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8-07 14:13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性脑脑组织血肿

卢 荣

(广西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409)



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卢 荣

(广西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409)

目的 研究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软通道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肿完全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后半个月、治疗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半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进行治疗,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疗效。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临床疗效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脑出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类型。此类病症具有致残率高、病情进展快、起病急骤等特点,甚至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在高血压脑出血当中,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症状。在此类病症的临床治疗中,以往通常采用传统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不过实际治疗效果较为有限。相比之下,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血肿完全消失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10例,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例,年龄在45~68岁,平均年龄为(59.6±3.5)岁;对照组患者5例,年龄在51~72岁,平均年龄为(63.8±3.4)岁。所有患者从发病到手术时间为3~40h,平均时间为(8.1±2.2)h,其中包括3例血肿破入脑室患者,1例脑叶血肿患者,6例丘脑等基底节区血肿患者。采用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平均血肿量为(52.1±10.8)ml。所选患者中,不包括合并其它有影响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发病到手术时间、血肿位置、血肿量、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头皮取马蹄形切口,5~8cm×8~10cm骨窗,将硬脑膜星状剪开并进行悬吊。选择区域应避开血管密集、功能重要区域,同时将脑皮层切开2~3cm,将血肿彻底清除。采用电灼止血的方法对活动性出血进行处理,手术之后,将止血纱布贴覆在血肿腔壁上。术后根据患者脑组织塌陷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骨瓣复位,同时在皮下放置1根引流管,最后对头皮进行逐层缝合[1]。治疗后辅以基本的神经营养药物、脱水剂、止血剂、降压药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软通道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观察CT片,确定位置正确,对血肿中心靶点位置参数和血肿量进行了解。将定位线标出,在头颅上将基底节区血肿投影图标出,然后采用软通道手术的方式进行治[2]。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之后,在患者大脑患侧颞部取直形切口,长度在5~6cm,在切口内,利用小乳突牵开器做骨窗,利用钻孔机扩大骨窗直径到3cm。透过骨窗,在患者大脑硬膜上取十字形切口,通过软通道进入患者大脑内部。将额颞部外侧裂分离,病对患者血肿、大脑皮质之间的距离进行观察。对血肿及脑皮质距离进行确定之后,通过软通道向岛叶皮层探入。在岛叶皮层上,做2cm切口,分离脑皮质,将脑幕上淤血抽出。如果有活动性出血存在于患者脑幕上,利用双极电凝器对出血点采取电凝止血处理[3]。在操作完成后,在血肿腔壁贴覆止血纱布,并对引流管进行留置,然后使用可吸收线对大脑硬膜进行缝合。术后2~3d,将患者引流管拔出。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肿完全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欧洲脑卒中治疗效果评定表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半个月、治疗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治疗效果越良好。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8.16±3.15)d,对照组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17.12±3.16)d。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欧洲脑卒中治疗效果评定量表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个月,1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效果评分对比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是高血压患者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同时其代谢产物会对脑组织造成伤害,严重的可能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4]。目前,对于此类疾病,大都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将颅内血肿进行清除,将血肿占位效应解除,避免血肿的进一步增大,同时降低炎性介质、毒性物质等伤害脑组织。通过对血肿周围半暗区神经功能的改善,促进受压神经元的恢复。

在以往的手术治疗中,通常采用传统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能够将血肿彻底清除,或进行去骨瓣减压[5]。此类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能够在直视下完成血肿的清除,消除血肿压迫脑组织,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不过,这种手术方法同时存在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水肿反应重、脑组织损伤严重、出血多、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等缺陷,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实际治疗效果较为有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在临床手术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可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同时不会对患者脑组织造成过大的伤害。相比于传统手术方法,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能够缩短患者血肿完全消失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意义和作用。

在利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过程当中,在术前应当通过脑CT对患者血肿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对骨窗进行确定,选择适当的血肿腔进入路径[6]。对于血肿破入脑室的患者,应当同时进行脑室外引流。选择的切口位置应当避开重要功能区或血管密集区。采用软通道手术的方式,在血肿腔内进行血肿吸出的操作,同时要避免对穿支动脉等血管造成伤害。要在血肿腔中央位置放置引流管,避免其对回缩脑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在术后应对尿激酶进行适当注射,同时进行脑CT复查,在血肿残留达到5ml以下时,方可将引流管拔出。在临床应用中,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能够适应所有复合相应手术指征的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7]。手术中出血量少、时间短、骨窗小、切口小。术中不会对脑组织造成较大损伤,术后也不会发生严重的脑组织水肿反应,患者神经功能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以软通道手术为主,能够缩短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张贤鹏.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05(12):58-59+62.

[2]刘占军,岳树源. 小骨窗血肿抽吸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08(17):490-492.

[3]张剑,刘民,周勤伟. 小骨窗显微开颅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5,06(17):350-353.

[4]邓如明.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并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J]. 安徽医学,2016,04(14):435-438.

[5]刘勇. 不同时机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04(12):179-181.

[6]刘小军,陈献东. 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浙江创伤外科,2015,01(11):146-148.

[7]谈俊.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血肿抽吸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及预后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06(18):86-87.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3.061

2095—9559(2017)03—3123—02

2016-12-10

猜你喜欢
性脑脑组织血肿
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的防控
软通道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在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MR诊断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