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017-06-23 21:47王珊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

王珊

【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生物教学应摈弃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真看待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实施生活化教学。具体说来,可以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实验课堂以及课后作业四个方面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情境 实验 作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44-0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被动式教学形式早已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这种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活动为辅,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无法创新,实践互动较少,多数以文字材料来辅助教学,而且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书面形式出现,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不畅,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较为简单。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教学过程单调乏味,教师无法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初中生求知欲比较旺盛,很容易接纳新知识、新观点和新事物,但大多缺少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初中生物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授课时如果不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生物问题,便难以把握教学切入点和突破点。鉴于此,笔者主张初中生物课堂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施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简单地说是指教师在授课时,延伸教材内涵,把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关联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接纳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理论知识,并且通过生活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说来,可以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实验课堂以及课后作业四个方面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学生踊跃参与,学习热情高涨

生物课程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对于刚刚接触一门崭新学科的初中学生而言,接受生物这门课程还需一定的时间。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快接纳生物学科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或场景引入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教学情境,将学生要学习的生物知识与生活关联起来,让课堂教学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消除学生对生物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以讲授《生物的变异》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大家所熟知的影视明星或运动员一家人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稍微留意便会发现,有的家庭父母身材矮小,但是子女身材高大,有的家庭父母均为双眼皮,但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是为什么?”以此引入将要讲授的“生物的变异”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对该问题兴趣浓厚,纷纷踊跃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给予及时引导,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关键要与教材内容紧密关联,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生活体验相一致,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相匹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深刻理解,思维能力提高

生物教学并非单调乏味,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本依据,从日常生活入手,收集相应的教学素材用于教学课堂,适当挑选生活案例来分析、阐述生物问题,帮助学生把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自身的生活体验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结合,强化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拓展学习思路,把问题与生活联系到一起进行思考,拉近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深刻领会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以此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营造更融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有效把握和深刻理解生物知识。以讲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课为例,教师在讲到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人与动植物患病时,可以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患上的皮肤病(如湿疹等)作为例子,让学生分析湿疹是受到哪些微生物的危害而产生的,也可以通过PPT展示人和动植物患病的内容和图片,把较为抽象的“细菌”和“真菌”相关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乏味情绪,还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生活是相通的,学好生物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锻炼思考能力。要想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就要注意选择的生活素材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且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障教学的“双向”流通。如果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大胆的想法或新奇的思路,教师要给予适当鼓励并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有助于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实验课堂生活化:学生认真实验,动手能力增强

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适当开展课堂实验,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结构,同时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加入生物实验中,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对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大的感悟。以讲授《植物细胞》一课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洋葱玻片”的制作步骤后做实验示范,然后安排学生分组制作玻片,要求每名学生均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这一实验阶段要求学生细致使用试剂,熟练掌握玻片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再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验示范,学生轮流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做好的玻片,并且记录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焦点的调整方法。教师要对学生实验进行细致点评,并指出学生在实验中常犯的错误。学生在整个课堂实验中均保持认真态度,每个学生都无须教师督促就积极做好玻片,并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使用显微镜,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并非一次就会成功,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做好实验的安全保障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学生走出课堂,知识内涵深化

初中生物教学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業时应该多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慢慢形成对生活的科学认知和个人领悟,亲身感受生物在生活中体现的科学性。作业可以多采取角色模拟、项目研究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互助合作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生物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活动乐趣,由此保持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讲授《探究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的影响》一课为例,笔者在授课后要求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3-4人为一组),依据老师提出的不同污染现象确定实地考察计划,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措施,撰写考察报告,进行课堂汇报和小组评比,教师适当奖励表现突出的合作小组。在本次作业中,多数合作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均发挥了团结互助的精神,作业完成质量较佳。这样的作业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知识内涵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大范围推广。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意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