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依赖理论视角的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分析

2017-08-26 08:33官华唐晓舟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技工校企院校

官华+唐晓舟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载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进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但技工院校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市场、产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就成为技工院校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

一、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资源依赖关系分析

企业合作的主要目的和动力是人力资源储备和获取劳动力。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广泛开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技工学校的学生在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方面的弱点愈发明显,企业更倾向于与更高层次的学校合作,吸纳更为优秀的人员作为定向培养的对象。而且高校在科研方面的能力也成为吸引企业合作的关键资源,相比之下技工院校在资源竞争中则处于劣势。同时,目前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发展日益蓬勃,相比技工院校的教师,那里的教师往往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和实操经验,培训机构专业的师资、灵活的教学方式为企业的内部培训提供了多种渠道,企业不再依赖于技工院校“引校入厂”的方式来培养员工,企业对技工学校的依赖程度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弱。在组织间异质性资源交换和整合的需求降低的时候,校企合作维系的纽带也变得不再稳固和坚强,企业在合作中缺乏主动性,合作机制缺乏保障,学校面对企业的临时退出等行为也无能为力。

二、校企合作中技工院校的弱势地位

校企合作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摆脱以往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的困境,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学校和企业在此过程中达到“双赢”。校企合作起源于德国,在学徒制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目前成为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其中又分为企业本位校企合作模式和学校本位校企合作模式。企业本位模式中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学徒工,企业是合作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学校本位模式以在校生为培养对象,学校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并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学校是合作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前者以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学结合和日本的产学合作为代表,后者主要是美国的合作教育和我国现行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两种模式的校企合作都是资源在学校和企业交换的一种方式,然而在交换过程中对关键性资源和稀缺性资源的把握,就成为组织能否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采取的学校本位校企合作模式很多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占据的可竞争性资源不同。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希望能够从学校获得先进的技术开发产品,得到优质合格的技能人才,并获得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但在考虑到接收技工院校实习生后管理成本加大、实习生技能水平不高、生产效率降低、影响经营利润等问题后,不乐于与学校进行合作,顶岗实习的学生所创造的价值不足以弥补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损失。而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场地、设备、资金是学校迫切需求的资源,特别是在行业内实力较强的企业更是学校梦寐以求的合作对象,同时企业又是人才输出的终端,决定着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以此对学校的声誉产生了更进一步的影响。因此可见学校与企业所交换资源的重要性有着严重不均衡和不平等,优质的企业资源是在资源交换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学校在此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依赖于企业所能提供的关键性资源。为了吸引与企业的合作,目前技工院校采取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编写教材,采取订单式培养、引厂入校等方式为企业针对性地培养技能人才,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获取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三、技工院校的行动策略

以上分析可见,技工学院在校企合作中由于自身资源的重要性较低,可替代性强,在校企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对企业的资源依赖较强。而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的成功在于最大化其权力,组织必须通过控制关键资源来降低对外部组织的依赖,同时占有更多的资源来提高外部组织对自身的依赖。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资源不对称性关系下,技工学校为了改变现在被动地位的尴尬,必须要提高与企業互补性资源占有量并控制关键性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保证学校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加强学校的科研水平,搭建产学研工一体化合作平台。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希望从学校获取知识、技术、人才、品牌等资源,其中最期望能够借助学校的力量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说明人力资源并不是企业最看重的因素。由于技工学校以往偏重于一线操作的训练,而在产品和机械设备设计创新能力方面的知识储备及训练都略显不足,在校企合作中研发创新一直是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学校的科研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已成为在校企合作中的竞争性资源。只有当学校的科研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层次,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产值和经营利润时,企业才会有充分的兴趣与学校开展深入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2. 建设双师型人才队伍,增强人才资源吸引力。目前技工院校的教师队伍主要由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组成,高校应届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社会人员往往是企业中的业务骨干而科研能力又相对薄弱。由于企业在与学校进行合作过程中,既希望学校能够提供较高的科研技术以促进生产革新,又希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具备较高水平的动手能力,这就对技工院校的教师提出了理论和技能两方面的特殊要求。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需要社会及政府给予技工院校教师更多的认可和认定,在薪酬待遇、晋升评价体系等方面与其他院校的教师公平对待,以吸引优质人才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另一方面学校要在制度方面协助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业务知识,并且创造更多的机会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与老师沟通交流、互通有无。

猜你喜欢
技工校企院校
从技工到英雄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