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浅探

2017-06-08 15:54费柏仁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自然段途径中心

费柏仁

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八九年级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略读课文增多了。其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方法上的探索,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条途径、三个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个中心

即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中心,这种能力包括:①读懂内容;②理清结构;③把握技巧或特色。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學目标应以上面三条为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自始至终把眼光盯在能力的培养上。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梁衡的《夏》,本文阅读训练能力的重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本文以景为线描写的运用和作用,其二是朗读能力。为此可以选取比喻在描写中的作用为突破口,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第三自然段中的“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训练提高学生识比喻句、造比喻句、用比喻句的能力,通过课堂范读、领读、齐读、学生交叉读等方法,来达到提高朗读能力的目的。

二、两条途径

一条途径是用速读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短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的能力,以适应当今乃至今后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条途径是用精读的方法让学生细嚼烂咽,消化课文内容,也是美文师生共赏析的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艺术境界。既以速读为基础,又不同于速读,精读的地方一般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这两条途径相结合,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好办法。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一文,根据课文写得通俗、文字浅显易懂且以道理来论述道理的特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要多一些宽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1、2自然段,重点研读作者“怎么样”进行论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之间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课堂研读中,针对本文几乎无事例的特点,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举出自己熟悉的事例,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如,“将相和”“六尺巷”“宽宏大量的彭德怀”“化敌为友的林肯”等。这样,既可以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用事实证明论点的能力。由读到说,由说到写,动口动脑,全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三个环节

即紧紧抓住课前指导预习读、课堂研讨点拨读、课后延伸巩固读三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⑴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力争把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在课前预读消化掉。轻装进课堂,轻松进入学习境界,转苦学为乐学。

⑵课堂研读。教师的点拨应是:点到点子上,点石成金;拨到关键处,愈拨愈亮。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心与重心都应放在一个“自“字上,教师力争淡化自己的“讲授”形象,充当学生的拐杖、向导或者是“同学”。

⑶课后延伸巩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读原课文,反馈消化;二是比较阅读相似文章,对比把握;三是做阅读训练题,促使能力迁移。

猜你喜欢
自然段途径中心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秋天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美丽的秋天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