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7-07-31 07:50付敬尧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付敬尧

[摘要]2016年国家已经将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高职院校也要跟进时代步伐,在教学改革中融入创新思想。本文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策略,力求创新能力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更好的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义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力量,2016年国家已经将创新上升到战略高度,提出不仅要注重团队或个体的创新行为,而且要从国家战略和公共层面上推进全社会整体创新步伐。大学生是中国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着个人前途和企业发展,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的方向。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创新能力具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在已有知识、信息、经验、技术等基础上,对成品、理念或技术的总结;另一部分是运用新思想、新技术、高科技对已有产品或技能的改进与研究,形成具有社会独特、新颖、社会价值的创新产品、新理念或新技能。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实践型人才为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个人今后的发展与前途。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改革的要求。中国大学“难考易出”,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代后,学习惰性严重,能动性、创造力及积极性受环境影响,极大地被遏制了,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方式。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是满足现代化需求的必然选择。社会在高速发展中,唯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开创精神的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利润。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从小习惯被动式接受知识和信息。经历高考的学生被动完成中学教育后,到大学阶段学习惰性会增长,主动参与和挑战意识相对缺乏,许多学生关注的是分数、就业、薪资待遇等外在条件,真正做研究和发明的人少之又少。当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或思维定势,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会减弱,害怕失败,缺乏创新的勇气和挑战精神,最终随波逐流。

(二)学校因素

1.教育观念滞后

创新意识在中国提及时间较早,但主要用于科研单位,教育创新才刚刚开始。中国家长和学生被束缚在中考、高考硬性分数中,每年6月份全社会都绷紧脑袋,全力以赴支持学生考试。这种“一分定输赢”的教育制度在中国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古代科举考试到如今高考制度,学生将分数看作衡量一切的标准,很多学生在读书期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磨灭掉了,短时间这种观念很难得到改变。

2.教育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为上,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是局限于课本大纲要求或固定的解题模式。教师为了班级排名和升学率,会钻研大纲要求和对应习题的解法,并将这种解题技巧传授给学生,学生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是“融会贯通”和“熟能生巧”,学生内在的潜能和智慧未被挖掘出来,大脑一旦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纠正过来。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品质及创造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从幼儿阶段天马行空的想象,到少儿阶段个性的展示,到大学阶段创新情感和思维的发散,这是一脉相承的,缺少任何一个阶段的积累,都无法做到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但中国科举考试及高考制度,在很多时候舒服了学生的思維,课程设计基本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说,你背”,这种传授与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讨论课、活动课、研究性课程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

4.缺乏教育创新训练

我国近年来将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融入到教育体制中,如幼儿阶段提倡开展区角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发散性思维,中学时期各种兴趣班则是学生素质教育提升的重要阶段,大学时期各种社团、活动、比赛的展开更验证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性。但众观我国整体教育系统,不难发现从小学到中学阶段,教师和家长将重心放在了孩子卷面分数上,一些实践教学环节、活动课程、开放实验室等如同虚设,直到大学阶段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不少高校图书馆资料老化或缺乏、计算机房软件更新慢、实验室设备陈旧等,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三)社会因素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教师、学生、社会都具有一定的责任。高校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源于教师课程设计,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是无法估量的,但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综合素质来看,由于受到知识结构、思维陈旧、软硬件应用能力不足等条件限制,如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法、发现问题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施展开来。从社会角度来看,众多家长与学生关注的重点是就业率与技能的熟练程度,全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力的支持远远不够。

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理念

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要从认识到传统教育体系不足开始,自上而下的进行教育改革,将创新能力培养当作教学重点来抓。高职学生是一批接受能力强,具有个人见解和思维能力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无限大的能量及潜力,是创新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学历、技术、文凭这些在高职院校内都可以获得,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却是一个学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它最能够体现出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神的人,通常来说还具备较强的抗压力、挑战力、百折不挠的做事态度,因此创新教育理念对培养新一代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师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许多概念和知识云里雾里,并没有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很难将学生内在的潜力和想法激发出来。高职院校普遍设有各种社团和兼职机构,这些都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地方,一群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形成头脑风暴,进发出新的热情和想法。如通过比赛、活动、调研、讨论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迫于比赛结果和压力,有时会激发学生内在无限的能量,做出具有发明性的产品。

(三)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思想

行动导向教学重点考虑方向是学生的参与状况,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一种行动产品或项目,并用此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脑力与体力的统一。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师从原先的传授知识到引导、辅导、指导学生学习,成为整个行動导向教学的策划者、引导者和咨询者,鼓励学生参与了任务布置和问题解决全过程,针对某一课题或研究项目进行准备、解答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并在实践和参与中进发出新的灵感,锻炼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

(四)改革考核方式,将创新融入教师测评体系

创新素质的考核是以学生知识储备为基本点,重点是对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灵活性能的考核,因此考核方式不应该局限于笔试,可通过口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项目作业等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可分为阶段性考核和年终考核两部分,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测评也应添加众多元素,除了教学大纲外,应将教学任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融入到测评体系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课程生活,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巧及创新能力。

(五)采取项目对接方式,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大学生是最活跃的一部分群体,各大高校每年都会联合组织各种形式的课余文化活动,最为常见的就是“知识竞赛”、“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等沙盘模拟竞赛,往往这样大型的比赛学校会给予专业教师指导和硬件设备的投资。一群在专业方向和能力都击鼓相同的年轻人在一起,社会及企业会其搭建这种创新科技平台,鼓励学生利用团队的能量发明和创造,最终形成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产品或技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21世纪人才竞争已进入日益激烈化状态,国际间的融合和交流让我们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2016年国家已经将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倡团体和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系统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情感的培养对提升国家综合质素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