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益

2017-08-26 11:04赵洪进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组内分组内容

赵洪进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 小组合作学习随意化

一些教师让学生随意组合,缺乏合理分工。学生由于不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人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大声说,有的人却一声不吭地做自己的作业,有的组虽讨论起来了,但说的却是别的话题,还有的手舞足蹈,打打闹闹。

2. 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

部分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小组合作,也不管合作的问题有没有探讨价值,为了“摆样子”给别人看,几乎堂堂合作,课课讨论。他们只追求合作讨论的形式,却没有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根本,使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沦为“走过场”。

3. 小组合作学习放任化

部分教师由于过度相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能力,认为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于是便由昔日的“满堂灌”变为“壁上观”。他们不能积极参与并引领学生合作的全过程,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只是在旁边观看,不能给予及时、适度的点拨,没能发挥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

4. 小组合作学习消极化

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例如评价只着眼于小组间的评价,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只重视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唯一的裁判者等等。导致学生只是消极合作,缺少合作发展的内驱力。

二、有效小組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

1.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合作的基础

在各种分组方式中,本人提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是指学习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而成,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组间同质则指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以便小组之间公平竞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必须合理分工,务求组内成员人人有事做。小组长一般由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其任务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负责合作内容的分工,主持开展讨论和探究,维护好纪律。除小组长外,小组内还应该设记录员、协调员、汇报员等。总之,每个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当然,角色要经常轮换,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 明确目标,精选内容——合作的前提

虽然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的内容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呢?本人认为至少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富有挑战性,即单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让学生的处于“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状态,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富有挑战的问题。其次是具有争议性,即内容有利于产生争论和共同探讨。最后必须要有价值,所选内容能落实“三维目标”,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形式多样,有效评价——合作的动力

及时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赞赏,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才能有效评价学生呢?

首先,从评价方式看,应坚持小组间竞争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教师要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样机制能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互助合作,使学生在小组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次,从评价内容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要相结合。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最后,从评价主体看,应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可以使他们积极配合,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让他们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

猜你喜欢
组内分组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主要内容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