上顺应市场需求,将技术环境优化构建。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依托行业,服务行业,面向市场,面向旅游现代化”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特色可以表述为“三向四级”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学生本位目标,集中体现在学生三个方向的变化,简称为三向目标。教学模式以四级递进为操作方法,层次性与递进性是这一方法的显著特点。这种四级递进的教学模式背后暗含的是学生发展的渐进性过程,也是一种职业能力的变化与提升。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采用四级递进的系统操作方法,实现了对学生的职业化教育。[7]

(三)管理顺“是”

管理顺“是”是指在管理模式顺应结合行为环境,实事求是,依据管理制度运行。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实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党委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学校下设行政管理机构和教育教学机构。行政管理机构承担服务、管理、业务指导的职能,教育教学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以及加强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和质量保证需要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来保障。同时,推进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现代学徒制立法研究》和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实践活动引进企业培训模块、体验街区带动社团活动、选修课捆绑社团教学、校赛大练兵带动国赛大比武、构建对接旅游专业的文化课程体系、组织企业文化巡礼,培养素质型旅游人。

三、现代职业教育生态模式之合

根据上述“三顺之启”教育生态理念,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构建教育生态“三园之合”的实践显性文本,即自然和谐的生态公园、教学相长的学习乐园、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一)自然和谐的生态公园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态公园以生态学和“礼”文化为指导思想,建设成加以环境友好技术转型的生态园林景观。生态校园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环境质量优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生活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其校园依其功能和景观的不同而分为五个区,即教学区、礼文化广场区、体育文化广场区、青青园休闲区和五岭学苑学生生活区,浑然一体,天人合一。

(二)教学相长的学习乐园

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旅游职业教育是一种重视经验积累和专业沉淀的教育。针对旅游人才成长经验型、实践型、综合型的特点实施教学,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实效显著的教学文化:积极参与、深度体验、崇尚实践。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仿真教学,实现专业教育和产业实际对接、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对接。开创“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任务、双导师”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开展全程化、专业化的实习教学管理。实训、实习有机贯穿于教育过程,取得显著的效果。

(三)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由文化体验、心理状态、情感方式、认知模式、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等要素构成的精神文化系统。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以“礼义诚信,温良恭俭”为校训,率先将礼仪课纳入必修课程,营造以礼行天下的和谐氛围。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有德行的素质人才,使其在职业道路和终身修养上以礼待人。同时,通过德育渠道,发挥德育功能,德育培养主要体现在生活化德育、社团德育和微笑德育三个方面。学校创设道德生活情境,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引导学生体验和实践道德生活,学生亲身感知、体验、判断、认同,实现道德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步成长。其特点是“做中悟德,行中达仁”,旨在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生活的习得。学校指导6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学习训练,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长板”强势生长,使学生收获自信和乐趣,形成核心竞争力。微笑是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的通用语言,学校探索微笑德育。

总而言之,上述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构建“三顺三园”教育生态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实践与决策价值。从理论方面来说,教育生态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相关理论体系还没有得到系统地构建。构建“三顺三园”教育生态模式,既是对教育生态理论体系的丰富拓展,更是对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创新与运用。从实践方面来说,旅游行业的生态性极强,可以说,旅游教育就是生态教育,旅游文化也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生态建设能够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学校文明程度,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教育生态建设成为必然,而深入研究职业旅游院校教育生态,并以此指导处于新阶段的旅游教育的变革,进一步提升生态教育管理内涵,创构学校教育生态体系,走生态引领的发展之路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从决策方面来说,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党的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也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构建“三顺三园”教育生态模式,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延伸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

[1]王新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现代职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4):19-21.

[2]高涵,周明星.关于教育生态学学科发展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4):26-29.

[3]劳伦斯·A·克雷明.公共教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5]何清儒.职业教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1.

[6]叶澜.“新基础教育”内生力的深度解读[J].人民教育,2016(Z1):33-42.

[7]周明星,李尚群,唐林伟,等.泛实践教学论——一所国家中职示范校“三向四级”教学模式解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5(1):51-61.

[责任编辑李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与逻辑”(项目编号:BJA130096)

肖萍婷,女,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董家彪,男,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

G710

A

1674-7747(2017)08-0001-04

猜你喜欢
技术学校广东省职业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CLASS STRUGGLES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