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2017-06-05 14:18姚晓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胰瘘胰液医嘱

姚晓丽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 外科, 辽宁 辽阳, 11100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姚晓丽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 外科, 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胰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胰瘘情况及其治疗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胰腺质地、糖尿病、高血压均为导致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遵医嘱对本组出现胰瘘患者进行抗生素用药处理,采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控制病情发展,患者在用药1周后引流液逐渐变少, 2周后患者均康复出院,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各项指标较好。结论 临床针对胰瘘患者术后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并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并积极分析胰瘘危险因素,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且生存质量评分较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危险因素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临床肝胆外科常用术式之一,手术过程包括探查腹腔情况、切除十二指肠和消化道重建3个主要步骤[1]。胰瘘是胰腺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出现在术后1周。当患者出现明显腹胀、腹部压痛、高热、腹腔引流液增加,如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可确定为胰瘘,其主要治疗方法为非手术疗法[2], 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对预防胰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临床针对出现胰瘘患者,应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生命,遵医嘱及时用药,观察其生命体征,有无出现消化道出血征象,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3-4]。本研究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胰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本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其中术后发生胰瘘的患者15例(21.43%),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出现胰瘘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其中男45例,女25例; 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为(48.5±4.3)岁; 疾病类型:胰头癌39例、胆总管下端癌17例、十二指肠癌14例。所有患者接受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法均采用child法,做好引流工作。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电解质维持治疗,均接受肠外营养支持。胰瘘临床诊断依据[5]: 当术后腹腔引流液中检测到其淀粉酶含量较高,且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机体每日引流量超过50 mL即可视为胰瘘发生。

1.2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胰瘘治疗情况。自制生存质量评分表观察患者生存质量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整体健康水平较好、自理能力较好、家庭融入正常、社会融入度较好、情绪正常无心理问题等,采用百分制评定,评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胰瘘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发生胰瘘单因素包括BMI指数、胰腺质地、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等,见表1。

表1 胰瘘单因素分析[n(%)]

2.2 胰瘘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上述单因素分析表明, BMI指数、胰腺质地、糖尿病、高血压均为导致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3 胰瘘恢复情况比较

本组研究对象胰瘘均发生在术后1周内,引流液量为100 mL以上,其中淀粉酶含量在1 500 U/L左右。遵医嘱对此类患者进行抗生素用药处理,采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控制病情发展,患者在用药1周后引流液逐渐变少,经过2周左右的治疗时间后患者均康复出院。

2.4 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本次15例出现胰瘘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及护理后,患者整体健康指标评分为(89.56±2.45)分、自理能力为(90.12±1.54)分、家庭融入正常为(91.41±2.41)分、社会融入度较好为(90.52±2.18)分、情绪正常无心理问题为(91.40±1.48)分。患者上述指标评分较好,生存质量较高。

3 讨 论

胰瘘是临床接受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种并发症会造成胰液外漏而侵蚀其他组织器官,导致腹腔内出现感染。而做好腹腔引流是早期发现胰瘘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接受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周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腹腔引流量突然增多、腹膜刺激征、腹部伤口处有液体外渗情况等,对于引流液检测发现淀粉酶值增高,大于正常值3倍以上情况即可视为发生胰瘘[6]。由于胰瘘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者消化功能,会引起出血,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应严密监测其有无出血先兆,观察其有无消化道出血情况,做好饮食护理,对其做到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仔细观察腹部体征,预见性的实施预防措施,重点观察腹腔引流液情况[7-8]。

本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胰瘘发生主要危险因素包括BMI指数、胰腺质地、糖尿病、高血压,根据上述因素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包括: ① 术中为患者进行腹腔引流,其目的是将胰液向体外引流,降低局部组织压力,减轻组织粘连情况,促进伤口愈合。护理人员应注意安置好引流管放置位置,注意观察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做好固定工作,避免其发生扭曲及脱落现象。每日定时挤压导管,并做好记录工作。遵医嘱定期为患者监测淀粉酶值,每次为患者进行更换导管操作时应注意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将引流袋水平置于较低位置,防止发生返流,为患者进行翻身时注意保护管道,防止其出现意外脱管。告知其放置引流管对疾病预后重要意义,术后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加速引流液排出体外。② 术后及时依据患者病情为其采用肠外营养,为其提供流质饮食,并逐步向普通饮食过渡,胰液会对皮肤具有一定腐蚀性,医护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伤口敷料情况,及时更换已经潮湿敷料,遵医嘱使用软膏涂抹在伤口处,做好皮肤保护,伤口处做到充分引流。③ 对患者做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相关指标,观察其呼吸功能情况,以及有无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如黑便等。观察患者腹部有无腹肌紧张、按压痛等腹膜刺激征象,及时观察及记录引流液性质及量。遵医嘱为患者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遵医嘱为患者应用抑制胰液分泌药物。嘱咐患者定期做血液检查,观察其肾功能及水电解质情况。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安抚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告知患者病情治疗进展,鼓励患者倾诉并耐心倾听,缓解其不良情绪发生,做好疾病健康宣教。学者[9-10]研究发现,胰瘘出现的原因可能与患者术中胰肠吻合措施、血液运行状态、残余胰腺质地硬软度及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情况、患者年龄等原因有关。本研究得出,胰瘘出现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BMI指数高于标准值的肥胖患者,胰腺质地较软,对术中吻合口造成一定难度。遵医嘱对本组出现胰瘘患者进行抗生素用药处理,采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控制病情发展,患者在用药1周后引流液逐渐变少,经过2周左右的治疗时间后患者均康复出院。患者在接受良好治疗后康复出院,其生存质量也得到相应提高,对本组出现胰瘘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分,观察到患者总体健康水平较好、家庭与社会融入无不适情况出现、心理正常无不良情绪发生、患者自理能力较好,与上述学者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胰瘘是临床普外科接受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会影响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临床针对此类患者护理时应做到预见性护理、早发现、早治疗。针对已经发生胰瘘患者,护理工作重点是控制病情发展,帮助患者减少胰液外漏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定期检测引流液中淀粉酶指标值,遵医嘱及时用药控制病情发展,做好全身营养支持工作。

[1] 霍红, 朱莹.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致腹腔出血20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6): 93-94.

[2] 黄丽葵, 胡滨, 吴雪花, 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3, 11(12): 1093-1094.

[3] 陶敏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及防控策略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6): 107-110.

[4] 孙兰娟.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7(2): 211-212.

[5] 俞士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 安徽医药, 2014, 18(1): 193-195.

[6] 杨骥, 黄强, 林先盛, 等. 胰瘘风险预测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预测中的临床价值[J]. 中华外科杂志, 2015, 53(6): 410-414.

[7] 胡丙洋, 冷建军, 万涛, 等. 5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胰瘘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5, 21(6): 377-381.

[8] 陈依然, 田孝东, 谢学海, 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 中华外科杂志, 2016, 54(1): 39-43.

[9] 马炳奇, 张顺, 张斌, 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3): 315-319.

[10] 刘其雨, 李立, 夏红天, 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 35(11): 1109-1111, 1115.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ic and duodenal resection

YAO Xiaoli

(DepartmentofSurgery,LiaoyangCentralHospital,Liaoyang,Liaoning, 1110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pancreatic fistula after pancreatic and duodenal rese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0 cases underwent pancreatoduodenectomy in our hospital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ncreatic fistula condition and its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the causes was analyze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explored. Results Pancreatic texture, diabetes, hypertension were independents risk factors. The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fistula were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and the disease was controlled by pancreatic secretion inhibitor, drainage fluid was gradually decreased after one week medica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better. Conclusion Postoperative nursing, formulating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have better efficacy an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core.

pancreatic and duodenal resection; pancreatic fistula; risk factors

2016-10-29

R 473.6

A

1672-2353(2017)04-101-03

10.7619/jcmp.201704031

猜你喜欢
胰瘘胰液医嘱
术后早期炎症指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胰瘘的预测作用
胰液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中的应用
促胰液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电子医嘱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