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

2017-05-07 07:47李磊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农业院校创业教育

摘要: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阶段,创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文化精神渗透、创业平台构建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概念界定着手,分析创业教育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高等教育改革及提升高校就业质量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以农业院校为例,对“1+N”这一特色创业教育模式具体做法进行梳理,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农业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党建专项课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模式构建研究”、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家政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8.062

1947年,学校创业教育首先出现在美国高校,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出大学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自此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覆盖从小学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整个教育序列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直到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才开启了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工作。尤其是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首次从国家制度层面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对创业课程开设、创业教学方法摸索和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显得日益迫切。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阶段,在创业人才培育、创业文化渗透、创业平台构建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探索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加强普及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学农、爱农、兴农的创业梦想、改革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培养创业基本技能、夯实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则显得尤为重要。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农业院校,多年来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同时成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吉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总结出“意识唤醒、能力赋予、实践历练、辐射带动”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以“1+N”为特色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1 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界定

国内关于创业教育的内涵界定可以追溯到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当时与会代表一致认可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学生应具有的三本“教育护照”观点。这三本“教育护照”分别是学术护照、职业护照和创业护照。“创业护照”是创业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重要体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创业教育”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与理论框架。

通常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是指通过高校培养具有开创精神的人,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构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意识、冒险精神、创业意识等独立工作的能力。狭义是指培养学生开办企业的能力,通过企业管理知识的渗透学习促使学生直接实现其创业行为,利用自身知识优势、才能和技术以资金自筹、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办新的经济实体的能力。

2 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高校創业教育是国家“双创”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

纵观全球发展,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已风起云涌,知识和技术创新成为新的生产竞争力,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发达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战略应对新经济时代。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也已进入快车道,全面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提升国家竞争力是时代最强音。国家进行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作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决策,“双创”战略本质上是人才战略,创业人才则是创新战略中最关键的因素,高等教育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从理念与行动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高校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为提升国民基本素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与时代发展,尤其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培养出的学生在批判与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弱化,因此对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这要求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破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突破口就是要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向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2.3 高校创业教育是推动高校提升就业质量的必要途径

就业是学生最大的“民生”,关乎学生的福祉。拓展高校就业渠道,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创业群体中最具活力、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更是推动创新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他们能否高质量创业就业,将对社会大众创业起到带动作用,从而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效应。做好高校就业工作,除了为学生努力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以外,最本源的工作应是扎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

3 农业院校大学生“1+N”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

3.1 注重创业理论研究,打破教师专业界限,加强高水平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扎实推进农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的理论研究,组织教师申报并获批校级以上创新创业课题20余项,其中16项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和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发表相关创业教育论文10余篇;编写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一部,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对破解困扰高校的创业问题,加速推进创业工作内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开展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必须建立业务素质和实践经验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建立了严格的就业创业课程教师遴选机制,保证高水平教师担任创业课程教育。打破了教师的专业壁垒,组建由不同学科背景组成的指导团队负责对学生的创业管理实践。目前学校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已经达到49人,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团体咨询、个性指导等各类型服务。同时新增选了32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全年举办各类集中学习7次,校外培训22次,累计参加教师151人次,教师业务功底更加深厚,其中2名教师被评为长春市特聘首批高校“三创”活动教师,3人入选教育部优秀创新创业导师,7人入选吉林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

3.2 依托校企合作办学资源,打造“互联网+”创业教育平台

学校依托校企合作的办学资源,创新渠道吸引企业参与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7家企业签订“企业助力学生创业能力成长”项目,企业设立助力资金290多万元,为学生实习、创业搭建良好的平台。伴随着以“云技术”、“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以学校大学生创业网、大学生就业创业资源平台、吉农就业创业微信平台、吉农就业创业群为主体的集信息发布、在线咨询、自主学习、数据管理、企业展示等多种功能信息平台,学生可根据时间和自身关注度在网络信息平台中做出课程选择,通过授课等形式完成学习,并通过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后获得学分,同时也可以帮助有创业意愿学生开展创业指导。

3.3 开展“精准化”创业教育服务,确立“1+N”创业教育指导思想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涉农企业的技术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民营企业的创新性、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和释放,这些都为农业院校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在工作的信息化、指导的专业化、管理的标准化等服务方面注重精准化,打造精准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形成“1+N”创业教育指导思想。“1”是指在全校范围完成10000多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32学时必修课教学,“N”则是指在必修课基础上新增设的若干门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方向选修课,同时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3.4 打造“1+N”创业教育工作模式,助力学生成功创业

所谓“1+N”体系构建指以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园和N个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园区共同推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二级园区以学院为主体,向全校学生免费开放,承担通识教育,普及知识和基础实训孵化;校级园区主要承担精英教育,对有强烈创业意愿并付诸实施的学生给予精准指导、项目孵化,经过二级园区推介成熟的项目进入校级园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具备创业教育培训、创业模拟训练、商业运营演练、孵化支持等功能所需的设施条件,为学生创业项目免費提供办公场地、基本设施、资金扶持、免水电费、协调企业注册、导师咨询等服务,是学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工作区、示范带动区和展示区。二级园区倡导特色及个性化发展,力争打造不同类型、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模式。在“1+N”创业教育模式下,年接纳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实训、项目孵化的学生2000余人次,学校全年成功孵化26个注册企业,累计营业额超过500万元,“1+N”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施,促进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交流互通、优势互补,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获得创新创业知识更加便捷,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关园区接受培训、实训演练,选择空间更大、交流空间更广,成功几率也就更高。

参考文献

[1]黄兆信.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2]李伟铭.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 [J].教育研究,2013,(06).

[3]万荣根.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9).

[4]严毛新.嵌入视角下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4,(07).

[5]胡超.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新组织模式的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4,(10).

[6]王银思.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究——评《创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2016,(Z2) .

[7]臧文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J].读天下,2017,(05).

[8]王川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新校园(上旬), 2016,(11).

[9]王美多.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教育现代化,2016,(12).

[10]薛清华.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研究[D].山西大学,2014.

[11]刘艳增.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与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 2015.

作者简介:李磊,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农业院校创业教育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