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独爱育桃李 愿做春蚕吐尽丝
——记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王萍

2017-08-10 09:47宋国珍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王萍班级学校

本刊记者 宋国珍

一生独爱育桃李 愿做春蚕吐尽丝
——记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王萍

本刊记者 宋国珍

和王萍的结识,是从武强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志华的电话开始的。去年9月的一天,刘志华副局长打来电话,说近年来武强教育一直锐意进取、推陈出新,教师队伍更是爱岗敬业、人才辈出。这不,乡村教师王萍刚刚被评为“首届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的光荣称号。于是,记者来到武强县街关镇明德小学,见到了王萍。

中等身材、衣着朴实的王萍,脑后扎着一条马尾辫,一甩一甩地向记者走来。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着直率。未曾开口,先听到了她爽朗的笑声。刘志华说王萍就是爱笑。王萍说:“我笑是因为我快乐,我喜欢。我从小就羡慕教师这个职业,就梦想着长大了,做一群‘小鸟’中间那个领路人。”

1998年衡水师范毕业后,王萍如愿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18年来凭着对教育工作的执著与追求,王萍一步步成长为武强县街关镇名师、武强县名师、衡水市优秀教师,2016年更是荣获第三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奉献奖和“首届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走近王萍,了解到她的成长过程充满艰辛,她执着的精神更令人久久难忘。

因爱坚守

毕业后,20岁的王萍来到了离家5公里的一所教学点任教。每天骑自行车走在狭窄的乡间土路上,陪伴她的只有身旁沙沙作响的庄稼与虫鸣;有时放学晚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恐惧常常会从心底冒出来;有时遇到雨天,道路泥泞,她骑一段路,就要蹲下来抠一会儿车子上的泥……冬天中午的时间短,她就在学校凑合一顿。学校没有食堂,空旷的两间大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小蜂窝煤炉子。做饭前,王萍要先把冻僵了的食物油靠在炉火边慢慢烤化,倒进从家带来的三角铁锅里烧热,用水果刀切几片白菜,放到油里翻抄几下,再撒上一点干面条……一碗简单的焖面做成了,她一边吃着焖面,还要顺手翻看学生的作业,偶尔跺跺冻得生疼的脚。一个冬天下来,她的手脚都生了冻疮,又疼、又痒让人难受。尽管条件艰苦,但她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任劳任怨。

近几年来,王萍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既是语文老师、班主任,又是教研组长,还是课改带头人,很多事都要她一一去完成,往往半天下来都没时间在椅子上坐一下。也常常为了上好公开课,利用晚上的时间做课件,找材料、搜集视频资料,在电脑前经常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工作到深夜。

在学校备课时间常常不够用,王萍就把作业本、备课本带回家,回到家一边煮着饭,一边批改作业。好多次不是粥溢出锅了,就是饭糊了锅底,为此没少遭老公的抱怨。

因情动人

眼下的乡镇学校,留守儿童颇多。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大都不能辅导孩子功课。王萍就加班加点,早来晚走地辅导学生。并向家长宣传“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尽管乡村学校生源有限,但王萍从没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班级中的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她母亲般的疼爱。

2007年,王萍接手一个新班。班里一位叫荷荷的女生经常独来独往,话语也很少,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一次竟和同桌动了刀子,把同桌的手弄得鲜血直流。王萍在课下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孩子老家在沧州,母亲因为嫌弃她是女孩,把她过继给了亲戚,懂事后她每天都在怨恨中度过。找到原因后,课下王萍试着和荷荷聊天,平时也特别关注她,在宿舍包了饺子或做了好吃的,都会叫她过来吃。渐渐地,荷荷变了,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进步了。荷荷也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讲给王萍听。王萍就不断地开导她:“我们要懂得感恩,心中有一个太阳,不用别人给阳光就灿烂。”当荷荷能够融入班集体,获得同伴认可时,王萍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

薇薇是名单亲留守儿童。母亲改嫁,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和弟弟住在租来的破房子里,姐弟俩相依为命,靠爸爸给的一点钱生活。暑假一次下大雨,他们租住的一间房子塌了,水哗哗地流下来。两个孩子该是怎样地无助哇!王萍知道后,立刻把姐弟俩接到自己家里,找出衣服给他们穿,给他们做热乎乎的饭菜。王萍还及时与孩子的村委会取得了联系,跑东跑西,直到俩孩子的住处有了着落。

由于经济的拮据,薇薇有时还会蒙受不白之冤。一天一位家长匆匆找到学校,非要翻薇薇的书包,说手机丢了,只有薇薇在她家玩过。薇薇哭着说自己没拿她的手机,更不让翻书包。王萍急匆匆赶到教室,严厉劝阻这位家长,她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后来王萍私下问孩子才知道,原来是两个孩子有约定,那个孩子想玩手机怕妈妈知道,就先让薇薇装着。薇薇不想失去这位朋友就答应了。一场误会在老师及时调解下避免了。假如家长当众翻出手机,宣布薇薇是小偷,后果将不堪设想。

缺失的情感使留守儿童的心灵极易受到创伤。作为老师,王萍一直把留守儿童的安全、德育放在首位,及时发现并疏导孩子的不健康的心理。她说,学校是留守儿童的“庇护所”,老师是留守儿童的“保护神”。老师必须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同学关系和温馨的班级氛围,帮他们消除焦虑和自卑,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自信阳光。

育人为先

俗话说:播种好行为,收获好习惯。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书教得好,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父母思想意识淡薄,好习惯的养成,几乎全靠老师的调教。良好的写字习惯,倾听交流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无一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每当接手新班级时,王萍都会从行为习惯上下手,和学生约法三章。但毕竟是小学生,他们犯错常是无意识的。随手扔下一张纸、上课时说小话、忘带作业本等等,琐碎又常见。她把权力下放给小组长,由小组长监督自己的组员,发现错误习惯及时给予纠正改良。每当面对小组长的检举报告,王萍总会微笑着点头:“请你帮助他改变,老师相信你。”每到月底班里就会评出最佳行为习惯的同学和小组,加以表彰。

言传不如身教。每当上课时,王萍都会先擦干净自己的讲桌,再把书轻轻放下;看到地面上有纸屑,就弯腰捡起;在午练课上,她也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练书法;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她每次都写到一个小本子上,小组长带头去做。时间长了,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后来,不但学生的课桌整齐又干净,她的讲桌每天也被擦得一尘不染,教室里见不到一片纸屑。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每天都记在自己的记事本上,没有出现忘了写作业的情况发生。点点滴滴,她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先进班级”,王萍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播种希望

近几年,武强县积极推进以“学习、幸福、改革、提升”为核心的课改活动。王萍作为业务骨干,积极参加学校及县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和进修学习任务,多次到外地学习课改经验。回来后,王萍认真总结反思,在学校教研会上献计献策,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改进课堂教学、导学方法,很快成为了街关镇的课改骨干教师。

在课堂上,王萍倡导“二六”式教学法。她第一个结合课堂内容,构思出具有个人特色、适合本地学生使用的“导学案”,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并作为学校教学的模板使用。王萍大胆尝试,敢于放手,努力打造“学生讲堂”。她坚信学生是学习的引领者,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就会创造奇迹。她的课堂实录《慈母情深》录播结束时,在场听课的省厅专家激动地说:“你的课堂很不一般,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品可以拿到省里去参评。”2015年冬,王萍在全县做了课改示范课,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教育成果,得到了武强县局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认可,她本人也被评为“武强县名师”。

18年的坚守,她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深爱的乡村教育事业;18年的奉献,她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自己深爱的乡村孩子;18年的历练,她把优良品德和好的习惯在孩子们中传递和发展。一生独爱育桃李,愿作春蚕吐尽丝。这就是王萍,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没有轰轰烈烈,只有踏踏实实,没有壮语豪言,只求默默奉献。

猜你喜欢
王萍班级学校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它是什么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学校推介
班级被扣分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