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艺形式如何同新生代同频共振

2017-06-19 23:02郑博熙王正樊坦容
祖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新生代传统文化

郑博熙+王正+樊坦容

摘要: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使传统文化在新生代人群中重新流行。这一社会现象不仅使曾经辉煌、逐渐没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了重获新生的可能,也反映出相声、戏曲、话剧等繁荣振兴的时代经验。并非偶发个案的“诗词大会”现象为“传统文艺形式如何同新生代同频共振”的命题提供了更多的答案选项,对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通过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推陈出新节目内容、利用好新媒体传播优势而得到继承发扬有着极大的裨益。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 传统文艺形式 新生代 传统文化

一、“诗词大会”现象的生成路径

(一)“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背景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原创的一档大型演播室益智文化节目,自2016年春季播出以来,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对那些陌生又熟悉的精美诗词及相关知识进行比拼,带领观众一同享受了诗词的曼妙、诗词的绝美、诗词的乐趣,受到广泛好评。

2017年春节期间,“诗词大会”第二季更加走红。收官之战,观众收视率达到1.17%,雄踞收视榜首位,比排名第二的某热播电视剧高出30%多;通过互联网观看直播或重播的观众更是不计其数。

中国作为诗歌的国度,凭一档电视节目而重燃数千年诗风歌韵,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偶生。可以说,“诗词大会”的横空出世和与时俱进,或许已经成为一种独领风骚的、传统文艺形式在当代继续流行的方法指针。

(二)汉字与诗词的共鸣差异

汉字与诗词同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从语言学上来说,汉字是中国诗歌的组成元素和基本单位,二者是子母关系、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但是,这样的观点是从诗词的角度来说的。从汉字的角度来看,诗词只是单字的一种排列规格,每个独立的汉字本身也有其自身含义与典故。

实际上,央视及许多地方频道已经开发出不少汉字知识类的电视文化益智节目,诸如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等也曾流行一时。但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火热盛况相比较,还是略逊一筹。这里除去节目编排、制作、播出、传播等环节上的推陈出新和之前同类节目的问世作为预热和量变之外,诗词比汉字更能散发精神魅力、承载文化传统,也是一个坚固理由。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砖瓦和精髓,而诗词则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寄托与展现。诗词要比汉字更形象化、更富有情感张力,因而具有被电视节目塑造的更多可能性和传播的更大青睐度。

(三)“中国诗词大会”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应该说,近年来以央视为代表的上述益智类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确起到了相当大的正向作用,至少是提供了一种希冀的可能。结合央视的正统身份而言,这也是一种名正言顺的功德之举。

二、传统文艺形式的新时代沉浮

(一)以央视京剧大赛为例

這里的“京剧大赛”全称为“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又叫“青京赛”。从1987年起,中央电视台开始主办这一赛事,四年一届,迄今已举办过七届,为戏曲人才的发掘、戏曲文化的传播、戏曲事业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魁智、孟广禄等如今的戏曲名家都出自最初的“青京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国电视事业开始快速发展、电视观众逐渐增多的时期。“青京赛”可以说是最早登上电视荧幕的传统文艺形式,戏曲文化也得以成为最早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得到振兴的传统文化。2001年,央视又开办了戏曲频道,通过各类全民参与的大众化、普及化戏剧节目,保证了戏曲这门传统艺术形式的主流化传播。

(二)以央视相声大赛为例

央视作为相声艺术的主流舞台,在不到十年之前仍旧是一个主要的大舞台。2001年,为了接续相声事业发展,并为主流相声引路,央视开办了“全国电视相声大赛”,迄今已经举办了七届。在最初的几届比赛里,涌现出刘彤、陈寒柏、大兵、刘玮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相声演员。但是,相声演员小品化、相声节目陈旧化的弊端仍旧没能得到遏制,相声行业——或者说是“主流相声行业”——逐渐走向了衰落。

同时,这也意味着电视屏幕之外的相声市场开始快速发展。在经济利益倒逼下,各种与时俱进的多样相声渐渐走上了舞台,相声剧场化的传统得到了回归。京津、西北、沪上等地区的传统相声或泛相声类型(清口、脱口秀等)相声行业成为了产业,仅在北京一地叫得上名号的就有“德云社”、“听云轩”、“星夜相声会馆”、“嘻哈包袱铺”、“红门相声会”等不下十余家相声演出团体。

至此,“市井相声”引领的相声复兴之路才逐渐救活了所谓的“主流相声”,央视相声大赛才重新焕发活力。这样的迂回振兴反映了我国传统文艺形式的市场空间和潜力,也带来了绝对正统化发展行不通的教训。交响交融,才是传统文艺形式在新生代占主流的社会中继续生存发展的基本遵循。

三、传统文艺形式与新生代同频共振的经验思考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5年已经达到近2万2千元,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了消费意愿的提升,享受型精神消费品种——戏曲、相声曲艺、歌舞话剧等市场快速发展,日益红火。这次背后,有着一系列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一)组织形式:官方指导与市场决定

传统文艺形式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传统文化的在新时代的发扬振兴,都有赖于文化体制改革催生的文化市场活力。文艺形式的广大受众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因此与文艺活动产生的互动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作用。所以,传统文艺形式之下蕴藏的传统文化必须在组织方式上接受市场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文化资源上接受市场调配,在文化消费上遵循市场需求。只有将传统文化形式融入现代市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生存可能。

同时,官方在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上必须给出正确的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内容展示:与时俱进与推陈出新

传统文艺形式的内容和载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就应当是与时俱进、喜闻乐见的。反映当代人们生活现实、讽刺现代社会固有弊端的一大批相声、话剧等作品,不仅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在艺术本身的内涵丰富上向前迈出了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融入当今时代的生活,传统文艺形式才能继续存在,否则完全有被时代所淘汰的残酷可能。

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抛弃。推陈出新,就意味着“新”从“旧”来。传统文艺形式的传统内容被创新地展示出来,也构成了一种形式创新。应当明确的是,创新地去继承,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猜你喜欢
中国诗词大会新生代传统文化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掀起诗词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