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丧”也丧不到你们说的那样

2017-06-15 13:37铁莹
中国青年 2017年10期
关键词:鸡汤年轻人现实

文-铁莹

再“丧”也丧不到你们说的那样

文-铁莹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发起的“潘晓讨论”风靡全国,青年人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辩论:“人生的道路为什么越走越窄?”时间走到今天,一种与之类似的青年文化潮流——“丧文化”正在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与“潘晓讨论”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年轻人并不急于寻找下一个人生出口,他们接受现实的无力,梦想的难以到达,转而开启“自嘲模式”——“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颓废到忧伤”……配合去年爆红的“葛优瘫”,彩虹合唱团的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这些散发着失落气息的语言在网络上风靡。

商业灵敏地嗅到了“丧文化”热潮的气息,上海一家叫做“丧茶”的奶茶店一夜爆红。“一事无成奶绿”、“碌碌无为红茶”、“依旧单身绿茶”、“想死没勇气马奇朵”、“没钱整容奶昔”……这些段子式的名字真地出现在了现实中。

昨日年轻人还在讨论“小确幸”,现在“小确丧”就已经大行其道。《光明日报》等媒体对“丧文化”表示担忧,认为会侵蚀年轻人的斗志,形成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氛围。但也有媒体认为可能想多了,“丧文化”不过是年轻人自我奋斗过程开启的一种“保护机制”,是情绪的合理宣泄而已。

在“丧文化”流行之前,年轻人中已经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鸡汤期”。整个市场都充斥着各种励志书籍、成功学方法、精英模式……“不努力就去死”,“越努力越幸运”,“总有人要赢的,为什么不是我”……在鸡汤文狂轰滥炸的氛围中,年轻人一开始也曾高歌猛进,按照成功学的要求奋力拼搏。但狂热的情绪经过现实检验后,显得不堪一击。

之后出现“小确幸”时期,他们不再追求惊天动地的成功,而想抓住眼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村上春树的笔下,“买回刚刚出炉的香喷喷的面包,站在厨房里一边用刀切片一边抓食面包的一角;清晨跳进一个人也没有、一道波纹也没有的游泳池,脚蹬池壁那一瞬间的感触;一边听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一边凝视秋日午后的阳光在白色的纸糊拉窗上描绘树叶的影子;冬夜里,一只大猫静悄悄懒洋洋钻进自己的被窝……”这些“小幸福”给了年轻人人生温暖的底色,虽然它微不足道,但足够确定。

再到现在流行的“丧文化”,其实是继“小确幸”的“短暂平和期”后又一次无奈情绪的释放。“小确幸”固然美好,但事实上年轻人很少能够安于现状,从没有放弃过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当再一次追求成功不可得时,年轻人通过黑色幽默开启对自己的“保护机制”——我都承认自己是废人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呢?

通过动漫、表情包等有趣形式来主动贬低自己,从而避免别人的嘲笑,“丧文化”用幽默解构严肃的人生话题,以此合理宣泄情绪,自我调节心态,在“大成功”和“小确幸”之间获得一种平衡。

事实上,天天把“丧”字挂嘴边的人,有可能是个勤奋的学霸,有可能是个每天都加班到深夜的工作狂,有可能满脑子都是计划和梦想……

“丧”只是他们在忙碌生活后的一种幽默调节,是他们在追求梦想受挫时的一点情绪发泄,是全力以赴后的放松……

没有任何一代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境遇,但并不会因此放弃努力。社会更应该关注的是青年通过自身努力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让年轻人的成长少一些无力感,多一点获得感。

对“丧文化”的流行我们应该保持关注,但也不用过于紧张,毕竟年轻人有自己的判断,“再丧也丧不到你们说的那样”。

猜你喜欢
鸡汤年轻人现实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如何理财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DIY鸡汤
年轻人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鸡汤热线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