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017-08-26 19:23梁杏燕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新教材家校

梁杏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且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父母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同时,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家长的教育水平及价值导行必将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与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家长学校的建设对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家长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家长如何进行教育。在不少的家庭中,家长与子女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家长常常不懂得如何巧妙地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现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教育误区:家长对孩子从小溺爱,过分呵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连家长的教导也听不进去了;当孩子行为出现偏差时,家长缺乏耐心疏导,仍会采取打骂方式,或放任自流;家长只关注孩子身体的发展,忽视了行为导向与思想导行……以上种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行为出现偏差,从不乐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发展到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社会的行为规范,严重的可能会出现道德品质的问题。

开办家长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通过举办有指导性、针对性的家长学校活动,让家长学习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科学的理论知识、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性质、方向、价值取向等,从一开始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基本上还处于盲目的、自发的和随意的状态。如何把这种自发的环境影响变成家长与家庭成员有目的的、自觉的、规范化的教育影响,必须通过“认知-实践-自律-养成”这样的过程,反复循环,不断实践,才能促进学生行为及品德呈良性发展, 因此,通过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十分必要。

二、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德育实效性

1. 搭建沟通的桥梁,促家校教育协同发展。家校合作是促进家长学校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两者合作的基础建立于教育对象与教育目标的一致,因此,两者的沟通与协同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我校高度重视家校沟通交流工作,注重健全家校沟通的组织制度,由校级领导负责家长学校工作,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坚持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各班教师公开联系电话、微信、QQ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加强家庭、学校的沟通,不断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学校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有效协同,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在2016年秋季,迎来了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家长了解新教材的变化,提高使用教材的效果,我校及时召开题为“走进新教材,协同家校教育”的家长学校活动主题。我们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家长简述了新教材的变化,也阐明了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情感,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素养。同时倡导家长要积极配合任课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在家注意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愿意陪伴孩子阅读,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等。

2. 扎实做好家长学校建设常规工作,是推进家长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有效推动家长学校的发展,我们从抓好家长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做起。如坚持建立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成立家长委员会,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代表会议,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定期开展德育活动,家校互相磋商有效教育方法、共商教育主题等。在家长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专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以上举措都能促进家长学校有序、健康地发展。

3. 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把德育活动与家长学校活动有效结合。我们善于把家长学校活动与学校德育活动有效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活动的趣味性。活动的开展不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提高活动的教育效果。我校坚持在每年的三月结合“学雷锋行动月”,组织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活动”。活动中,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与孩子一起筹备、组织活动,不但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德育活动的意义,还密切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整个活动过程,倡导的是“读雷锋故事——了解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通过实践活动,让家长与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也潜移默化地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新教材家校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