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技改承包:推广智能制造的有效方式

2017-05-25 18:21毛光烈
中国工业评论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程化换人信息工程

毛光烈

浙江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正在从机器换人阶段向智能制造工程化的技术改造阶段跨越。根据相关技改典型案例调研结果,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技改工程呈现出新特点,取得了初步成效,表明工程化技改承包是推广智能制造的有效方式。

贯彻《中国制造2025》,要集中主攻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制造建设工程(新建工厂、车间、生产线)与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程(改造已建的生产线、车间、工厂)两种类型。2013年,浙江省开始部署培育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试点,对一般加工型中小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改造建设,采用由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工程承包方式来进行,以加快企业智能制造的推广步伐。三年过后,工业信息工程公司在加快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程的承包推广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对此逐一进行了案例调研。

我们采用由工业信息工程公司自荐,我们考察调研其施工客户企业案例的方法,对6家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推荐的6个智能化生产线技改案例进行了逐一考察、综合性总结的调研。其中,以书面进一步调研的方式,对原已考察的3个项目进行了补充式书面调查。从9个实施案例调研情况看,最深刻、最集中的一点体会就是:浙江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与前几年侧重于机器换人有所不同,正在从机器换人阶段向智能制造工程化的技术改造阶段跨越。

机器换人工作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化技改的基础、启动点与突破口。通过机器换人,浙江全省工业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技改得以启动,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量占全国的11%,成为数一数二的大省;广大中小企业从实践中感受到了自动化、智能化制造的优越性,增强了自觉性;全省各级经信、科技等部门与各级分管领导在实践中增添了知识,增长了领导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技术改造工程的能力;机器换人还提高了企业的内在素质,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所有这些都为推动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随着机器换人的深入与企业对智能制造要求的提高,单纯的机器换人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生产转型与管理升级的要求。从我们调研的这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到,从2016年开始,浙江省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程,从“机器换人”点状改造方式向整线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方向演进,相应的管理也随之升级。这是浙江省“机器换人”发展的必然结果。

智能制造工程化技术改造推进特点

工业企业的机器换人与智能制造工程化技术改造虽然存在内在联系,但侧重点并不相同。机器换人是以更新或改造制造机器或加装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在生产制造中是以“点”(台、套装备)的改造为重心的,而智能制造工程化的技改是以“线”(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的技改与“管理体系”(对订单、设备、员工工作、财务、物料等方面的管理体系)的重建为主的。从企业生产的信息化应用角度来分析,机器换人是以“智能机器+机器人”的“小组合改造”,要实现的是机器与机器人的工作组合;而智能制造工程化的技术改造任务是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与管理体系的整体改建,要实现的是“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涵盖了生产线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整体。从机器换人演进到生产线的智能化整体改建,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与变革。这说明生产企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水平在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切合实际、符合工业企业信息化逐步拓展提升的发展规律的。

2016年,从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推荐的典型案例看,工业企业的智能制造的技术改造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不断完善

工业企业的智能制造工程化的技术改造工程,开始时大都是从智能加工或智能包装环节切入的。到2016年,又逐步向智能配料、智能装配、智能检测、智能仓储、智能装卸诸环节延伸,从而使工业企业的智能加工环节向智能生产的完整链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方向演进。

举例来说,和利时公司承担的桐乡洋紫荆年产5000吨油墨智能生产线改造项目,其智能制造工程化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对平版车间所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包括计量罐、搅拌罐、过渡罐、珠磨机、三辊机、捏合机等38套系统。其DCS有较良好的兼容性,如智能仪表、设备自带的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可直接与DCS进行无缝链接,实现了智能配方管理、智能加工、智能控制与智能包装、智能物流。

无纸化、数字化的生产管理得以 实现并不断完善

以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为基础,各种生产及生产辅助设备的物联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系统),一举改变了企业依靠人工管理的状况,实现了无纸化、数字化生产管理,如表1。

均胜汽车电子的汽车功能件生產数字化车间同样实现了无纸化的生产全程与全面管理,双鹿电池的“无人化智能生产线”实现了生产管理的全面与全程的智能化。

全面、全程的无纸化、数字化生产管理,是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革命性、历史性的进步,一举改变了企业生产管理依赖人工进行的落后局面,减除了车间一线员工的人工计量、填表等麻烦,减除了车间主任等基层管理岗位的考勤、考绩、统计、检测、维修、领料、用料登记等工作量,员工、车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化显示屏实时地、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车间的生产状况。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企业的生产数据、材料消耗、产品质量、设备利用率与人员出勤出力的状况,对安全生产的监控可以更加有效,受到了企业全体员工的欢迎。

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行业智能制造工程化技改能力得到培育

以智能化生产线为基础的技改工程实际上是智能化制造工程与智能化管理工程的“双重”改造,其本质就是工业企业内部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同时又是工业信息工程综合承包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探索。在智能制造工程化技改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都会有其个性化的需求:对原有生产装备的智能化的改装,专业性要求很高;各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工艺与配方又各不相同,生产的组织管理、质量管理、过程管理及制度管理的差别很大,工艺硬件的优化改造、管理软件、生产应用软件的集成难度相当大。因此,工业信息工程公司首先只有厚植于一个行业,强化对某一行业企业智能化制造工程与智能化管理工程的深度理解把握,才能更好地满足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制造技术改造工程的要求。

猜你喜欢
工程化换人信息工程
山区小水库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试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探析
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时速620千米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机器换人,技改步伐加快
PLC软件工程化在高端工艺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初探
都是“换人”惹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