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

2017-08-26 11:10黄叶茂
师道·教研 2017年8期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公大纲

黄叶茂

怎样才能把一节历史课上得特别有效而且知识点全面,同时还让学生喜欢听呢?经过八年的中学历史教学,我自己摸索出一套上课的经验,下面我以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对我的教学方法作详细的介绍。

一、考试大纲是根

考试大纲一般是教育部制定的,详细介绍各学科的考试范围、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等,并提供示范题型。所有的试题都需要依据这份文件来制定。倘若教师把这份文件上的内容全部吃透,那么我们在上课时就会得心應手,教学也更加有针对性。考试大纲一般会在每年的年初颁布,所以我们第一个学期上课的时候,还没有新的考纲颁布,可以先参考去年的考试大纲来进行上课,因为每一年的考试大纲都比较稳定,大同小异。

二、根据考试大纲整理知识框架

我特别重视知识框架的构建,我始终认为知识框架就好比一个人的骨骼或者房屋的主体结构,只有框架构建好了,房屋才更容易建造,也更牢固。好的知识框架,学生才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它的框架包括了原因,经过,影响,性质四方面的内容,这节课的大体框架构建之后,板书也就形成了。

三、根据课文和教辅资料书对知识框架“添枝加叶”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框架进行补充:

1. 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

2. 经过——开始的标志,交战的双方,主要的战役,最终的结果;

3. 影响——规模大、损失大、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

4. 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详细的板书内容整理出来之后,紧接着要做大量本课的练习,让自己更清楚这篇课文在考试里面以什么方式出现,哪些是高频考点,哪里是难点,还有哪些内容是板书结构里面没有的,所有这些内容一边做题,一边要补充完整,让学生在听完课之后就会做大部分题目。

四、为课堂增添“包袱”

“包袱”是相声的术语,指的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现在的教科书倾向于成人化,学生读起来非常的枯燥无味,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快就会厌烦,听起课来就很容易昏昏欲睡。所以,在学业如此繁重的情况之下,怎样让学生对你的课程感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非常认同的一个教育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想让学生听你的课,并且爱上你这个学科,就要把他们讲笑,而不要把他们讲哭了。因此,在知识点全面的基础上,我会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为本节课讲上一两个相关的精彩故事,时间约为10分钟。

比如讲“一战”导火线的时候,我这样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奥匈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和大公妃索菲娅在萨拉热窝市遇刺。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的儿子鲁道夫自杀了,斐迪南大公是皇帝的侄子,本来不怎么招老皇帝喜欢,但是哈布斯堡王朝没有其他男性继承人了,只好把他立为王储。这哥们又跟老皇上顶着干,非要娶一位宫女,这在欧洲皇室是绝对不允许的。欧洲皇室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跟平民通婚,英国人总说戴安娜是平民王妃,其实她家祖上是伯爵,也是贵族,怎么是平民?你祖上是售票员试试,绝不可能!皇帝不同意,大公执意要这么干,最后皇帝没办法,就妥协了,但对大公说你可以娶她,但是她在维也纳得不到任何礼遇,比如说她一进来没有人起立,没人管她叫殿下。可是大公夫妻俩感情很好,结婚那么多年,孩子也挺大的了,他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的妻子,既然在维也纳宫廷得不到礼遇,那我带着她到外地去显摆显摆吧。这一显摆,俩人全死在那儿了——遭到了塞尔维亚激进民族主义者的暗杀。大公一被杀,老皇上就急了,他一生见过太多亲人的非正常死亡——媳妇被暗杀了,儿子自杀了,侄子又被刺杀了。皇上那年84岁了,都已经老糊涂了,所以德国就趁机挑唆他宣战,老皇上一晕头就向塞尔维亚宣战了!”

又比如讲到凡尔登战役。我的介绍是:“德国将军法尔肯海因把这个战役命名为“处决地行动”,要在这儿把法国人处决,他的口号是:让他们把血流干。打了半年,法国人血干了,德国人也干了,所以这场战役也叫凡尔登绞肉机。争夺这么一个小城,双方的伤亡超过了70万人,整个凡尔登被炸得跟月球没什么区别了。”

猜你喜欢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公大纲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核潜艇
停战一百年之后,美国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普遍记忆仍离不开史努比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了不起的大公鸭
人民军队第一部政治工作大纲
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西班牙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考证
我军最早的政治工作大纲——党代表工作大纲