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卓越教师培养的学习模式研究

2017-07-06 08:56陈潜源王小兰汪家豪冷楚才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互联网+互联网

陈潜源 王小兰 汪家豪 冷楚才

【摘要】地方师院卓越教师培养班的学生学习模式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使命,这就意味着我们地方师院必须牢牢掌握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的成长规律,并将之与学校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形成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我的研究旨在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师院卓越教师培养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从而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非正式学习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我的研究明确了以“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师院卓越教师培养学习模式为依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内容,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基于我校的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互联网+” 卓越教师培养 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031-02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学习模式也要不但进步,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学习模式被赋予了从未有过的价值与使命。但我国传统教育根深蒂固: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但“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是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上万的优秀课程、国内外知名学校、卓越的教师由你挑选[1]。

我立足于我们学校卓越教师班学生学习模式现状,结合我们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互联网+”时代下卓越教师班学生学习模式研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非正式学习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

2.“互联网+”背景下卓越教师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

可以说我们地方师范院校卓越教师班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学习群体,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及要求下,我们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觉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灵活性。我们在一个高度社会化、个性化、开放式发展的学习环境中,对“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卓越教师班学生学习模式还应关注:(1)开放学习环境下的海量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从而使资源分布不均、学习资源间相关性等薄弱问题得以解决;(2)如何有效化解“互联网+”背景下学习者学习迷航与认知超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及知识的迁移。

1.由被动接受学习模式转向主动吸收学习模式

我国传统的学习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无论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教师都要把相关的知识向学生传授,一味地灌输,而我们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受控”、“灌输”是传统学习模式的根本特征。而“互联网+”背景下卓越教师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对我们卓越教师班实施的“读书演讲交流会”是十分好的例子。我们首先阅读大量的老师建议和自己感兴趣的教育学的经典著作,高效地利用网联,实时互动交流,在我们的微格教室进行汇报交流,自由发表意见,激情碰撞,然后老师积极引导,归纳总结提升,最后我们的演讲的视屏、使用的PPT、演讲的的成果上传到我们的专用网站,供我们反思学习,并学好反思记录。这使我们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使我们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还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反思和评价,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地进行监控和调整学习策略。

2.由考试机器学习模式转向探索创新学习模式

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像知识传授中的“容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灌输者”,更是课堂上的“皇帝”,学生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我们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卓越班的专用的自习室”并配有联网的电脑,黑板,课桌,学习环境十分好,而我们“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学习则是独立自主的,即每个学习者都是可以自主地参与问题的讨论,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网络这一虚拟的世界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广泛的创新实践的舞台,在这个舞台里,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尝试,不断地开拓,从而更快的推动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创造能力。而“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师院卓越教师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对我们卓越教师实施的微格教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远程教学都是十分好的例子。我们多次与兄弟院校通过互联网同堂上课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且可以课题探究为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课下学习课上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

3.由个体封闭学习模式转向集体开放学习模式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封闭式学习,我们学生闭门造车。这种封闭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单一,教学方式固定,教学空间有限等。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中的教学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丰富多彩是它的首要特征。而“互联网+”背景下卓越教师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对我们卓越教师实施校外双导师实习训练是十分好的例子,作者本人就經常和我的校外优秀导师网上互动,交流教学经验,请教专业问题,甚至远程教学交流学习。由于互联网是联通全世界的,凡在网络上的用户都可通过互联网进行即时交换和共享信息,各种教育信息又与相关的网站资源连接。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模式则是五彩斑斓,形式多样的,我们学校对我们卓越教师实施的自主选择艺术科目:音乐,书法,美术和形体舞蹈训练是十分好的例子,这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都有十分大的作用,以实训为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等客观条件来主观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使学习者得到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3.“互联网+”背景下卓越教师班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模式

当今时代“互联网+”环境下 QQ、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的用户越来越多,大学生用户占十分大的部分,但是我们多数时间用于娱乐,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这说明大学生不习惯或者在网络应用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学习的存在[2]。所谓正式学习(formal Learning)主要是指通过高校组织、教师的课堂授课等形式实现的学习形态,通常是有计划的,有明确的目标的,并按照规范化的学习材料实现的。非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发生于正规教育或继续教育之外的能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非正式学习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非正式学习个性化特征

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自己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我们黄冈师范学院卓越教师班拥有自己的专用实验室,配有联网的电脑,装有大量的学习软件,有海量的学习资源以供我们个性化学习之需。

2.非正式学习多元化特征

非正式学习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教师、固定的学习地点、指定的学习内容等,知识的获得并不单一来自书本,可以是生活中偶尔得到,也可以是从其他交往中得到。非正式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许多新知是通过工作、生活、社会性交往等非正式的学习时间或者地点获得的。

我们的非正式学习给教育的不仅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性变革。社会性软件作为群体互动、知识积累、资源共享的平台,对优化学习资源、激发知识创新、促进大学生深层次学习和个性发展、支持学习方式转变起到重要作用。

4.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影响学习模式的不利因数

由于网上交流十分便利,大学生视野更开阔,更容易吸收多种有利的信息,进而更加自觉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实践中,我们也逐渐意识到互联网作为一种教育工具的巨大潜力。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它的奇特功效时,也开始更多地注意到它给人类的危害。我们青年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比较,网络传播的弱点以及网络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这对大学生学习负面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1.影音娱乐多,自主学习少

电脑网络是一种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因而它是一个没有中心的“网络的网络”,不存在中央控制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集团能够很好的控制人们关注影视文艺动态,据我的统计三成的大学生关注体坛动态,三成的人看新闻,四成的大学生应用网络打游戏、看电视剧等等,但是我们关注学习的人是十分少的。严峻的现实表明,网络条件下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进行有效引导和监控。

2.被动接受多,鉴别内化少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信息十分丰富,我的身边的一些同学就大量浏览、收集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甚至是不健康的信息,并以堆积和传播这些信息为乐趣。如通过网络了解各种信息或国内外八卦娱乐新闻、通过网络了解人才市场信息,寻求就职机会、通过因特网了解出国留学、准备考研等新的求学信息。至于这些信息是否是合法的、真实的、健康的,是否有助于我们的学习,自己是否需要,则不加以鉴别而是全盘地接收。

5.总结

我们从调动卓越教师班学生的内需出发,激发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满足不同学生认知风格的需求,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的发展,从而同时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帮助学习者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让师范院校卓越教师班学生学到必要的信息技术的同时,为大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空间,可以使大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转变学习态度,由厌学变为好学和乐学,从而使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有效地推进了自主创新教育的发展。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总要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马敏,王坤庆.教师教育新模式理论探索及其实践[J].教育研究,2012 , ( i i )

[2]柳海民,謝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课程·教材·教法[J].2011,(ii):97-99.

[3]廖伯琴. 物理教育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012.12 262-285.

基金项目1: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省级项目《黄冈革命老区中学物理教育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9)

基金项目2:黄冈师范学院2017年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师院卓越教师培养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x201708)

作者简介:陈潜源(1994-),男,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在校大三卓越班学生,物理学专业。2016年荣获第四届“华夏杯“全国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通讯作者:王小兰(1965-),女,河南信阳人,教授,主要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互联网+互联网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