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民盟政府对华政策:一种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解释

2017-07-31 19:05戴永红
关键词:民盟东南亚缅甸

彭 念,戴永红

缅甸民盟政府对华政策:一种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解释

彭 念,戴永红

随着中美两国在东南亚的经济政治竞争加剧,缅甸对华政策所面临的收益与风险显著上升,迫使其采取既能规避风险又能获取收益的混合对华政策。同时,由于持续融入国际社会,缅甸对外国的不信任以及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进一步减弱,其战略文化中的对外抵制元素也随之减弱。而缅甸利己主义的持续存在以及地缘战略地位的上升则提升了缅甸战略文化中的对外合作元素。因此,在中美在东南亚的经济政治竞争加剧、缅甸战略文化中合作意愿增强的背景下,缅甸加强了与中国的接触以获取收益并减轻中国的疑虑,维持与中国的稳定关系;同时,缅甸逐步发展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关系来获取收益,以适当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缅甸;对华政策;中美竞争;接触;制衡

2015年11月,缅甸民盟赢得大选之后,关于民盟政府对华政策的讨论增多。然而,这些讨论多以新闻报道及评论为主,学术成果较少。并且,在有限的学术文献中,也是描述分析居多,理论深度欠缺。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对民盟执政后缅甸对华政策进行分析。

一、文献回顾及理论框架

当前,学术界对缅甸民盟政府对华政策的争论主要体现为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尽管民盟政府奉行大国平衡外交,但仍会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二是认为民盟政府奉行大国平衡外交减轻对华依赖,但不会疏远、甚至激怒中国。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给出的理由如下:中缅历史联系紧密、彼此有重大利益诉求、美印等国对中缅关系的影响有限;①傅宜帆:《新形势下缅甸的外交政策与中缅关系研究》,《南方论丛》2016年第8期。缅甸继续受到西方压力以及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动乱纷扰;②蔡鹏鸿:《变动中的缅甸政局与中缅关系分析》,《国际关系研究》2015年第4期。中国的支持与帮助对缅甸必不可少;③戴永红、王俭平:《缅甸民主改革后的外交走向及影响因素》,《和平与发展》2015年第6期。民盟需要中国的支持来与军方博弈、④Min Zin, Aung San Suu Kyi, “The Dragon's Lady,” The New York Times, Jan 21, 2016, http:∥www.nytimes.com/2016/01/22/opinion/aung-san-suu-kyi-the-dragons-lady.html?_r=0.促进缅甸经济社会发展;⑤Chaw Chaw Sein, “Myanmar's Post-election Foreign Policy,” Policy Brief, Myanmar Institute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MISIS), Jun. 2016.民盟对华总体友好;⑥宋清润:《缅甸大选后政局评估与中缅关系前瞻》,《和平与发展》2016年第1期;李晨阳、宋少军:《缅甸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反应》,《南洋问题研究》2016年第4期。中缅两国对彼此的战略地位重要。⑦刘务:《缅甸政治发展对中缅关系的影响》,《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5年第2期。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缅甸国内的反华情绪、中国对缅甸内政的干涉、缅甸美国关系的改善将促进缅甸减轻对华依赖,但由于中缅相互依赖,缅甸不会激怒中国。⑧Maung Aung Myoe, “Myanmar's China Policy since 2011: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The Journal of Current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No.2, 2015, pp.21-54; Murray Hiebert, Audrey Jackson, Phuong Nguyen, “Myanmar's New Dawn: Opportunities for Aung San Suu Kyi and U.S.-Myanmar Relations,” CSIS Report, Sep.2016.

总体来看,现有文献揭示了缅甸对华政策的某些重要方面,如强调缅甸对华友好的必要性以及重视缅甸对华制衡的现实性,但缺乏从理论视角对缅甸对华政策的发展及具体实践做出合理解释。换言之,现有文献并未从根源上解释缅甸对华政策的形成。因此,本文试图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视角出发,建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来解释缅甸民盟政府对华政策的发展,并简要概括政策的具体实施。

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是过去二十多年来国际关系理论学界兴起的一种综合系统变量和单元变量,旨在解释单个国家行为体对外行为的跨层次理论。其具体的逻辑链条如下:

新古典现实主义者认为,系统层面的变动将从体系层面制约国家的外交政策选择,但是国家具体的外交政策则依赖于国内因素对系统动力的反馈,即系统压力经过国内因素的传导产生具体的政策行为。系统变量主要指地区或者全球主要大国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模式等变动所产生的系统压力;单元变量则指一系列的国内因素,主要包括:对权力分配的感知、对外部威胁的感知、风险预测、政策偏好、文化和身份认同以及国家结构等。*William Curti Wohlforth, The Elusive Balance: Power and Perceptions during the Cold War,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Steven E. Lobell, “Threat Assessment, States, and Foreign Policy: A Neoclassical Realist Model,” Jeffrey W. Taliaferro, Steven E. Lobell and Norrin M. Ripsman, eds., Neoclassical Realism, The State, and Foreign Polic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Jeffrey W. Taliaferro, Balancing Risks: Great Power Intervention in the Periphe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4; Randall L. Schweller, Deadly Imbalances: Tripolarity and Hitler's Strategy of World Conques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8; Colin Dueck, Reluctant Crusaders: Power, Culture, and Change in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Fareed Zakaria, From Wealth to Power: The Unusual Origins of America's World Rol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本文将系统变量定义为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将单元变量定义为缅甸的战略偏好,战略偏好指缅甸的战略文化及地缘地位。本文的基本假设(如图1所示)是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增多,缅甸面临的体系压力增大,缅甸对华政策面对的风险与收益提升。而缅甸相互矛盾的战略偏好,即一方面对外国不信任、担忧外国的威胁;另一方面又努力寻求外国援助,极力扩大缅甸战略地位所带来的战略收益,使得缅甸的对华政策呈现出既接触又制衡的双重特性。具体而言,当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加剧且以经贸和政治为主,同时缅甸战略偏好中合作意愿明显时,缅甸所面临的收益大于风险,缅甸将主要通过增加对华、对美接触获取最大化收益,同时辅以提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平衡中国影响力;当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加剧且以军事和安全为主,同时缅甸战略偏好中反抗意愿明显时,缅甸将主要通过加速与他国的防务合作来平衡中国的安全威胁,同时辅以对华接触来减轻威胁感知。

图1 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分析框架

二、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

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主要从两国在东南亚的贸易投资、政治交往、防务合作等三个领域展开。贸易方面,中国在2007年成为东盟的最大进口来源国,在2012年成为东盟的最大出口对象国。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在2008年首次超过美国-东盟贸易总额,2015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3457亿美元,接近同期美国-东盟贸易额(2123亿美元)的两倍。*ASEAN Trade by Selected Partner Country/Region, 2015,” http:∥asean.org/storage/2016/11/Table19_as-of-6-dec-2016.pdf.投资方面,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从1995年的1.52亿美元急剧上升至2015年的82.56亿美元,占2015年美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136.46亿美元)的60.5%。*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et Inflows in ASEAN from Selected Partner Countries/Regions,” http:∥asean.org/storage/2015/09/Table-26_oct2016.pdf.目前,美国是东盟的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中国则是东盟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将继续增长,中美在东盟的投资差距将显著缩小。此外,中国已经与东盟签订一系列旨在促进贸易投资的协定,主要包括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商品贸易协议(2004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服务贸易协议(2007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投资协议(2009年)。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开始生效,成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里程碑。同时,中国与东盟启动了定期的会晤机制来推动双边经贸投资关系的发展,包括东盟+3经济部长磋商会议(2000年)、中国-东盟博览会(2003年)。最后,中国与东盟在一系列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中密切合作,主要包括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1992年)、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2012年)、中印缅孟经济走廊(BCIM,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2013年)、亚洲基础设施银行(AIIB,2014年)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LMCM,2016年)等。

冷战结束后,东盟相对美日的经济总量差距在缩小,而与中国的差距则在扩大。*钟飞腾:《理解南海问题中的东盟:以陆制海、东盟崛起与地区稳定》,《南洋问题研究》2017年第1期。为应对中国在东南亚经济影响力的快速扩张,美国也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巩固其在东南亚的经济影响。2006年,美国-东盟贸易和投资框架协定(TIFA)生效;2008年,奥巴马政府启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TPP);2012年,美国-东盟扩大经济接触倡议(E3)签署;2015年,东盟贸易投资连接倡议(ACTI)签署。这其中尤以TPP最为重要。作为美国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经济优势地位的全面贸易投资制度安排,TPP一经提出即遭受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强烈指责。不过,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在其任内并未通过TPP,现任总统特朗普已宣布退出TPP,美国重振其在东南亚经济优势地位的努力遭遇严重挫折。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支持由东盟国家主导的RCEP,尝试将其作为与TPP竞争的另一个可能选择。美国则劝说其亚太盟友不要加入中国主导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以免削弱这些国家对美国主导的金融机构的依赖性。由此可见,随着中国在东南亚经济影响力的继续扩展,中美在这些地区经济制度安排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政治交往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高层互访频繁、政治对话机制逐步完善、政治伙伴关系不断发展。1997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第一届中国-东盟非正式会议。2003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第七届中国-东盟会议,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中国派驻首位东盟大使,并于2011年成立“中国-东盟中心”,2012年设立中国驻东盟使团。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对东南亚展开“魅力外交”攻势,加强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应对中国政治影响力在东南亚的快速扩张,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全方位提升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当前,美国与东盟在一系列议题上进行合作,主要包括政府治理、可持续发展、网络安全、教育、英语培训、灾害管理、人权、核不扩散以及海洋安全。*“ASEAN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Diplomatic, Economic, and Security Partners for the US,” US-ASEAN Business Council, Sep.17, 2016, https:∥www.usasean.org/why-asean/trade-and-investment.美国一方面持续巩固与传统盟友之间的全面合作;另一方面又努力扩大与非盟友国家,尤其是与中国相邻的中南半岛国家的政治交往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奥巴马政府与东盟的合作还创造了多个第一”。*任远喆:《美国东盟关系的“三级跳”与东南亚地区秩序》,《南洋问题研究》2017年第1期。此外,围绕南海问题,中美在东南亚展开一系列交锋。美国放弃在南海问题上的中立立场,公开支持菲律宾等国与中国对抗,尤其是在南海仲裁法案判决出台之后,美国更是积极说服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联合对华施压,迫使中国接受判决。对此,中国也对东南亚展开有针对性的外交攻势,成功瓦解了美国的这一企图。尽管如此,中美在东南亚的政治竞争还会持续。

在防务合作方面,中国也在采取多种措施,包括签署合作备忘录、参加双边或多边防务会议以及联合举行军事演习来减弱东盟国家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的负面感知。在2016年中国-东盟峰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提议早日实现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机制化,促进双方防务和军事交流。*《李克强在第19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2016年9月8日,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9/08/content_5106318.htm。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防务合作由此逐步深化。作为东盟的重要防务合作伙伴,美国也不断强化与其盟友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军事防务合作,着力提升这些国家应对外部安全威胁的军事能力。早在2011年,美军就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计划将60%的先进军舰部署在亚太地区。此外,美国还在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建立新军事基地,与东南亚盟友和合作伙伴签署升级版的防务合作协议。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东盟共同设立联合工作组和高官会议来执行《南海各方行动宣言》(DOC),并加快磋商《南海行为准则》(COC),推动南海局势降温。然而,美军却不断提升对华军事威慑力度。2015年底,美海军首次在南海举行所谓的“南海自由巡航”,并呼吁其东南亚盟友加入。为应对美军的军事威慑,中国一方面强化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与俄罗斯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来反击美国的军事威慑,与泰国及马来西亚举行联合军演来增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互信。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一系列安全接触措施的作用下,南海局势目前总体稳定。而美中围绕南海问题的一系列威慑与反威慑行动也引发外界对中美在南海爆发军事摩擦的担忧,并促使美中加强危机管控。综上所述,当前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仍以经贸和政治为主,军事安全领域的竞争虽增多,但并非主导因素。因此,在面临非军事体系压力时,缅甸没有必要将制衡策略置于优先地位。相反,缅甸有理由将获取收益作为优先政策选项,同时辅以平衡策略以应对体系层面的军事竞争压力。

三、缅甸国内因素的变化

缅甸的战略文化主要表现为对外国的不信任、本土民族中心主义和利己主义。首先,对外国的不信任,尤其是对西方国家的不信任根植于缅甸人的内心深处。对此,美国著名学者卢森·派(Lucian Pye)曾做出过经典分析。他认为:“这种情绪和反应模式(对外部的不信任)就像一个试图从不可捉摸的母亲那里获取一种温暖保护的年轻缅甸男孩。他试图去证明他的男子气概,去获得母亲的关注,以此来被母亲完全接受,并由此感受到一种安全的稳定依赖关系。但是同时,这个男孩又不信任这种依赖关系,因为他母亲的行为不可捉摸。……某种程度上他们渴求一个新安排、一种新身份,这样他们可以感受到被保护的安全感,然而同时他们又保持独立、无拘无束、不受控制以及不受制约。”*Lucian W. Pye, Politics, Personality, and National Building: Burma's Search for Identity,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2, p.70.事实上,对于缅甸这样的持续面临内部冲突以及外部威胁的弱国而言,其领导人完全有理由对外国的真正意图随时保持警惕,并尽量避免完全依赖外国。如果国内冲突与外部威胁具有某种关联性,则领导人对外国的警惕心理将被放大。因此,精明的缅甸领导人时刻准备着反抗外国干涉,毕竟外国的意图难以预测。对此,国际危机组织的报告分析认为,内部冲突与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压力,失败的政策以及与世界的日益疏远将缅甸领导人推进到受困心态的偏执之中。*“Myanmar: The Military Regimes View of the World,” ICG Report, No.28, 2001, p.5.此外,冷战后的军事冲突,尤其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东帝汶及阿富汗战争进一步强化了缅甸领导人对外国军事干涉乃至武装进攻的担忧。事实上,在军政府统治时期,缅甸领导人丹瑞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外国干涉的危险性以及反抗外国干涉的重要性。2011年3月缅甸民选政府成立之后,缅甸民主改革持续推进,缅甸与西方关系也不断改善,缅甸领导层对外国的疑虑有所减轻。为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缅甸领导人也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提及外国干涉。不过,对于长期与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作战的缅甸军方来讲,少数民族武装与外国势力的联系及其对缅甸国家安全的威胁仍是其关注的重点。

其次,作为一个曾经拥有灿烂文化的民族,缅甸人对本民族充满自豪。对于缅甸的精英而言,保卫和发扬本民族文化、防止外国思想和价值观的渗透是其历史使命。早在19世纪末,缅甸的民族主义者就利用佛教作为武器来组织民族独立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1962年奈温上台之后,佛教不仅成为其增强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工具,同时也被用作抵御外界批评的重要武器。丹瑞上台之后也利用传统文化来培育爱国主义和联邦主义团结精神。不过,登盛执政后很少在公开场合提及保卫传统文化,相反,他还鼓励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民盟执政后更是推动了缅甸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此外,伴随着根深蒂固的民族中心主义,缅甸政治精英极为重视维护缅甸社会的独特生活方式。早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缅甸国内就存在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观念冲突。对此,缅甸的精英们积极推动甚至改造现代价值适应缅甸文化。1955年吴努在访问美国的途中发表演讲指出:“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喜爱它胜过地球上任何其他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因此舍弃这种生活方式而去换取其他生活方式。”*Richard Butwell, U Nu of Burm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p.82.而奈温时代的“缅甸社会主义道路”更是缅甸维护自身特性的重要体现。1988年军方接管政权之后,为缓和内外矛盾,提出了混合缅甸传统文化的口号,比如秩序与和谐,以及包含一些民主概念的“有纪律的民主”等。不过,自登盛执政之后,缅甸领导人更多地强调普遍的民主价值,尤其是在保护人权方面,而不是一味地改造普遍的民主价值观以适应缅甸的传统文化。而民盟执政之后则继续促进传统文化与民主价值的融合。

再次,利己主义也是缅甸战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缅甸人自从出生起就被父母教导要关注自身利益,即便是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缅甸精英也很难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他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正如贝克(Sarah. M. Bekker)所观察到的,缅甸人的行为大都是由其自身情绪以及对朋友和亲戚的义务所决定的,对社会的责任感很低,他们会在心里都将自己与所认识的人联系起来,而不会以团体来确定自己的身份。*See Sarah. M. Bekker, “The Concept of Anade: Pers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in John. P. Ferguson, ed., Essays on Burma, Vol.16, Leiden: E. J. Brill, 1981, p.32.这种利己主义也对缅甸的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缅甸自独立之后就面临外部大国竞争的险境,为维护独立地位并减轻外部威胁,缅甸一方面通过与他国建立友好关系来尽可能捞取利益,正如2012年5月21日《缅甸新光报》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缅甸位于东方两大巨人之间的重要战略区域,……多亏了我们的地缘战略地位,一些国家包括我们的两个巨人邻居都急切地想提升与我们的外交关系。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机会,我们必须明智地利用这个机会来服务自己的利益。”*“Geographical Opportunity,” The New Light of Myanmar, 21 May, 2012.另一方面,缅甸又极为警惕依赖他国所带来的战略风险。一旦认为依赖他国或与他国合作对自身利益产生威胁,缅甸会坚定地维护自身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受损。比如2011年9月的密松大坝事件,在缅甸领导人看来,尽管暂停密松大坝项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缅中关系的发展,但此举更能获取民心,并赢得西方的好感。因而,即便面对中国的屡次施压,缅甸政府依然未重启密松大坝项目。而缅甸民众也认为政府暂停密松大坝项目是维护缅甸国家利益的必要措施,至于暂停大坝建设对中国利益的损害则不加考虑。不过,民盟执政之后,在处理与外国的合作项目时更为谨慎,更注重考虑不同处理方式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最后,正如很多地缘战略学家所言,一国所处的战略地位会对该国制定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缅甸不仅是南亚与东南亚的交汇地,还是通往孟加拉湾的重要出口,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缅甸羸弱的国力又增加了其地缘环境的脆弱性,正如吴努在1950年所言:“看一下我们的地缘地位——泰国在东边,中国在北边,印度在西边,南边有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我们就像是在仙人掌中的一个葫芦。”*“Myanmar: The Military Regimes View of the World,” p.7.这种脆弱的地缘环境使得缅甸极力避免卷入地区权力竞争,同时防止外国对缅甸内政的干涉。冷战结束后,两大阵营角逐的态势减缓,但缅甸又被夹在了中国与印度之间。对于缅甸来说,缅甸需要在两大邻国之间保持独立姿态,对此,缅甸外交部有清晰的表述:“由于缅甸在地缘上位于中印之间,因此缅甸必须独立和不结盟。”*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Myanmar, “Emergence of Foreign Policy,” http:∥www.mofa.gov.mm/?page_id=32.随着奥巴马“重返亚太”及“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缅甸又被置于中美竞争的地缘政治格局之中。对此,缅甸学者高度赞同平衡中美关系以争取缅甸利益最大化的政策选项。*Sun Yun, “Myanmar in US-China Relations,” Issue Brief, The Stimson Center, No.3, Jun.2014, p.9.因此,对于精明的缅甸领导人而言,明智的选择就是通过合作获取利益,通过保持独立来避免卷入权力竞争。

四、民盟对华政策的两面

在体系层面,尽管双方军事竞争呈上升趋势,当前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主要以经贸政治为主。在单元层面,缅甸对外国的不信任有所缓解,缅甸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有所减弱,缅甸的利己主义特性继续维持,缅甸的地缘战略地位显著提升。这些战略文化和战略地位的变化使得缅甸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合作意愿上升,而对抗和抵制意愿相对下降。因而,在体系和单元层面的共同作用下,缅甸当前的对华政策呈现出以接触为主、制衡为辅的双重特性。

在对华接触方面,民盟政府通过高层互访获取来自中国的贸易投资援助,通过加强与中国的政治联系来稳定双边关系,并获取中国对缅甸民族和解进程的支持。早在2015年6月缅甸大选之前,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就应邀访华。此后,她多次强调发展对华友好关系,并主张加强两国经贸合作。显然,民盟希望以缅甸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的贸易、投资及援助来推动缅甸经济社会的发展。2016年3月民盟政府成立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邀访问缅甸,成为首位应新政府邀请访缅的外国高官。同年8月17日,缅甸国家顾问、外交部长昂山素季任内首次访问中国,这也是民盟政府在东盟之外选取的首个出访目的地,显示出民盟政府对缅中关系的高度重视。访问结束后,中缅发表联合声明,其中提到“胞波情谊”,表明双方都有意愿提升政治关系。缅方还希望进一步提升与中国的贸易及投资合作,为缅甸创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促进缅甸的平衡发展。*“Joint Press Release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ug.22, 2016, http:∥www.statecounsellor.gov.mm/en/node/208.同时,缅甸还表示要在“一带一路”战略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中与中国加强合作。*李晨阳、宋少军:《缅甸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反应》,《南洋问题研究》2016年第4期。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密松大坝问题,民盟政府已经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项目评估。该委员会在2016年11月11日向政府提交首份伊洛瓦底江上游水电-密松项目的调查报告,由于调查活动仍在进行当中,这份报告中没有分析和建议。尽管如此,民盟政府不太可能以损害缅中关系为代价来解决该问题。正如缅甸仰光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秋秋盛(Chaw Chaw Sein)所指出的,昂山素季需要在不损及缅中关系的前提下澄清她将如何处理密松大坝问题。*Chaw, “Myanmar's Post-election Foreign Policy,”Jun. 2016, p.7.此外,民盟执政后将民族和解问题作为政府优先解决的要务,并积极寻求中国的帮助。昂山素季访华期间,双方强调共同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中国还表示支持缅甸通过政治对话实现国内和平与民族和解。此后10月底,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访华,双方再次讨论边境安全和缅甸民族和解问题。对此,美国也认为,“实际上,中国可能成为缅甸政府是否能与少数民族武装集团最终达成全面和平协议的决定因素”。*普里希拉·A·克拉普:《美国缅甸政策的调整方向》,《南洋问题研究》2016年第3期。

尽管民盟上台之后积极与中国展开经济政治军事接触,但同时也在加速提升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关系以减轻对华依赖。首先,民盟执政后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接触。2016年5月,在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缅甸之前,美国撤销了对10家缅甸国有企业的制裁,以提升与缅甸的贸易水平,并允许美国与缅甸进行更多的金融交易。*Jonah Fisher, “US Eases Economic Sanctions on Myanmar,” BBC News, May 18, 2016.此后的9月,昂山素季在结束访华行程之后旋即出访美国。访美期间,她呼吁美国结束所有影响缅甸经济发展的制裁。其访美行程结束后不久,奥巴马即宣布终止实施针对缅甸的《国家应急法》,并由此解除针对缅甸的相关制裁措施。此外,昂山素季访美期间,双方达成扩展并深化在经贸、政治关系及社会联系等领域的合作意向,尤其是美国国务院与缅甸外交部开展年度对话、美缅讨论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美国将重新给予缅甸贸易最惠国待遇以及美国对缅甸提供教育医疗援助。*“President Obama and Aung San Suu Kyi Celebrate Progress in Burma,” Sep.15, 2016, https:∥www.whitehouse.gov/blog/2016/09/15/president-obama-and-daw-aung-san-suu-kyi-celebrate-burmese-progress.不过,罗兴亚人危机长期难以解决,“大缅族主义呈现出不可侵犯之势,成了无人敢触碰的意识形态”,*钦佐温:《佛教与民族主义——缅甸如何走出民族主义的泥淖》,《南洋问题研究》2016年第1期。而昂山素季不愿支持美国关于解决罗兴亚问题的提议,*Jurgen Haacke, “The United States and Myanmar: From Antagonists to Security Partners?” Journal of Current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No.2, 2015, p.66.美缅在该问题上的分歧影响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其次,缅甸加强与印度的接触。早在昂山素季访华行程启动之际,缅甸总统廷觉出访印度。访印期间,双方就印缅互联互通、可再生能源合作以及传统医药合作达成协定。昂山素季结束访美行程后也出访印度,双方就国防、安全等领域议题进行讨论,印度中央银行和缅甸中央银行之间签署了提高银行业务水平、为缅甸保险业务进行培训并推进国际化以及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的多项谅解备忘录。*《国务资政结束访印行程两国签署了多项谅解备忘录》,(缅甸)《金凤凰报》2016年10月24日。最后,缅日关系持续推进。早在民盟胜选之后,日本就公开邀请昂山素季访日。在出访中国、美国及印度之后,昂山素季终于访问日本。访日期间,昂山素季表示希望继续与日本深化关系,加强与日本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合作。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承诺今后5年日本政府和企业将向缅甸提供8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20亿元)的援助。*余鹏飞:《昂山素季访日开发布会称缅甸与中国关系“极为良好”》,《环球时报》2016年11月5日。

五、结 语

本文通过对系统层面上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形势的考察,以及单元层面缅甸战略文化及战略地位变化的分析,认为缅甸对华政策以接触为主,以制衡为辅。未来,由于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持续上涨以及中美对彼此东南亚政策的互疑,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仍将呈现出上升趋势。同时,由于军事威慑升级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潜在军事冲突风险,中美都将加强危机管控,避免意外发生。因此,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将主要集中于经济政治领域,军事安全领域的竞争将得到合理管控。随着缅甸持续融入国际社会,缅甸对外国的不信任以及民族中心主义倾向都将进一步减弱,这将适度降低缅甸战略文化中的对外抵制元素。同时,缅甸利己主义的持续存在以及地缘战略地位的上升将提升缅甸战略文化中的对外合作元素。因此,在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加剧,且以经济政治为主,同时缅甸战略文化中合作意愿增强的背景下,缅甸将继续奉行接触为主、制衡为辅的对华政策。

(责任编辑:史云鹏)

Myanmar NLD Government's China Policy—A Neoclassical Realist Explanation

Peng Nian, Dai Yonghong

Due to the intensifie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n Southeast Asia,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Myanmar's China policy have increased, which forces Myanmar to adopt a hybrid China policy aiming to avoid risks and obtain benefits. Meanwhile, Myanmar's distrust and its ethnocentrism have been reduced with its continuous integration in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hich has in turn decreased the Burmese resistance to the foreigners. In addition, the willingness to cooperate with foreigners in Myanmar's strategic culture has increased because of the Burmese egoism and the growing significance of Myanmar's strategic location. Given this, Myanmar has enhanced its engagement with China intending to pursue benefits, reduce China's suspicion and maintain a stable relation with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is developing ties with the U.S. and other powers to get profits and balance China's presence in Myanmar.

Myanmar, China Policy, Sino-US competition, engagement, balancing

彭念,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戴永红,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缅甸研究中心教授(成都 610064)

2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印度洋出海大通道战略支点视角下中缅中巴能源通道研究”(15BJG047)、2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中国西部省区在‘跨喜马拉雅’区域合作中的协调机制创新研究”(skqy201605)

D822.3

A

1006-0766(2017)04-0118-07

§国际关系研究§

猜你喜欢
民盟东南亚缅甸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礼敬民盟“教育世家”奠基人——张澜——纪念张澜诞辰150周年
向党而生伴党行——湖南民盟地下组织建立前后
缅甸记忆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缅甸非常之旅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