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2017-05-17 07:56高阳高配俭袁英艳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年资组员护士

高阳,高配俭,袁英艳

(本溪市中心医院质控办,辽宁本溪117000)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高阳,高配俭,袁英艳

(本溪市中心医院质控办,辽宁本溪117000)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内容基本同对照组,但采用专科小组护理模式。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为(7.89±1.02) mmol/L;餐后2 h血糖为(12.32±1.33)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12±1.14)mmol/L;餐后2 h血糖为(11.02±1.09)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糖尿病护理小组;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慢性疾病,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和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患者的生活调理对于延缓进展和改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1]。既往在糖尿病的护理中,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缺少针对性。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选择63例患者,采取糖尿病专科小组护理的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2]:(1)居家调养时病情不稳定,需住院观察或治疗。(2)无精神疾患,具有正常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等。(4)无其他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具有正常的活动能力。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病程1~9年,平均病程(4.7± 1.1)年;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5.7±8.3)岁。男42例,女21例。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小学20例,高中及中专40例,大专及以上3例。对照组病程1~9年,平均病程(4.6±0.9)年;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5.1±8.0)岁。男40例,女23例。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小学19例,高中及中专39例,大专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情监测,饮食护理,服药督导,心理护理,安全管理等。

1.2.2 观察组观察组护理内容基本同对照组,但采用专科小组护理模式,主要如下。

(1)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糖尿病专科护士担任副组长,组员包括至少2名资深年资护士和2名低年资护士。

(2)护理实施。①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小组全体成员分别与患者谈话,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然后将各小组成员的谈话情况进行汇总,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和个体化资料(生活习惯,性格特征,情绪状态等)。根据汇总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在评估期间要注意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病情阐述条理清晰的患者,可以以患者自身的陈述为主;而对阐述不清楚的患者,护士在听完患者的主诉后,要针对患者家属进行重新采集病史,以确保病史采集的准确性。在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时,不能给予评价。②护理实施。我们根据护士综合能力,如业务能力,交流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每个组员除完成基础护理外,重点进行其相对擅长的护理工作。如有的组员交流能力强,那么就让其进行健康教育;有的组员亲和力强,那么就让其进行心理护理;有的组员业务技能强,那么就让其进行安全管理。在实施护理时,我们要求至少要有两名组员同时在场,即一名护理实施者,一名护理学习者,前者一般为骨干人员,后者一般为低年资护士。护理实施中要注意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病情情况,以更好地符合患者的病情变化,例如部分患者在心理干预后会有好转,但是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状态的波动,护士要耐心观察和及时询问。③定期总结。定期询问患者对相关护理服务的主观感受,并在组内进行定期总结,对前一阶段的护理得失做出分析。我们要求全体组员均参与总结,对于患者满意的,形成文字性的经验,并继续保持和完善。对于患者不满意的,则要进行改进。低年资护士查询专业数据库,寻找有助于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文献。高年资护士则在组长的带领下,向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寻求帮助。然后全组成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改进。此外,对低年资护士要给予锻炼的机会,在考核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由高年资护士进行评价和监督。

1.3 指标评价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们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包括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每项总分10分,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打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在满意度评价期间,护士不能给予干涉和暗示,以确保满意度的准确性。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由护士做详细统计和录入,并双人核对,避免误差。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s)

对照组(n=63) 7.89±1.02 12.32±1.33项目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观察组(n=63)6.12±1.14 11.02±1.09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s)

P值<0.01<0.01<0.01<0.01<0.01项目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安全管理心理护理观察组(n=63)9.62±0.13 9.58±0.16 9.65±0.14 9.57±0.12 9.52±0.17对照组(n=63) 9.23±0.34 9.19±0.32 9.24±0.33 9.25±0.35 9.13±0.29 t值7.632 7.632 9.078 6.865 9.209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住院患者来说,常规护理基本能涵盖这些方面,而且护理人员之间也是有沟通和联系的,但这种联系相对较为松散,对于患者培养系统性的生活方式并无太大帮助[3],而患者由于接收到的相关的护理服务是相对零散的,因此对于护理服务的接受程度也受到影响[4];而且各护理人员主要是凭自己的护理技能进行工作,对于提高业务水平的帮助有限[5]。因此我们考虑采取专科小组护理的形式。

本次观察组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模式,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性和全面性的兼顾。专业性即让组员做最擅长的事情,这样有助于直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全面性是让其他组员加强实践学习,如低年资护士在旁观摩资深护士的护理技巧,这样有助于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2)经验性与科学性的兼顾。我们并不否定护理经验,事实上高年资护士的技能优势主要在于经验相对丰富。但有时候经验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们强调定期总结,并让组内成员从不同渠获取知识,因此我们让其寻找文献支持寻找积极方案。低年资护士受思维定势局限较少,且视野更为开阔,因此我们让其寻找文献支持。高年资护士经验相对丰富,而且与其他科室人员相对熟悉,因此我们让其向其他科室寻找帮助。经过总结和改进后,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相关的护理技能[6]。(3)个体性与整体性的兼顾。个体性是指我们照顾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给予有差异的护理,这样能使患者享受到更为贴心的服务。整体性是指作为护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护理人员即使在某项护理工作中遇到困难,背后还有整个小组为其探寻积极方案。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小组成员在一起探讨,这样有助于提高小组各成员的护理技能,促进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小组的执行力。

从本次结果来看,观察组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了更好的护理效果,同时也间接提示了观察组具有更高的护理技能。而在血糖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种护理干预有助于更好地降低患者的血糖。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2]王金萍.糖尿病管理护理小组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2):262-263.

[3]覃淑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探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3(3):1203-1204.

[4]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5]应文娟,陈书盈,谢金莲,等.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39-40.

[6]Fur lera JS,Blackber ry ID,Walker C,et al.Stepping up: A nurse-led model of care for insulin ini tiation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J].Fami ly pract ice, 2014,31(3):349-3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73

猜你喜欢
年资组员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小组落幕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