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礼仪教育

2017-07-06 08:56魏奥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1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解决途径大学生

魏奥玲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然而现今我国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生的文明修养和文明行为稍显不足。本文作者分析了引起大学生礼仪事范的原因,对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礼仪修养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217-02

所谓礼仪,就是用来约束自己、尊敬他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通过特定的行为、语言等表达自己对别人尊重、理解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受历史传统、文化教育、风俗习惯、时代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为主要目标的行为准则的总和。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却让人难以乐观。笔者认为,在新的时期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较之中学生、小学生的差别也应并非仅仅体现在年龄、学问上,而更多的应该体现在个人修养、文明礼貌等方面。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 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在食堂打饭不排队,在宿舍大声说话、听音乐、玩游戏影响他人休息,在图书馆、自习室手机铃声大作或大声说笑。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大学生对上述不文明行为非但没有正确的认识,还将其标榜为“有个性”、“张扬自我”的表现。

二、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位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虽然其也包括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内容,比如礼仪知识、尊重他人的观念等,这些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从内心真正理解和领会。但文明行为的教育却是可以从小进行的,而且这种行为习惯一旦习得也就很难改变。而我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独生子女增多,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很多家长都将子女奉为“掌上明珠”。独生子女的成长较之多子女的家庭本身就缺少了分享、谦让、关爱他人等体验,不少家长更是对子女过分溺爱,对于子女的生活条件关心的多,更多的关注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对于其人格完善关心的少。

2. 社会现实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价值主体和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和伦理观正经受着从有序到无序再到重新建构的过程中,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各种新思潮的挑战。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对他们极易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加以正面引导,容易产生价值观念的扭曲,造成是非观、荣辱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种种反社会的行为。

3. 自身修养的缺乏

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功利思想较为严重。在大学期间,他们更多的关注于考取各种从业资格证书、英语证书,关注于拿毕业证、学位证,关注于找到条件优越、报酬优厚的“好”工作,将金钱作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忽视了自身道德素质和礼仪修养的提高。

三、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如上所述,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不注重自身修养,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普遍缺乏。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德育体系,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将“尊重他人”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置于德育体系的重要位置。文明行为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不管体现为何种形式,礼仪的核心内核在于“平等”和“尊重”。

2.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3.全面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专门礼仪课程。礼仪修养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伦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与道德、宗教、习俗、民族等关系均十分密切,因此决不能将礼仪教育与个人修养割裂开来,就礼仪谈礼仪,而应该全面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改变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知书不达理”的现状,真正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应考虑设置专门的礼仪课程,利用课堂普及礼仪知识、加强礼仪训练。

4.加强公德教育,培養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虽然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

5.构建全员育人的良好礼仪教育环境。高等学校肩负着育才兴国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文明的倡导者,在礼仪教育方面理应率先垂范。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要认识到自己在礼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有人、服务育人”。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大学生礼仪,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

参考文献:

[1]陆文泽,王静.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09,(8):15-16.

[2]鲍作臣,康齐力,赵蕾.医学生礼仪教育心理诉求及对策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3):61-62.

[3]王琤.大学礼仪建设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57- 58.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解决途径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