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对话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

2017-08-02 08:38张观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6期
关键词:对话文本学生

张观华

【摘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它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引领学生全心全意会文本,搭起生本对话的平台,营造生本对话的空间,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与文本成为知己,感受语言的色彩,倾听文本的声音,体验文本的情感,就能与文本心心相印,最终让课堂的生成更精彩!

【关键词】学生 文本 对话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038-01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是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而在众多的对话形式中,生本对话是重中之重,它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始终贯穿阅读教学,只有在学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欢快地演中,语文课堂才能涌动生命的灵性,成为学生展示才华和个性的舞台,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驿站。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生本对话的有效策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读中对话—文本心灵的交流

新课标强调“以读为本”,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读是关键。只有充分地读才能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使学生有深层的感悟,让他们说得明白,说得充分,说得精彩才能让他们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让语文课堂大放异彩。由此可见,无论采用何种读书形式,都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

课文中所描写的情境,蕴涵的思想和感情,激发了学生相应的情感,调动了过去的学习、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这些感悟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读,与文本展开对话,达到与作者心灵的交流,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去创造性地理解教材,促进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我在执教《去年的树》一文时,紧紧扣住文中的几组对话,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对话,在自读、同桌表演读、品评读的过程中,孩子渐渐走进了文本,有的说:“读了对话,我感觉文中的小鸟很守信,大树不见了,最终成了灯光,仍动情地唱歌给它听,真了不起”;有的说:“读了对话,我感受到了小鸟身上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尽管几次扑空,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我要向它学习”;还有的说:“读了对话,我感觉大树真可怜,如果大树不被人们砍伐该多好”。孩子的感悟多么好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读。读使学生充分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都被激活了。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但要注意的是,留给学生“多读”的时间并不意味着让学生随意地读、滥读,而是要求教师应在选准“多读”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多读。我们主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重点句段;二是难理解的地方;三是有欣赏和运用价值的片段。

二、问中对话—生本对话的催化剂

阅读教学过程中,话题的展开,话题的控制往往是从问题开始,问题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有效性的问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发展,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与体验,使学生真正获得思想的启迪,得到丰富的感悟,心灵受到震撼,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设置一些有效性的问题,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发挥最大的效益。如我在执教《凡卡》一课,当学生读到“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这一句话时,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凡卡在鞋匠那里当学徒,做的就是鞋子,那为什么没有鞋呢?”这一问,马上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于是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新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切的对话,最后他们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样的对话使学生明白:“凡卡的生活非常悲惨,简直连猪狗都不如,没得吃,没得睡,挨老板打,受伙计捉弄,更不要说有鞋子穿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社会制度下人们的冷血无情。”学生就会在这个解疑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由此可见有效的问题设置是课堂上生本对话的催化剂。

三、写中对话—无声胜有声

鲁迅说得好:“于无声中听惊雷”。如果说,把以读为本促生本对话,是一种有声的对话形式的话,那么“读写结合”促生本对话则是一种无声的对话形式。有时无声的对话形式更能有效地架起生本对话的桥梁,更能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琴弦,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应,这都归功于它特有的魅力。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我觉得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波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如《普罗米修斯》一课,在引导学生体会“最严厉的惩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随文练笔:面对宙斯毫无人性的惩罚,普罗米修斯始终没有屈服,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最终用正义战胜了邪恶,此时此刻,你一定思潮汹涌,能不能让我们用笔来表达一下呢?学生写得很精彩,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抗议,我抗议,你这种霸道的行经,太让我失望了。你身为众神之首,本应该是最仁慈,最善良的。你不配当众神的领袖!”

学生写完后,我认真地品读着他们的心灵独白,不禁让我感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对话多么让人赏心悦目,也多么让人欣慰!可见,适时有效的写话训练,无疑能优化生本对话的广度和效度。

四、演中对话—情境交融产共鸣

表演是儿童的天性,把表演引进课堂更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综合表演适合于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大多是课文的一个片断或整篇课文。例如在《草船借箭》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感受周瑜明知故问,以公务为由逼迫诸葛亮造箭十万支的奸诈险恶;和诸葛亮胸有成竹,以大局为重不与周瑜斤斤计较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我让学生抓住周瑜和诸葛亮在借箭时的对话、神态、动作进行活灵活现的表演。通过表演,台上的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特点,台下的学生明显地对诸葛亮产生敬佩,对周瑜的嫉妒心理产生不屑和反思,于是文章的中心在课堂上就不攻自破了。

所以说,课堂表演是促使学生对本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的有效的手段。在表演中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在表演中学生已经完全进入文本情境。我们能看到学生的思维火花在闪耀、灵性在飞扬。

由此可见,这样的有效策略促进了生本对话,看到学生能自由地畅游于文本的海洋之中,尽情地享受交流的快乐,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心灵的成长,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所以说,只有引领学生全心全意会文本,搭起生本对话的平台,营造生本对话的空间,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与文本成为知己,感受语言的色彩,倾听文本的声音,体验文本的情感,就能与文本心心相印,最终使生成更精彩!

“水本無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思维,只有在对话中才会迸发出火花;认识,只有在对话中才会得到提升;情感,只有在对话中才会得到融合;智慧,也只有在对话中才会得到生发。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2]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对话文本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