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与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2017-06-21 15:08方艳红李丽香聂金凤张春丽吴金芳
临床护理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置管计数血小板

方艳红 李丽香 聂金凤 张春丽 周 玲 吴金芳

血小板计数与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方艳红 李丽香 聂金凤 张春丽 周 玲 吴金芳

目的 研究血小板计数低下的血液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局部出血的风险。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我科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389例患者,将3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的3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09/L<血小板计数≤30×109/L的5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行PICC置管后72h内出血量的情况。结果 两组置管后7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在20×109/L以上的情况下,行PICC置管是安全的,不会增加患者局部出血的风险。

血小板计数;血液肿瘤;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blood platelet count;hematological neoplasms;PICC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气污染的加重,血液肿瘤的发病率出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在治疗方面应尽快进行化疗,以杀灭肿瘤细胞达到完全缓解。化疗是血液肿瘤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同时化疗也给患者带来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局部组织的刺激、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随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普遍应用,血液肿瘤患者接受置管的也越来越多,但血液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出血倾向,尤其在接受化疗之后。国内外关于血小板计数与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甚少,方云等[1]认为,血液肿瘤患者一定范围内血小板计数不会增加PICC置管后的出血风险,但血小板低到多少是行PICC置管的安全范围,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经过两年多的跟进观察,旨在了解血液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时所需的血小板计数最低安全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我科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389例患者,将3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的3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09/L<血小板计数≤30×109/L的5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男性178例,女性160例,年龄16~64岁,平均(52.2±7.4)岁。其中,急性白血病113例,淋巴瘤161例,多发性骨髓瘤57例,其他血液肿瘤7例。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16~64岁,平均(51.3±8.1)岁。其中,急性白血病17例,淋巴瘤24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其他血液肿瘤2例。纳入标准:(1)患者意识清晰,能接受PICC置管;(2)同意本研究且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排除标准:(1)因疾病需要提前输血小板的患者;(2)置管前PAT检查异常的患者;(3)置管后出现淋巴液漏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置管操作均在Site2Rite5血管超声辅助下进行,使用塞丁格穿刺套件[2]。借助超声定位选择血管,进行消毒、铺无菌孔巾,取1.9Fr细针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芯,顺直导丝的J型弯钩并通过穿刺针缓慢送入血管,后移除穿刺针,用尖手术刀在皮肤上做-0.2~0.3cm切口,将扩皮器和撕裂壳套于导丝上轻柔旋转推进至血管内,依次移出扩皮器导丝,通过撕裂壳将导管缓慢送入血管。患者均选用4Fr导管,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成功后局部按压穿刺口10~15min,穿刺口均以6cm×7cm型号纱块对折成约2cm×2.5cm大小的纱布层局部加压包扎,然后以10cm×10cmHP透明薄膜敷料外固定,同时标识导管长度、置管时间、置管人员、臂围等基本信息。置管成功后由放射科确认导管末端位置。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置管后1、2、4、24、48、72h观察穿刺口出血以及穿刺口瘀斑情况,通过纱块层血液浸渍的面积和范围,估算出血量,并拟定出血量在2ml以下为少量出血,2~5ml为中量出血,5ml以上为大量出血。72h计算并记录累计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置管后72h出血量的比较 n(%)

3 讨论

血液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对于血液肿瘤的治疗以化疗药物治疗为主,通过化疗可快速吸收药物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化疗治疗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操作,化疗周期比较长,长时间的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发生损伤[3]。传统方法经外周静脉给予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易造成血管损伤,而通过PICC置管术给药,可使药物直达上腔静脉,可迅速将化疗药物稀释,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故PICC被广泛用于血液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血液肿瘤治疗过程中血管保护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置管后出血风险没有明显的增加,即使是大量出血的患者,换药后局部给予重新加压包扎,均可以在(3±1.5)天内完全止血,表明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在20×109/L以上的情况下,行PICC置管是安全的,不会增加患者局部出血的风险,可以及时接受PICC置管,减轻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了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病情得到及时的治疗。以往情况下,为预防PICC置管后的出血,临床通过提前为患者输注血小板,将患者血小板升至30×109/L以上水平再置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增加了产生血小板抗体的风险,尤其是在目前血源资源紧缺的阶段,增加了血小板需求的压力。

但在跟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点也是预防PICC穿刺口出血的关键:(1)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血管的粗细、弹性、血管走向。(2)一次性成功穿刺发生局部出血的几率明显低于反复穿刺[5]。(3)有效的局部加压包扎也是预防出血的有效措施。(4)对于血小板低下的患者不建议置管后24h内立即行握拳运动。

总之,当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在20×109/L以上的情况下,行PICC置管是安全的,不会增加患者局部出血的风险。

1 方云,杨英,彭娟.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出血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9):25~26.

2 王晓楠,唐晓.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穿刺置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4):144~145.

3 李夏冰,蒋坤,李丹妮.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护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1):379.

4 刘艳慧,张茵,翟亚平,等.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临床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6, 22(4):433~435.

5 顾菊凤,何丽娟.PICC在肿瘤血液科的应用和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4):32~33.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3.016

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2013053)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淋巴瘤科 佛山

方艳红,女,本科,主管护师

R446.11;R733

2016-12-01)

猜你喜欢
置管计数血小板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