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成品艺术
——继马塞尔·杜尚后艺术策略对美术与设计的影响

2017-06-23 13:43托马斯艾勒ThomasEller
关键词:杜尚沃霍尔安迪

托马斯·艾勒(Thomas Eller)

制成品艺术
——继马塞尔·杜尚后艺术策略对美术与设计的影响

托马斯·艾勒(Thomas Eller)

以马塞尔·杜尚为首的达达派提出了制成品艺术这一概念,艺术家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艺术的真正内涵,杜尚作品中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思考、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对人们欲望的反映以及“制成品艺术”这一概念对当代艺术与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当代的先锋艺术品以及设计品都能看到杜尚的影子。

制成品艺术 马塞尔·杜尚 达达派 波普艺术 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

图1、杜尚本人照片

图2、作品《泉》

图3、作品《瓶架》

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1887年7月28日-1968年10月2日)出生在巴黎的一个艺术之家,他的两个兄弟都是艺术家,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杜尚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并非从事艺术创作,而是从事艺术收藏方面的咨询工作。他去世以后,一些明星艺术家重新发掘出他作品中深刻的内涵,他们认为杜尚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杜尚参与什么领域的设计、创作,他的想法都非常前沿。图1是马塞尔·杜尚本人的照片,艺术家将自己打扮成一位女士的样子,并且为自己起了一个女性化的名字——C'est la vie,含义是“这就是生活”。艺术家一向对两性关系这一话题十分热衷,他通常用一些“制成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大多数学者认为,杜尚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艺术领域中“制成品”这一概念。图2是一个男士便器,杜尚将它作为一件艺术品递交给纽约某个独立艺术家展览,但是当时他没有在这件作品上写自己的名字,而是随意地签署了一个名字,这个展览虽然明确指出,任何人只要付费就可以展出自己的作品,但是这件展品显然突破了评委和专业人士的“底线”,不符合艺术界喜好,没过多久这件作品就被迫撤出展览,所以在当时,很多人没能够在展厅看到这件“艺术品”。图3是另一件著名的“杜尚出品”——《瓶架》,这件作品在1914年完成,在费城的博物馆展出,聚会之后大家喝了很多酒,散场后将酒瓶清洗干净放到架子上晾干,这是家庭常用的一个器具,所以这件展品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观者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日用品为什么可以作为艺术品展出?这就好比我们随便拿一个形状奇特的物品就放到艺术品展览上,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杜尚的作品都有一些深刻的内涵隐藏在其中,多数作品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来解读,展览上的男士便器和瓶架作品给人感觉其中有很多性的暗示。

一、作品中的“男女主题”

除了艺术家这个身份,杜尚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棋手,他酷爱下棋的一个原因是他觉得国际象棋的规则比较有趣,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男性要保护女性,在神话或者童话故事中,国王要保护王后,但在(国际象棋)这个游戏规则里,王后必须要保护国王。在下棋过程中,杜尚不断考虑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图4这个作品表现了一个架着自行车车轮的木头凳子,把这轮放置在凳子上面,很显然它只能原地转动,但是自行车轮原本的状态应该是不停移动和变换的,杜尚通过这一作品探讨男女之间能不能和谐共处,过一种和谐幸福的生活。杜尚创作生涯中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作品,人们称它为“大玻璃”,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作品的图纸(图5)更为清晰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路。大玻璃底部象征男性的领地,顶部象征着女性的领地,左边的小黑点类似穿着西服的人,杜尚把他们的角色设定为“单身汉”,他们就像牵线木偶一样,一直在动,没办法摆脱线的控制,转动的同时也带动了右边的装置不停转动,这个机器原本是用来把巧克力豆研磨成巧克力粉的,杜尚将这一研磨的过程想象成男性如何努力寻找自己欣赏的女性,同她和谐相处。大玻璃顶部显示出女性控制的领地是一个网状装置,小黑点旁边小小的虚线箭头代表女性的愿望悄无声息地传递给男性,男女两性的想法和需求相互传递,大玻璃这个装置显示的是男女之间的互动。杜尚认为当时西方社会心理学认知方面,更多的学者会关注男性的想法和愿望,对女性需求的学术研究则寥寥无几,大玻璃这件作品完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在二战爆发之前,那一时期社会的思想意识正发生很大转变,尽管在当时有许多艺术家仍然以传统主题诸如神话、宗教为题材进行创作,这些作品也深受大众喜爱,但杜尚的作品反映的思想则更为先锋,这些作品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自己对艺术的认知。有意思的是,杜尚在他的故乡巴黎并没有成名,反而在纽约,大家更欣赏他的作品,他的影响力以纽约为枢纽扩散到世界各地。

二、杜尚思想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杜尚的先锋思想直接影响了波普艺术、摇滚音乐、中国当代艺术,也带给后来的艺术家无数灵感,某个名叫YBA的艺术家团体(YBA是短语Young British Artists的缩写,即“年轻的英国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思维直接受到了杜尚的影响,1988年,这些年轻的英国艺术家在伦敦东部的一个仓库里面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股热潮,作品也被世界最出名的收藏家们所钟爱和收藏。纽约艺术家罗伯特从杜尚作品收获了很多元素,他将这些元素同他的绘画作品结合在一起,出现了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图6是这个艺术家的作品,白色的那一块是枕头的部位,下面是艺术家的被子,他在自己的床铺上进行创作。有关这件作品的争议是,这到底是一幅绘画作品还是一个床铺?这就回到了哲学方面的一个问题,举例来说,椅子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先有椅子的实体还是先有椅子的概念,“椅子”这一概念出现之后对后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影响力?随之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艺术,或者说艺术为什么是艺术?某幅绘画作品就是艺术,或者说本身有象征符号方面的意义、能够传达出具体的物象,有一些传递的信息在里面然后才能被叫作艺术品?同样一件东西,有时候是艺术品,有时候不是艺术品,比如杜尚的作品《泉》,当它还没有被签上艺术家的姓名,没有呈现在展览馆中,它就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这就给艺术界带来一个疑问:任何一件东西,当我们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来考虑的时候,里面含有多少信息,这些含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翠西·艾敏的作品《我的床》(图7)毫无疑问是一件艺术品,作品创作于1998年,她把“肮脏”的、“羞于见人”的东西全部都展示了出来,这张乱糟糟的还没来得及整理的床周围有用过的避孕套、有血污的内裤、卫生巾、伏特加酒瓶、药盒、空烟盒……床下摆着一条脏兮兮的蓝地毯,即使没到现场观看都能闻到一股垃圾的臭味,这些物品揭示了这张“床”的主人混乱不堪的夜生活,事实上,艺术家在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刚和男朋友分手,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件作品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她使用艺术的手法把情绪向公众表达,这件作品曾在纽约的一个美术馆展出,在当年获得了特纳视觉艺术奖。图8是翠西·艾敏另一件作品,她设计了这样一个帐篷,这件作品完成于1995年,艺术家出生于1963年,所以艺术家在帐篷上写下了“1963-1995”这个字样,这个帐篷中挂满了男士的照片——艺术家把每一个同她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的照片都挂在这里,里面有很多公众熟知的名人。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知名作品《金宝罐头汤》(图9)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仿佛就是美国超市中的某个场景(图10),货架上面摆放着一些待出售的罐头,它们十分廉价。安迪·沃霍尔于1928年出生,于1987年去世,是美国的波兰后裔的艺术家,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东京最漂亮的地方就是麦当劳,斯德哥尔摩最漂亮的也是麦当劳、佛罗伦萨最漂亮的同样是麦当劳,但是北京和莫斯科却没有这个漂亮的地方出现。”安迪·沃霍尔认为普通的物品也可以成为艺术品,如今中国遍地都是麦当劳和星巴克,按照安迪·沃霍尔的说法,中国现在到处都是漂亮的地方。为了让大家更为深入理解“美”的定义,安迪·沃霍尔作了这样一段陈述:“我认识这么一个女孩,她喜欢照镜子,她从来不会看她肩部以下的地方,她在镜子里只看她的脸,她的身材很胖,足有四五百磅重,她忽略了自己肥胖的身材,只欣赏自己漂亮的脸蛋,她认为自己是个美人。我也认为她是个美人,因为我认为他人的概念建立在自己对自己设定的基础上,她自认为是美的,所以我也认为她是美的。个人的想法对她实际形象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她实际具体真实的形象的作用,你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对你的具体形象展示会有一个更大的作用。”为了更加鲜明地阐释自己的哲思,安迪·沃霍尔写作出版了《安迪·沃霍尔的哲学:从A到B,循环往复》,在那个年代,他并不想为精英文化服务,而是希望创作属于大众的文化,他声称在适当的场合下,只要有足够的曝光,每个人都有机会在15分钟的时长内成为超级明星。如今看到这一言论,大多数人会表示信服,但在当时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这样的预言是很难想象的。图11是安迪·沃霍尔为自己的地下乐队所出CD设计的封面,封面是一个香蕉,这个设计比较有趣,香蕉原本是黄颜色的,它上面覆盖着一张黑色的贴纸,他的想法是顾客拆封的时候可以把这张黑色的贴纸揭开,可以看到香蕉原本的样子。这个设计很明显是受到了杜尚风格的影响。

图4、杜尚和他的自行车轮作品

图5、图纸

图6、罗伯特作品《床》

图7、翠西•艾敏作品《我的床》

图8、翠西•艾敏作品《帐篷》

图9、安迪·沃霍尔作品《金宝罐头汤》

图11、安迪·沃霍尔设计的CD封面

图12、迈克•比德罗和他的作品

图13、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的雕像作品

图16、杜尚的装置作品

图17、艾未未的装置作品

图18、黄永砯作品

图19、宋东作品

图20、宋东作品

图12是迈克·比德罗的作品,这位艺术家的作品直接模仿杜尚的知名作品,他把这一系列的模仿称作“非杜尚系列”,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主要从事对美国波普艺术的复制,但会加一些自己的想法、风格在里面。那个年代的纽约艺术家被称为“图片艺术家”,因为他们依赖制作出的成品的图片进行创作。在西方社会,原作的价值是远远高于复制品的,但讽刺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杜尚的作品大多数都不是原作,而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复制出来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波普艺术,比如迈克·杰克逊和他猩猩的金色雕像(作者为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图13),比如杜尚剃成星形的后脑勺(图14),图15这件作品,杜尚坐在镜子前面,镜子中投射出很多个不同的杜尚,这意味着人们有时候会迷失自己。

图16这件作品,杜尚用很多大衣架做了一个装置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中国当代艺术家艾未未从中找到灵感创作了一件作品,用衣架、葵花籽做成的杜尚肖像,其中葵花籽都是用陶瓷做的。图17是艾未未另外一件作品,自行车做成的装置作品,这显然是受到了杜尚作品《现成的自行车轮》的影响。黄永砯的作品《佛的50个手臂》(图18),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杜尚的《瓶架》。艺术家宋东在母亲去世后整理她的房子,他的母亲在世时不愿意丢弃任何一件东西,艺术家把这些东西像档案一样陈列出来(图19)。2016年,宋东在乌镇举办了一个展览,呈现的一件作品叫作“广场大街”,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中国广场的样子(图20)。这些艺术家从杜尚那里得到灵感,但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能和杜尚完全不同。

三、杜尚思想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杜尚艺术作品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美术界,他的思想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图21是国际知名杂志Vogue,杂志封面是时尚女郎和杜尚作品的结合,模特站在杜尚作品(他的大玻璃作品)前面摆了一个姿势,这两个元素被拼贴起来形成一个封面。英国设计师菲利普·科尔伯特创作的时装概念品牌Rodnik Band直接套用了达达派、波普艺术、风格派等(图22),这个品牌的忠实客户有很多,其中有许多时尚圈名人。日本的波点女王草间弥生的设计作品本身就是波普艺术(图23),表达艺术家对世界的情感认知。美国设计师杰瑞米·斯科特的作品(图24)再次展现了人们所熟知的“杜尚衣架”的元素,模特手持挂在衣架上的服装走T台,这个展示让人思考衣服与人的关系,衣服在衣架上的呈现以及衣服在人体上的呈现是不是有着同样的含义?如今人们看到T台上古怪的衣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杜尚的影子。“达达”(DADA)从字面上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可能就是小孩子口中发出的声音,但它在艺术史上是一项重要的运动。比利时设计师安·迪穆拉米斯特在2008年春季策划了一场非常著名的达达主题的男装走秀,整个秀场的背景音是媒体人某次对杜尚采访的录音,是设计师的丈夫偶然在一个路边摊购买所得,他们两人认为这个录音可以完美契合走秀的主题。整场走秀,服装设计的诸多元素例如线条、色块等都围绕杜尚曾经设计过的主题。

四、总结

杜尚作品中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思考、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对人们欲望的反映……这些元素被运用到不同的作品中,艺术从来就是不断变化的过程。现在很多设计师甚至从数码科技中获得灵感,想象未来人们的身体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艺术家突破现有的艺术形态,表达自我甚至探索在未来如何表达自我,这种先锋的态度也都反映出杜尚的理念如何产生极大的影响。

(托马斯·艾勒,德国艺术家)

猜你喜欢
杜尚沃霍尔安迪
成为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的个人艺术史“成为安迪·沃霍尔”
“我什么都不信!”——由杜尚引发的一点思考
杜尚
Jay-Z的沃霍尔情怀
安迪·沃霍尔:从A开始,再回归
恶搞杜尚
机器人安迪
看电影
手机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