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盈人文情怀 提升化学活力

2017-07-18 20:18赵艳
化学教与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赵艳

摘要:人文情怀是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回归教育的本真,需要人文情怀的引领;实现教育目标,需要人文情怀的推动;完善教学过程,需要人文情怀的浸润。让学生走进真实生活,是培养人文情怀的起点;活用教材是培养人文情怀的基点。

关键词:人文情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育的本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32-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08

人文情怀是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和功利化倾向影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浅层化、情感虚化现象。学生成为一种工具,一种实现教师理想、学生升学、学校声誉、教育政绩的工具。在这种理性的功利化面前,个体的人文情怀如此的脆弱。不少课堂被僵化的教学思想左右,鲜活的知识被划分为条条框框,情感的交流被应试的焦虑代替,生活的体验被虚拟情境取代,课堂教学成了脱离生活、缺乏生命关怀的应试工具。

克服弊端,兴利除弊,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2016年9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把人文情怀列为当代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序列,吹响了人文情怀回归的号角。作为一名一线化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人文情怀充盈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重新焕发活力。

一、人文情怀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 我国《辞海》称:“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情怀”是指拥有一种高尚的心境。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与所生发的情绪相对应。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二、为什么课堂教学要充盈人文情怀

1. 回归教育的本真,需要人文情怀的引领

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刊文认为: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回到教育本质上,学生所学的东西与生活有很大的距离,都是和自身体验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这是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条永远流淌的河流,那就是教育。“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释义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使懵懂无知的婴儿“作善”、成“才”,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这就是教育的本质。这是一个缓慢的、多变的过程,需要教育者耐心雕琢、持久浸润。在这个过程中仅仅给予受教育者充沛的知识、多元的智能、理性的思维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给予受教育者人文关怀,让受教育者充分体验到被尊重、理解、关怀、呵护、鼓励和支持。这样受教育者才能够主动去尊重、关爱、维护他人;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人性的充盈、人格的完善与环境的协调。在社会生活中懂得感恩与尊重,主动遵守道德和法律。否则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冷漠的动物世界,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温情和掌声,我们的生命将会变得黯淡无光。落实教育的本质决定我们必须坚守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

2. 实现教育目标,需要人文情怀的推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多次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些规定充满人文情怀光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同化学将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要实现这些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需要我們营造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教学环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尊重教育规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完善教学过程,需要人文情怀的浸润

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浸润着人文情怀,尊重、关心受教育者,才能让教学过程成为完善人性、塑造品行的舞台。

化学教育需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离不开人文情怀的浸润。没有人文情怀的浸润就没有坦诚的对话、率真的思想交流、深刻的道德体验。没有充盈的人文情怀,学生就没有对家乡和社会的热爱,就不会有对日常生活持久的关注。所以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人文情怀的浸润,我们需要让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情感与情感浸润的过程。

4. 当前教学中人文情怀缺失现状,呼唤人文情怀的回归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多侧重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教学,忽略了人文情怀的培育。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过于侧重知识教学,尤其关注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忽略了化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忽略了化学学科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侧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学生批判质疑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仅仅把学生当做接受的工具,忽略了学生个性。

有调查还发现,在化学教学中还存在严重的忽略品德培养的状况,化学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研究表明当前初中生人文情怀的缺失已经不是个体现象,而是群体现象,人文情怀的缺失直接影响合格接班人的塑造。改变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人文情怀缺失的现状,必须关注人文情怀的培育。

三、 让课堂充盈人文情怀的策略

1. 让学生走进真实生活,是培养人文情怀的起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项目中指出,核心素养着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之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显然要塑造包括人文情怀在内的核心素养必须也只能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只有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分析,才能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升社会生活能力。可是在传统教学中我们采取的却是用应试来桎梏我们的学生,把学生紧紧束缚在学校和家庭里,我们提供给学生的生活镜像往往经过层层加工,完整的社会生活已经被碎片化、虚拟化、表面化、简单化。当学生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去接触真实的、复杂的、多元的社会生活时就会处处碰壁。由此学生会误认为课堂所学的知识是“纸上谈兵”,从而对学习失去信任和兴趣。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例如学习“铁生锈的条件”时,可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有些食品中不用普通的干燥剂防腐,而用铁粉,如何验证是否为铁粉。如果是在冬天,还可以从市场上买来一种叫做“暖宝宝”的取暖驱寒、热敷理疗的时尚用品。这是一种学生常见的取暖用品,特点为片状贴剂,是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原料层置于无纺布袋内,明胶层用于使一贴热粘附在衣服上。把包装打开就可以发热,产品上写的有铁粉,那么如何验证呢?发热的原理是什么?由此引入课题,启发学生思考。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真实生活体验出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将化学课堂教学融入现实社会生活之中,植根于鲜活的生活情境之中,通过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批判质疑、理性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体验,强化情感浸润、精神引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活用教材是培养人文情怀的基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核心素养的塑造同样离不开教材。初中化学教材图文并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体会到美的感觉。教材文笔描述更为流畅,更加生动有趣 ,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不仅关注“个人”,还上升到社会、民族、国家,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保护。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

“走进”教材。在培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必须对教材进行重新提炼、整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这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中含有明显的人文情怀价值,这类教学内容往往通过文字和图片等材料体现出尊重、关爱他人等情怀。例如教材的前言部分,向学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素材。第二种是隐含着人文价值目标。这类内容主要反映自然规律和社会现实,似乎不含有人文因素,但在反映客观生活、揭示客观规律的过程中蕴含着亲近社会、尊重他人等人文价值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蕴含的人文因素,形成教学目标。例如卤族元素氟、氯、溴、碘的发现史,就是一部化学家求真求实的历史。由于轻信使人们丧失及早认识氯真面目的机会,但在此之后化学家孜孜不倦地追求才使它真相大白。这个案例隐含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真理的追求,这种对待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核心素养。还有一类教学内容,本身不包含人文价值,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精巧的教学设计,自主探究的活动等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人文价值因素。

“走出”教材。要求我们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升级换代”,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一些鲜活的充满人文情怀的生活趣事等引入教材,充实教材。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社区生活,将生活资源、社会焦点等引入课堂,拓宽教材。

“导演”教材。“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所以,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导演,在教学中把教材中生动的人文要素与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相结合,重新编排教材,让冷冰冰、呆板生硬的书本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理解透的活知识。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化学元素家族聚会小品等教学方式,化静为动。可以根据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引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利用影视节目,将生动的生活场景呈现在课堂,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

3. 丰富教学资源,是培养人文情怀的生长点

人文情怀具有情境性,需要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塑造和体现。为此就需要我们拓宽教学资源,为人文情怀塑造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教育资源。

首先,引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学“爱护水资源”这一知识点时,我不仅选择了反映国家水资源现状的图文资料,还引用了所在地市的数据。为了让学生有亲身体验,我还带着几个同学一起到了附近一条排放城市污水的小河考察。学生用手机拍摄,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事实证明,这种多角度、多视角、多样的生活情境材料选择最有说服力。

其次,可以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中华文化是民族的根。在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文化交流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学生要想脱离心灵的浮尘,建树和谐的人性,就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中华文化中充满智慧的哲学告诉学生天人合一的和谐观,让浑厚的中华道德告诉学生做人做事的准则,让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熏陶学生情怀,这样中华优秀文化就能够成为学生精神之剑,情感之港湾,心灵之家园。

例如,在課堂的导入、展开、讲解、过渡、练习、复习、实验等各个环节,可以引用中华古典诗词歌赋、俗语典故、神话传说等多种形式。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直观上描述了石灰石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是对诗人高风亮节的写照,在讲述碳酸钙性质的时候引用,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适时、适地、适度、适当地将化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中华文化的基因根植于每位学生的心中。

4. 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培养人文情怀的动力

现代教育观念主张“以学定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有专家提出“一切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要自主学习”。教育实践证明,人文情怀等道德品质、人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强制灌输的教育无法让人的内心世界朝着美好和谐的方向发展。

教学方式要实现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就要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让学生有静下来思考、停下来反省的时间和机会。自主学习不仅是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探究,教师袖手旁观,相反,教师要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密切关注学生情感的激发、知识的构建、问题的提出解决、动手实践等全过程,悉心指导并促进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自主探索,进而培养他们质疑、辨别、判断、选择等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留给学生充分的“空白时间”,在问题设计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继而开展师生合作,促进学生品质的形成。这样的情态之下,教学才能是一种情趣,学习才能成为心智舒展、灵性飞扬的过程。

5. 营造适宜氛围,是培养人文情怀的温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情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温馨可人、充满生命生活气息的教育教学环境对于人文情怀的塑造具有巨大影响。

首先,营造和谐教学环境。温馨优美的教学环境是缔造审美情趣、身心愉悦、言行规范的学生的沃土,起到春风化雨、浸润人心的作用。

其次,在教学中营造人文氛围。要营造一种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 妙语点评,是培养人文情怀的催化剂

俗话说“窗户纸一点就破”,有时候,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处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混沌狀态,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敏锐地发现这稍纵即逝的契机,妙语点评揭示出学生的思想、言行中隐含的人文因素,澄清价值指向,哪怕是不经意的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关爱的动作等,都有可能让一个学生的情感掀起波澜,特别是对那些情感处于受伤状态、思想处于进退失据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而对于那些情感冷漠,个性乖张的学生而言,当头棒喝,才能够使他们幡然醒悟,迷途知返。

为此教师就要走进学生,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 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就是我们基于人性的光辉,用平等的、欣赏的、慈悲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学生愤怒、不甘和冲动,实现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心灵相通,给学生真诚的意见、真挚的教诲。此时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一种技术,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情。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问题,还是一种人性的光辉,一种理念上的升华,它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毅力和全新的视野去实施。

总之,化学课堂培育学生人文情怀,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正因其漫长,才需要我们上下求索;正因其艰辛,才需要我们倾注爱心、耐心和细心。

参考文献

[1] 姜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2] 人民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4.html,2016-09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