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设计委员会“Design Academy”项目探究

2017-06-23 13:43杜雪娟
关键词:委员会学科大学

杜雪娟

英国设计委员会“Design Academy”项目探究

杜雪娟

“Design Academy”是英国设计委员会针对英国设计专业在校大学生特别定制的培训项目;由设计委员会和大学合作开展,为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培训。通过战略性思维与设计创新的实践教学,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实施多学科合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将来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就业及发展;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也填补了设计专业大学生从毕业迈向就业的鸿沟,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设计思维 战略性设计 多学科合作 社会语境

图1、项目进行场景

一、项目背景

英国的设计产业在欧洲首屈一指,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英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设计产业每年都保持了10.8%以上的增长,远远高出其他经济产业4.2%的贡献。[1]英国也拥有一批全世界最好的设计院校,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个自满的英国。作为英国最权威的设计机构,英国设计委员会(Design Council)洞见了行业需求与设计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未来可能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基于以下三方面的现状及需求考虑,英国设计委员会于2015年启动了“Design Academy”项目。

(一)设计角色的转变及设计学科发展的需求

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设计可以作为企业和机构持久创新、增强竞争优势、变革重组的有效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业及机构领导者开始意识到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这对管理层和工作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1)战略性设计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更广泛的变革和社会变化;(2)情商能力,以共情文化为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3)全面理解“以客户及用户体验为中心”;(4)挑战、质疑及重组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创新团队中,而设计思维在企业和机构战略管理及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英国设计委员2015年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design economy”也考证了近年来创新产业角色的变化,指出了企业或机构需要更多的战略性设计技能人才来支持创新与发展。[2]

(二)行业需求与大学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

英国设计委员会与行业、教育界共同对市场形势和设计角色的变化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从企业、行业长期发展趋势的角度洞见了设计专业毕业生技能转变的必要性。在开发与执行“design academy”项目的过程中,英国设计委员会与包括苹果公司、宾利汽车、谷歌、GSK制药公司、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在内的企业、公共部门及非营利性机构开展了紧密合作。这些企业和机构对未来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毕业生需要围绕三方面来提升自我能力:(1)战略性思维;(2)解决问题的能力;(3)多学科的团队合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要求不仅仅是针对设计专业,同样包括商业、工程及其他学科专业。

而与此同时,大学教育却呈现出另一种现状:以学科为主导的课程机构,集中培养学生单一领域内的知识能力。这样的课程结构过于专门化,不利于战略性设计思维及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行业需求,就业面狭窄。作为对大学教育的有力补充,“Design academy”项目可以很好地弥补大学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脱节,更好地满足企业战略管理与人才需求。

(三)维持英国设计产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英国政府向来重视通过人才培养与技能开发提高产能,促进知识向商业利益的转化。因此,从长远发展来说,加强未来设计领军人物的战略性思维、问题解决及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维持经济的繁荣与活力。麦肯锡(McKinsey)咨询公司的相关调查显示,越是多样化的公司越容易获得成功。[3]

此外,公共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机构对设计思维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Design academy”项目正是英国设计委员会对日益增长的市场及社会需求的响应,通过培养年轻设计师的战略性思维、不同学科领域内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共情理念的提升,赋予其可持续性的创新能力。未来,设计师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发挥能量,英国也将受益于这种更加多样化的设计劳动力,有利于维持其设计产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图2、“design academy_ 项目课程设置

图3、项目参与学生的结构比例分析,体现了多学科、跨年级的特点

二、项目实施

(一)课程结构及概述

“Design academy”是一项集设计理论与应用为一体的课程项目,基于对设计院校现有课程的补充;由设计委员会成员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参与的学生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组成多学科团队。该项目由四个全天的工作坊组成,分四至六周完成,有效保证了与大学现有课程融合的灵活性。

主要涵盖的内容有:(1)设计如何为创新提供指导。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以更好地理解、重新定义、重新架构问题与挑战。(2)应用端对端的创新过程。通过设计思维的学习与训练,实施科学的、可迭代的创新。(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学习了解更多的设计工具和方法,以获得关于用户需求的全新洞见。(4)设计实践。形成新的设计主张,并在最后一次课程上向行业专家委员会阐述设计方案。

四个全天工作坊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两个工作坊组成,主要介绍设计创新相关理论、工具和方法,探索本次课程的设计主题——“为关爱而设计”(design for care)。第二阶段,也就是第三次工作坊,主要包括探索来自行业的洞见,项目研究与重构,集中性的团队指导。第三阶段,最后一次工作坊,向行业专家委员会展示方案,颁发特别表彰奖,项目反馈及行动规划。在每个阶段的间歇,学生需要自主完成一定的团队任务,如将相关设计理论与工具运用到团队项目中,项目的完善与最终方案的准备等。

为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在项目完成之后,所有的学生都会获得由英国设计委员会颁发的结业证书,并由行业委员会根据团队的最终汇报及项目进行过程中表现出的设计执行力、团队合作、战略性解决问题方法的运用等选出一组优秀团队,授予其特别表彰奖。

图4、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项目课题:《如何通过支持地方服务促进人际沟通》

(二)社会语境下的设计主题教学

为了更好地与行业需求进行衔接,此次项目主题——“为关爱而设计”是来自英国设计委员会正在进行的真实项目;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社会语境下的主题项目更好地理解设计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与行业和公共部门都能建立良好的联系与合作。

每个团队都分配有一个不同的机会域来探索相关主题:“支持自力更生”或“加强公民社会”。这些机会域通过下列问题进行描述:如何帮助有关爱需求的人们自己解决问题?如何改善护理阶段过渡的体验?如何帮助与支持那些有家人需要照顾的群体?这一主题与很多学校都产生了共鸣,也足以宽泛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学校课程项目相匹配。

(三)多学科、跨年级的团队合作

第一批参与“design academy”项目的学校一共有四所: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朴茨茅斯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和诺维奇艺术大学。总计有91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其中三年级学生占61.5%,二年级占37.4%;涵盖了14个不同的专业:三维设计、建筑、数字媒体、娱乐软件、服装设计、服饰与纺织品、平面设计、插画、动画插画、室内建筑与设计、室内设计、摄影、纺织品设计、纺织品应用,其中平面设计占到了37.4%。

虽然参与本次项目的学生都是本科生,没有研究生参与(2016/2017年的design academy 项目将有研究生参与);但是从项目的反馈来看,项目内容同样适用本科生和研究生,项目所涉及的创新框架及其基础内容对任何学科、任何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价值。不同年级学生的团队合作同样也证实了混合组教学是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这或许是因为大学在选拔招募项目成员时从不同年级挑选了最优秀的学生参与;另一方面,这也能证明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从该混合学习小组中获益,二年级学生可以从三年级那里获得更多的经验,三年级学生也会从其固有思维的挑战中获取更多新鲜的创意与想法。

(四)项目评估机制

“Design academy”拥有一套完整的项目评估机制,贯穿于项目开始之前、进行之中以及结束之后,主要针对项目的实施效果及未来更广泛的拓展应用进行评估。考察的主要指标涵盖:对设计及其创新角色的认识;对创新理解的提升;提高对设计方法在有效创新过程中应用的理解;设计方法支持下的创新效果的提升;增加对研究方法的理解;规划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创造力的提升;信心的增强;对未来就业更有信心。

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项目实施情况,促进项目后续的改进与提升,英国设计委员会收集了学生在项目开始之前及进行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反馈数据。在最后一次课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张“反馈及行为计划表”,包括如何将课程项目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三个关键阶段:课程结束的一个月后,三个月后,一直持续到毕业。此外,课程结束后的三个月还有一项专门的跟踪调查;英国设计委员会也将长期继续跟踪这些学习者,调查关于该项目对学习者设计实践及就业前景影响的评估,获得该项目未来发展的洞见。

(五)反馈与洞见

通过对为期六个月的“design academy”项目的跟踪与评估,英国设计委员会获得了来自学生、大学和行业三方面的反馈与洞见。

1、来自学生的反馈与洞见

在总计参与项目的91位学生中,有66位学生接受并完成了完整的调查与反馈。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该项目的参与,他们更好地意识到和理解了设计与创新间的关系,包括设计在创新中的角色与作用、战略性设计以及如何利用设计驱动创新。另一方面,他们也更清晰地认识到设计学科与设计产业之外领域的联系,以及公共部门与非营利性机构对战略性设计的需求。这些认识,加上在项目过程中创造力、规划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对未来就业及事业发展的信心得到了增强。同时,通过多学科的团队合作,他们也学会了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上看待处理问题,从与同伴的合作及其反馈中取得了更多的收获。很多受访的学生也表示希望未来能获得更多来自设计委员会的支持,以更好地将战略性设计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设计委员会也将提供一个可持续性的学习参考平台。

2、来自大学的反馈与洞见

第一届的“design academy”项目一共有四所大学参与,这几所大学所反馈的项目影响主要有:对塑造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影响,包括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创造合作与分享的机会、接触更广泛的企业行业专家、将设计用于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对大学教学的影响,如项目课程促使了参与的大学对其自身课程教学的改革,如运用多学科合作的教学等等,甚至很多大学建议英国设计委员会拓展教师培训项目,对大学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更好地提高大学教学效果。四所大学都表示会继续参与第二届项目,在与英国设计委员会这样独立的前沿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3、来自行业的反馈与洞见

共有14个行业组织机构参与到此次项目中,项目对行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英国设计委员会作为行业和大学的连接者,拓展了设计院校与更广泛的行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行业部门也对这次项目合作中学生的优秀表现印象深刻,与学生之间也建立了未来合作的意向,这无疑为行业机构人才招募与储备增添了新的能量。二是在项目课程中学生团队所形成的洞见与创意概念对行业合作伙伴助益很大。三是建立与巩固了行业与教育单位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了行业机构将设计作为其持续创新、文化改变及战略发展的重要工具。

三、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由英国设计委员会组织,联合大学和行业机构共同开展的“design academy”项目,无论从其开展的背景还是项目本身的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都可以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带来很多启示与参考价值。

(一)注重战略性设计思维与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设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设计思维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对企业和机构持续创新与战略性发展的意义更为凸显。柳冠中先生在为《服务设计与创新》一书作序时指出了尽快制定“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面临人口老龄化,资源、能源与环境污染,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生物工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等的挑战,将促使‘服务性的社会设计’的‘国家设计体系’诞生于全球化视角下和国家战略指导下的设计战略化阶段。”[4]中国经济的战略化转型必然会带来对具备战略性思维与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应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与行业深度合作,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战略性设计思维及设计创新能力。这不仅能为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持久的创新源泉,也将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在更加宽阔的行业领域内发挥能量。

(二)基于多元融合的多学科团队合作

图5、朴茨茅斯大学学生团队项目研究图

社会经济的转型与设计学科本身的发展都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科间的融合度与相互渗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复杂社会环境下的问题需要不同学科间的融合与合作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企业与机构的创新也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人才共同合作,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学科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就提出了“完整的设计”的概念:“综合的、全面的、预想的设计是一种需要通过多学科筹划、调整的行为,它会在各学科交叉的界面上持续不断地展开。”他认为:“这个世界真正的设计需求必定是由跨学科的团队实现的。”[5](P311-331)而多少年来,我们的大学教育仍然以基于单一学科的专门知识为主,过于专门化的教学模式从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不利于其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整合资源,加强不同学科、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开展多学科、跨年级的课程教学,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学习平台。

(三)社会语境下的设计主题教学

本届“design academy”项目的主题“为关爱而设计”来自英国设计委员会正在进行研究的社会项目,而今后每届的“design academy”也都将处理英国设计委员会面临的主要社会挑战。这种基于社会语境的设计主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案例,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从设计伦理的角度来思考设计的目的以及设计与社会的关系。将设计置于大的社会环境中考虑,既能让学生学会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与解决问题,洞见人们真正的需求,发掘更多创新的机遇,做到为人的“需求”而非“欲求”而设计,[5](P242)更能够培养未来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好地发挥设计的普世价值,通过设计的力量改变世界。

(四)校企共创的教学培训模式

“design academy”项目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其校企共创的教学模式将大学教育与行业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项目教学不仅是对大学现有课程的有效补充,填补了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跨越空白,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也促进了大学教学的改革思考,同时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说,英国设计委员会通过该项目有效地搭建了大学教育与行业需求之间的桥梁,创造了学生、大学、行业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多方受益的局面。而这样的局面和效果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高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开展深度有效的合作。一方面高校要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主动与行业建立联系与合作,另一方面行业机构也要放眼长远,积极参与探索校企共创的教学模式,共同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教学系统。

[1] 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 Estimates,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 Sport, 2015,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

[2] Design Academy 2015-2016: initial insights, Design Council,2016, http://www.designcouncil.org.uk/what-we-do/designacademy.

[3] http://www.mckinsey.com/insights/organization/is_there_a_ payoff_from_top-team_diversity.

[4] 王国胜.服务设计与创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 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周博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6] Don Norman.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 Basic Books, 2013.

[7] Marc Stickdorn, Jakob Schneider. This is service design thinking. Amsterdam: BIS Publishers, 2011.

(杜雪娟,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委员会学科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