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探究

2017-05-30 10:48程志高
高教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移动学习

程志高

摘 要: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课程作为移动学习的重要载体,能够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良好的学习平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離不开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存在着教学资源质量不高,内容更新速度慢,师生互动环节不足以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通过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制作与后续建设、共享机制建设、评价体系建设以及思政理论课师资团队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课程,是深化移动学习时代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远程教育;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012-03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mobile learning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mobile learning, online course can provide a wealth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a good learning platfor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ike.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urriculum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online curriculum resource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course, such as the low quality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low speed of content updating, the lack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imper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refore, constructing a perfect network course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ourse resources and follow-up construction, sharing mechanism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eachers team building are important ways to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era of mobile learning.

Key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mobile lear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network course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课堂已经逐步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然而,长期以来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难以适应移动学习时代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真正达到教育教化的目的。因此,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运用网络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特征

移动网络的多终端化、智能化、碎片化及泛娱乐化等特质,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呈现以下特征[2]:

(一)教与学的交互性得到极大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融合进度被不断加快,所有的教学环节将被逐渐融合和贯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构建起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教育生态圈。在这个教育生态圈中,凡是与教育相关的角色均会加入其中,如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和决策者等,信息、资源的传递将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通过这个教育生态圈,现有传统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学生互动性不足、课程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师对资源和课程的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都能够得以解决。

(二)个性化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云计算技术及其思想在教育和学习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云学习”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学习理念-“云学习”理念逐渐形成,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为核心,通过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来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云计算”为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构建和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基于Moodle开源平台的在线学习系统,聚合了学习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学习支持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平台、互动交流平台等各项功能生态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服务。这就意味着,移动学习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专门的、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也能够让学习者更好地实现自助服务,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个性定制得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三)自主学习与因材施教相得益彰

在远程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更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而随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很多学习过程开始在“在线学习”平台上发生,学习系统中记录着学生的各项学习行为数据,如登录的次数、在线学习时长、资源下载的类型与次数、学习活动完成情况、与教师或学习同伴交互的次数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预测学生学习结果,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干预,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或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大数据让教师从各种维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现实;另一方面通过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学习平台掌握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记录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以此确保整个网上学习过程落到实处,保证移动学习的质量。[3]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网络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一致重视。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国家级、省级“两课”精品课程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实践中,精品网络课程存在“建设”与“利用”环节的脱节,影响了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的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4]。随着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在建设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容匮乏,缺乏适合于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的实体,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学习,学习者真正需要获取的是学习资源。然而,目前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课程缺乏教学设计、内容匮乏。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未考虑到学习者的感受。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是将大量原来积累的电视录像、幻灯片资源、CAI资源、图片资源进行简单“搬家”,或者只是将电子课件和教案等上传网络,拓展的知识很少,教学针对性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课件较为缺乏。有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仅是零散的一些文字材料、图片资料为主的静态网页,或者只是简单的电子教案和PPT,相当于课堂教学的翻版,没有对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较差,导致师生使用网络课程开展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更新较慢,无法满足移动学习需求

网络课程质量的优劣最终要通过评价来实现。然而,在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更多关注的是能够成功申报精品课程,以及该课程是否有机会参加各种教学成果评奖。在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下,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普遍存在重初期建设,重申报获奖,而忽视后续建设的情况。很多网络课程也因此成为一种摆设,几乎没人使用。这也造成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共享,在作者访问的很多精品课程网站里,很少有设置链接指向外校的同一门精品课,一些课程甚至还设置了访问密码,让感兴趣的人也不能访问和学习,体现不出网络课程的优势与特色。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政策性、实践性,加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与时俱进。然而,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立后,很少会进行相应的更新。以电大《邓小平理论概论》网络课程为例,目前网上“直播课堂”大多录制于1998年,现有音像教材包括12讲邓小平理论概论(2001年录制)和2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辅导(新补充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2004年录制),IP课件也是据此制作的,十几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有了许多新的成果,客观上导致该网络课程所选用案例大多已经过时,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三)技术落后,对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不够

在线学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开展移动学习必须先建立起支持移动学习的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学习平台,必须考虑移动终端设备的因素。随着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学习者能够通过手机终端较為便捷进行学习。然而,目前大多数思政理论课精品课程网站的呈现方式主要还是以静态网页的形式为主,缺少对移动学习用户的有针对性的二次开发和相关的功能扩展。相关调查表明[5,6],目前大多数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在交互工具的类型以及交互工具的功能等方面则参差不齐,导致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在线交流也较为缺乏,从而影响到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以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为例,尽管思政理论课开设了在线论坛,但一些学生也只是为了完成发帖任务而提问,导致很多帖子的质量不高,影响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

另外,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为年龄、专业等限制,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相关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也客观上影响到网络课程的技术运用。以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为例,一些思政理论课教师尽管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经验,但由于缺乏对信息技术与思政理论课学科教学的整合操作能力,导致无法按照自己的设想对课程资源进行编制;同时,由于电大思政理论课教师团队建设、师资力量无法与普通高校相比,在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等方面显得势单力薄。

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网络课程资源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自身的特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性。以最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课为例,仅该课程的名称就经历了从最初的《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概论》,到《邓小平理论概论》,再到后来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演变,到十八大之后才改为今天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变化,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资源都要做及时更新。因此,在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的过程中看,必须根据相关课程的自身特点,并结合每门课程不同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来进行相应的资源采集、编辑,以此为基础制作网络课程学习资源。

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资源建设的初期热情高、投入大,而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因人力、物力及技术环境变化等种种原因导致的更新不足、使用效率不高等错误倾向。从技术上而言,目前建设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不需要很长时间,一般1-2年即可完成。但重点在于后续建设工作,需要配套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后续资金,从而保证网络课程不至于因为理论发展和教材变化而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7]特别是对于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由于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在线平台开展学习,就更加需要不断更新。

(二)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的资源共享

网络课程的共享是对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和优化,是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构建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针对网络无缝衔接的特点,通过合作共建、有偿共享、交换共享等方式,形成和构建相应的共建共享机制。建立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并非让所有学校的思政理论课网络课程完全一致。各个学校在共享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优质共享资源和保持本校课程资源特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设可供共享的各具特色的优质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交流。另外,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免影响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

针对移动学习时代碎片化、泛娱乐化等学习特点,我们在推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卡通动漫、短视频等途径,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社会热点问题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避免传统视频课件生硬的说教方式,并持续开发和建设结合学生专业的教学案例和基于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使资源保持活力。

(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的评价机制

对思想政治课程网络课程进行评价是检验其是否达到预计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网络课程建设本身的一个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的评价首先要注重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评价指标包括网络课程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征、是否适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或协作互动等教学功能指标,和网络课程的体系结构是否科学、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是否便捷,常用模块和基本功能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技术规范,易于更新和升级等技术功能指标。[8]以电大《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网络课程为例,该课程建设时间较早,是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公司自行开发的。该课程限制了学习者的使用环境,必须要求电脑端操作,自然就无法满足学习者移动学习的需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评价要与学生学业成绩综合测评结合起来,确保网络课程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提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9]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不仅要具备了较强的教学业务能力和一定的教学功底,而且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才能占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阵地。因此,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的教育技术及制作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要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网络课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够将有用的资源恰当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当中表达出来。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大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基础课,不管是在普通高校,还是在电大等成人高校,所有学生都需要进行学习。以全国电大系统为例,每学期有40余万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如此大的工作量,更需要我们建设一支相匹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团队,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包括相关的教辅人员,如多媒体制作人员、网络应用软件编程人员等。

四、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才能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网络世界更多时候突出的是“广度”而缺乏“深度”,学生只要点击鼠标即可找到想要的东西,导致对网络资源越来越依赖。学习的乐趣、知识的追求、能力的培养等价值理性也被技术理性所遮蔽。基于此,在移动学习时代,探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網络课程改革也需要不断进行以“以人为本”为向度的人文反思。[10]在运用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真正建设好、利用好网络课程进行教与学,从而达到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2016-12-08.

[2]祁伟,李玉顺,等.2015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增刊:3-8.

[3]姜强,赵蔚,王朋娇.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双向适应交互评价实证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106-112.

[4]唐立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两课”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7):72-73.

[5]陈鹤松,何艳.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0(3):113.

[6]李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的现状分析——基于对陕西 76 所高校网站的调查[J].安康学院学报,2009(2):90.

[7]何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1.

[8]凌敏.江苏思想政治课程网络资源库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教社政〔2005〕5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4).

[10]王萍霞,肖华.基于网络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151.

猜你喜欢
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移动学习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动力培养策略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基于IPoverDVB—S单向传输模式的远程终端系统与数据维护技术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