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走路

2017-06-12 23:03钟传祎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动笔走路心灵

钟传祎

作文和走路,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其实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从走路和写作的意义来看,两者都是拓展生命空间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走路拓展的是物理意义的空间,写作是拓展精神层面的空间。如果一个人不能行走,他生命的空间相对会比较窄小,他看到的事物、交往的人和社会的互动基本限于他的脚步所划定的圈子;同样,一个不会写文章的人,一个不会思考或者会思考却不能形成文字的人,其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也非常有限。因此,写作是一种求生的技能,是一种见证生命成长的工具,也像走路,是深入接触社会,拓展生命空间,扩大和社会交往的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

第二,从作用来看,都着眼于生命的成长,只是一个锻炼身体,一个修炼心灵。一个不能走路、不愿走路的人,其最终的结果是腿脚不灵,四体不勤,生命的衰败从脚开始,实际上难以成为一个独立意义的个体。因为只有在不断地行走中,他的生理机能才能得到协调发展,他身体的健康才有所保障。同样,一个不会思考,不愿动笔写文章或不能动笔写作的人,他自由的心灵将长满杂草,他和世界的联系极其简单,他精神的空间了无一物。相反,只有写,才能更好地整理思想,提升思想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写作,能让心灵更阔大,更灵敏,更专注。

第三,从分类来看,两者也有很多对应之处。从生存意義上分,有一般意义的走路和特殊意义的走路,一般意义的走路只是限定于拓展生活的空间;特殊意义的走路指以走路为生或以走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模特、田径运动员等。同样,写作有一般意义的写作和把写作作为生活方式的,前者指各生命个体,后者如作家、文秘、编辑、翻译等。

以走路来观照作文教学,我们首先要明确: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不怕写作,愿意写作,从而忘记写作,觉得写作就像我们走路,是最稀松平常的事情。这是作文教学的底线,也是九年义务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但实际的情况是,学生越学写作,越害怕写作。这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一开始就冲着培养作家,设定了太多的要求,灌输了太多的知识,确定了太高的目标。要解决学生怕写作的问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教师需要做的更多是创设情境,放开思维,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就像妈妈训练刚学步的孩子:随时随地让孩子走起来,一步,两步,扶持他,鼓励他,直到完全放开。写作的起步也应如此,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情景,营造交际的氛围,不断地鼓励写,写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能写就好,甚至让学生跟着写,仿着写,说一句写一句,示范一句,摹写一句,让学生自由表达,无拘无束。如果一开始就设定目标,确定规范,讲授各种写作的知识技巧,就好比一走路就要求孩子先迈左脚,伸右手,抬头挺胸,看着前方,这孩子肯定不会很快学会走路,就算学会了也害怕走路。

猜你喜欢
动笔走路心灵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会走路的蛋
宝宝学走路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毛毛雨
打扮春天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春天的雨
会走路的树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